对分易教学平台 优秀案例展示(87)|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大概念”理念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栏目:汽车 2021-09-19 20:40:28
分享到:

⑤课堂观摩:组织学员走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场,实地参与教研活动,全班共同分析讨论教学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教学和培训问题。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在课堂观摩、实地体验的过程中,学员被要求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在交流中加深对自己教学的认识,因为自我认识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2 培训专家团队的建立

培训专家团队的建设是项目质量能否保证的前提条件。科学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多,又涉及面向小学生如何进行教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所以需要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由韦钰院士创建,一直从事“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的推广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智力资源,为本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本项目自创设伊始即得到了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以及STEAM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一支由科学家、教育家、一线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培训团队据此诞生,确保了本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表1 案例项目专家团队成员一览

姓名简介性质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总督学顾问。1993年至200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知名院士柏毅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东南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STEAM教育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专家叶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教师,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内专家朱艳梅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神经教育学、科学学习的脑机制。2008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内专家梁宗保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儿童青少年认知与社会情绪发展,长期聚焦于儿童认知发与情绪发展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家庭、学校相关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认知与社会情绪发展的复杂作用机制。省内专家杨元魁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讲师,负责儿童情感实验室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教育学、科学教育、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发展与培养。省内专家李骏扬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在工业自动化及计算机领域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目前主要从事工业图像处理,以及儿童科学教育方面研究,在 STEM 领域建立了骏扬工作室,专门从事青少年 STEM 课程的开发。省内专家胡卫平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主任。国内专家省外专家 林长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协作组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专家省外专家彭香特级教师,教研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策划、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内专家省外专家曾平飞教授,研究生导师,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长期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考评价项目,多次主持全国教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项课题。国内专家省外专家赖小林心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副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做中学”中心项目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的重大探究式儿童科学教育课改实验项目负责人。国内专家省外专家喻伯军浙江省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培训专家,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内专家省外一线尚秀芬特级教师,教研员,山西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山西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国内专家省外一线曹坚红高级教师,教研员,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做中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静安区“做中学”项目工作组负责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明星,上海市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国内专家省外一线夏子玫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南京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教研员。省内一线冯毅南京琅琊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理事,南京市小学科学教学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省内一线

为确保和加深与参训学员的交流沟通,以更好地配合专家团队的工作,案例项目还设置了由相关专业学科老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培训辅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专司为专家提供材料、收集资源、制作资源,为学员提供课程辅导、实验辅导、资源提供等辅助工作。本案例所展示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团队成员和辅导教师包括: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林娉婷、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臧昰怡、陈慧珍、庞谦竺、朱文琴、郑思齐、施甜甜。

三 项目成果与培训成效

从培训结束后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和反馈显示,为期十五天的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真实有效,很好地实现了预设目标。

在参与调查的22门课程中,有9门课程达到了85%以上的非常满意,15门课程达到了80%以上的非常满意,所有的课程都达到90%以上的满意程度,这说明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

反馈中,学员们还提出了好评与感想。如:

通过一星期以来的国培,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借助于这个平台,学员之间实现了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我们接受了科学教育的最新教育理念,并且关注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们接地气的讲座,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去做。作为教师,我们体会到要和学生一样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走“学习——反思——实践——再反思”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国培是一丝春风 ,轻轻吹拂我们迅速成长;国培是最亮的星,闪闪指引我们前进旅航;国培是辛勤园丁,为每一棵幼苗抛洒甘甜的雨露。国培更像一位资深睿智的长者,以回味无穷的话语敲醒我们内心的疑惑,是您让我们学会取舍,背起轻盈的行囊,收获更加丰实的硕果,让我们师者走向更灿烂的生活。

四 项目启示与培训经验

1 项目经验与特色

以科学研究的积累为基础,突出实践性环节,精心设置培训课程,为示范性教师培训团队专项研修项目搭建起多样化、高水准、国际化的平台。

东南大学的“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培训团队专项研修和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不仅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得到了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和“做中学”项目组的大力支持与协作,项目伊始即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韦钰院士领衔,涵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等在内的培训教学团队。

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培训团队的专家、教师们一起研讨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确立了本次培训以“‘大概念’理念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以提高科学学科的骨干培训者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教师培训能力为总目标,致力于提升培训者的教学实施能力与工作坊组织能力。此外,还确立了本次项目的培训理念为:国际视野,提升教育理念;案例教学,专注课堂实际;训后跟踪,注重长期发展。

案例培训项目围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分模块、围绕主题、实践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共分为七大模块:

模块一:培训政策和理念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柏毅教授围绕“大概念指导下的科学教育”主题,从人类的学习进程新研究成果开始,介绍了国际、国内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就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了科学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及构成维度,指出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具体从14个大概念展开,在大概念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应关注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三个关键要素“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彭香老师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透过自己对新课标的研究、思考、制定的历程,从《标准》的突出变化、设计思想、新意探析、深刻影响四大方面以及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对《标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她表示《标准》明确了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彭香老师对性质的解释更加具体,使科学素养有了明确的界定。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柏教授先讲了人类学习的进程,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授了人在不同阶段易于接受哪一方面的外界刺激,从理论上解释了学校课程安排的科学性。然后谈到国际科学改革进程,同时对比国内科学教育改革进程,得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从讲座中我们清晰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根据核心素养修订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当代小学科学教育中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么一个理论水平极高的讲座,在柏教授的谈笑间深入人心,奠定了我们认识科学课程的方法论基础,让我们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更加前沿,具体指导我们的科学教学,有利于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学生科学素养更好的形成。

模块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夏子玫老师系统介绍了基于儿童“物种多样性”概念学习进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基于评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及相关测评数据。夏老师着重介绍了相关研究结果,并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最佳概念建构期、学习内容科学的序列性,精准设置学习目标,找出建构概念的路径,得到有效的实施策略。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杨元魁博士进行了题为《标准指导下的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设计》讲座,杨博士介绍了STEM教育的含义,指出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将STEM 课程融入教学,既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杨博士还为学员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桥梁构建活动,在简要介绍桥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完整参与了设计蓝图、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分析数据以及小组交流等一系列工程过程,最后完成工程建议书。设计完成阶段,要求每组对本组所设计桥梁进行成本预算;搭建完成后,又安排每组对所建桥梁进行承重测试,据此对各组所建桥梁进行评估;并将决算与预算进行比较。在系统而又趣味横生的活动中,让学员们领悟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设计的真谛。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周兴全校长做《开发乡村科技资源,打造东方“少年硅谷”》 专题报告,讲述铜山小学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学生创造发明获奖为契机,树立科技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教学。举办校园科技节,将科学知识课内渗透,课外延伸。学员们还参观了学校的教育基地,校园内建有水产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动物养殖基地等专用场馆,培养了一大批特色教师和特色学生。

培训中还组织了科学沙龙活动,邀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任丽平老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叶彩虹老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冯凌老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从事科学教育的心路历程。任丽平老师所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学习交流,使学员们了解了当前学前科学教育的现状,为科学老师们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叶彩红老师所做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交流发言,从福建省的实验说课说开来,既有问题的挖掘也有对策的思考。冯凌老师的《面向未来我们该怎么做》主题发言,主要从STEM课程的实施路径、内容选择、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分享。

模块三:学科教改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传播中心暨重庆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林长春教授为国培班学员做了“国际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新进展及其启示”专题讲座,介绍了国际科技教育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改革新动向,解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中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阐述了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并对我国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提出了发展目标。

上海静安区“做中学”项目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曹坚红老师做的《“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探索与未来》报告,详细讲解了“做中学”的核心概念,“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课堂特征举例,中法“做中学”课堂教学比较,“做中学”课堂教学流程及教师指导要略以及课堂中出现的老师常见问题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卫平教授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报告。作为长期致力于中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以及科学教育研究的国内著名科学教育专家,胡卫平教授以翔实的数据,详解了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基本要素和基本模式。同时,胡教授还展示了近两年来关于思维型教学的研究成果。 “学思维”、“学探究”、“学创新”、“教学改革”是胡卫平教授讲座内容的核心词。胡教授详实解析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十大特点,从国家层面讲述了科学对学生的影响。从“学思维”的角度讲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改革。思维是教学的核心,“学思维”活动课程是有效培养学生STEM 整合性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前提条件。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通过聆听林教授讲座,我了解了科技教育的国际前沿动态和国内科技教育的发展现状,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中小学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科目。

曹老师及其科学教师团队17年来的全身心投入培养孩子们的素养,让我们肃然起敬,都想做曹老师一样的老师。

模块四:教学方法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朱艳梅博士做了“神经教育学对科学教育的启示”专题讲座。她从神经教育学的兴盛开始谈起,神经教育学是问世于2006 年的一门交叉前沿学科,它将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融为一体,希望能借助新型的心脑科学原理实现对教学的引导和创新。朱博士还介绍了神经教育学的研究技术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带领学员了解了东南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系的相关研究,使学员们对神经教育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喻伯军老师开展了《科学教育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讲座。喻伯军老师比较了2011 版和2017 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异同,从课程性质定位的变化,课程目标分段的变化,课程设置安排的变化,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四个方面一一解读。喻老师还通过一个科学案例《磁铁的磁性》和一个活动“如何让铁钉立起来”,引导学员们体会和理解如何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最后,喻老师通过“用胡萝卜建高塔”活动,阐述新课标将“技术与工程”纳入科学课程标准,融入工程学教育内容的意义。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李骏扬博士所做《STEM 教育中的工程与计算思维》讲座以关注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代教育期望孩子能从STEM课程中收获什么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工程教育和工程思维。他逐一列举了人工智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告诉学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李博士还为学员们设计了“昆虫复眼的模拟装置设计”STEM 教育体验活动。活动中,学员们以动手体验的方式让学习成果生动呈现,从中感受了STEM 教育活动的魅力。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通过喻老师的讲座,我们体验到合理规划与设计,团队合作,失败后的修正,以及成功后的成就感,这些也是我们应该带给学生的。因此在大家动手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还能激发创作激情,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幸参加"国培2017科学"培训.不仅结识了全国最为优秀的科学教师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和参观,让我体会到科学老师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娃娃抓起,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科技创新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集思广益,挖掘现有资源,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模块五:教学评价与学业测评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曾平飞教授进行了题为“科学教育评测的理论与实践”讲座。曾教授从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开始,介绍了PISA 评测方式以及我国几次参与测试的结果分析。简单介绍了TIMSS 评测及其与PISA的区别和联系,引发了学员们对科学教育评测的诸多思考。曾教授还让学员们通过实例演练,体验了评测标准定制的过程。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尚秀芬老师做了《教育质量检测与小学科学学业测评》的精彩报告。尚老师基于山西省近几年小学科学学业测评实践,分析了小学科学学业测评的现状,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学业测评的内容和方法。尚老师指出,构建区域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这些天的学习,内容丰富、任务艰巨,但是,全班学员学习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大家明确自己来东大研修的目的和所肩负的培训者责任,在学习中表现出“勤学、善思、严谨、求真”的学风。“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意义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重视,越来越为现代社会认同。作为科学教育者,我们正积极行动,正行走在艰辛的科教路上!

让学生亲历探究学习的活动课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融合STEM,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模块六:实践与体验活动

活动一,组织学员前往玄武区少年宫STEM 工作坊进行参与式体验活动。少年宫缪晓东老师介绍了该次实践所需的工具及使用方法,部署了本次工作坊的活动任务——搭建木桥。他先用15 根木条搭成一座简单的木桥,让学员给桥梁施力并从中感受坚固的含义;接下来为参与活动的4 个小组分发了材料与工具,要求学员在2 个小时内合作完成设计制作任务。

活动二,观摩公开课。首先由参训学员勇辉老师为大家献上《弹簧动力小车》一课,从勇辉老师侃侃而谈的讲授与驾轻就熟的课堂掌控中,能看出他课前的精心准备和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把握、每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提问,都在引导着孩子们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五老村小学的卞家年老师执教 “能见到它们吗?”。卞老师通过巧妙的情景设置,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通过大量的事实判断植物及动物的外部特征,并引导学生们理解正是这些特征才使其得以与所处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五老村小学的徐明老师执教的“它们曾经生活在地球上”,引导学生们像考古学家那样,通过观察灭绝物种的化石等图文资料,推测这些物种的外部特征,进一步了解灭绝的动物也具有多样性。

课例之后,是课例点评活动。首先由几位执教老师进行课程介绍及自我反思,随后,来自福建厦门的科学教研员叶彩红老师及广州市海珠区的科学教研员许广玲老师对3门公开课的实效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夏子玫老师对课例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解评。这种“说、讲、评”一体的培训模式深受学员们喜爱,这种开发课程的方式也给所有学员带来了新的思考。

活动三,组织观摩在铜山中心小学进行的江宁、溧水、高淳三区联合教研活动。先是周莹等四位教师展现的精彩纷呈的科学课堂;国培班老师与三区科学教师进行的热烈研讨随后;再有的,是国培班参训学员勇辉、章丽红和朱钰的点评,三位学员对该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搭建木桥看似简单,在制作过程中却让我们煞费苦心。大家对照模型研究讨论、制定方案、测绘画线、切割凿口、搭建组装,大家分工合作,似一条流水线,马不停蹄地工作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各组陆续完成作品,当作品组装成功的那一刻,大家激动不已,成就感十足!

知易行难!我再次感受了STEM 课程的魅力,同时也觉得应当把STEM 教育迁移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让“做中学”切实落到小学科学教学中。

勇辉老师特别注重动手操作前的设计,让学生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在操作过程中“卡壳”时,老师没有“代做”,而是巧妙渗透工程技术理念,修改、完善,从小车的精心设计到优化操作,再到最后用“升级版弹簧小车”作为课后延伸,水到渠成。

教师通过提供有结构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断收集证据,认识物种多样性的客观事实。这种以课标为宗旨,以科研课题为引领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看到每一节课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为了总目标的实现建构的;每一个活动对学生都不是陌生的,而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并实施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而是基于学生原有认知不断发展的真实活动。

不管是我们进入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小学感受到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与领导老师们见面感受到的热情而温馨的礼数,还是进入课堂中与师生共同聆听感受到的精湛教学艺术、浓郁学习风貌,我们从中接受到的丰富信息都凸显出南京市教育人、秦淮区教育人和五老村小学教育人朝气蓬勃、奋发进取、不甘人后、敢于争先的精神面貌,课改先进地区流趟的教育清新血液滋润了我们渴求知识与营养的心田,在这里接受的精神观念洗礼将拓展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眼界、触动我们的心灵、夯实我们的实践、激发我们的教育生命活力。

模块七:培训文化营造

组织学员参观东南大学教育实践基地-校史馆和吴健雄纪念馆。吴健雄纪念馆展示了吴健雄先生的生平业绩和遗物。校史馆是东南大学现存最早的大型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工艺实习场所,也是最早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组织学员开展参与式活动“破冰之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人际交往藩篱被破除,学员间的心理距离迅速被拉近。

组织学员参观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了解科学评测,体验脑电实验,感受虚拟世界。

举办结业典礼。随着由培训团队精心编辑制作、展示培训各个精彩瞬间的视频徐徐播出,学员们被带回共同经历的日日夜夜,同甘与共的感觉油然而生;学员代表致辞,他们回顾培训中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收获,饱含深情地对培训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案例项目的美好未来充满希冀。最后,案例项目负责人柏毅教授对十五天的国培课程进行简单总结,为每位学员颁发证书和东南大学纪念品,在婉转多情的“春晖曲”乐声中,富有东大特色的培训文化真正形成。

以下是学员们的感想摘录:

我们从校园的六朝松、古朴的楼堂馆舍感受着东大久远的发展历史,我们从校史馆与吴健雄纪念馆感受着东大厚重的文化积淀,尤其是“止于至善”的校训和“执着、勤奋、严谨、求真”的吴健雄精神,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科学教育洗礼!

六朝宫苑,太学遗址。穿梭其间,于身“享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的美景”;于心“感书声不断、学泽绵延的文蕴”。对科学教育的热爱,引领我们这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大朋友们相聚于斯。每天聆听导师们精彩的讲授,如痴如醉、收获多多。

2017年深秋,一群怀揣着科学教育梦想的老师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南京,齐聚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他们以革命的豪情,追逐梦想;他们以严谨的态度,挥洒汗水;他们以负责的精神,收获希望。为了科学教育事业,他们始终行走在学习路上。

以韦钰院士为首席专家,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是一个好的培训项目的核心,专家团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能显著提高项目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案例项目得到了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韦钰院士领衔的培训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等。

案例项目邀请各领域科学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组成科学家团队,为培训学员进行科学核心概念方面的讲座、讨论,以及动手做活动,帮助学员了解科学的本质,解答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搭建教育界与科学界沟通的桥梁;邀请由省级教研员、一线特级教师、“做中学”项目优秀教师组成的教育家团队,从教学实践层面为培训学员进行教学重点和策略等方面的讲座、讨论、动手做活动,以及教学现场的模拟。

案例项目还精心配置了辅导老师,她们搭建起授课专家和学员之间的桥梁,她们帮助学员学习,参与学员讨论,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同时理科背景高学历的辅导老师还担任起学员的业余指导,跟他们一起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促进培训目标达成起到了很好的协助作用。

具体细化的培训目标与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培训方式。

案例项目将以提高科学学科的骨干培训者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教师培训能力确定为总目标,着力提升参训者的教学实施能力与工作坊组织能力;通过对基础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形成涵括“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多个视角的具体目标。

为达到案例项目的培训目标,研制开发的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东大培训基地拥有的一支以韦钰院士为首席专家,具有多年承担国家级培训经验的培训团队,为案例项目别出心裁的课程设置与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盾,使得培训能够顺利展开并有效推进。

对培训任务进行全程质量监测,项目团队提供训前、训中、训后的支持与服务。

东大培训基地确立了明确的培训理念:a. 国际视野,重视教育理论;b. 案例教学,专注课堂经验;c. 训后跟踪,注重长期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员的交流,为培训项目提供训前、训中、训后全方位支持与服务,项目团队建立了国培学员交流群以及公共邮箱;应用了UMU互动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每门课程的实时评测,同时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UMU还实现了学员的动态签名。

1)培训前:学员完成项目指定3项任务:填写需求问卷、提交培训研修素材、阅读相关培训资料。

2)培训过程中:学员至少发布2次学习体会。

3)培训结束后:项目组采用线上的“对分易”科学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以及现场访谈等形式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目前该平台已经有效的实现了对学员的跟踪培训和相关管理功能。运用“百研工坊”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了培训信息的发布,要求学员至少发布1次关于培训成果应用的经验、问题和改进建议。

2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参加培训的学员背景差异较大,培训需求众口难调。

参加案例项目培训的学员基本有三类,科学学科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以及设有科学教育本、专科专业、或承担各级培训的师范院校教师。这三类人员对小学科学教育的了解程度不一,他们自身对于培训的需求也是要求各异,学员们较大的背景差异加大了培训的实施难度,集中式的短期培训不易满足所有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参训学员素质水平差异较大,给培训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参加案例项目培训班的学员大多是各省市优秀的科学学科培训者,地区差异也会影响参训学员对待培训的态度,东部地区的学员眼界宽,认识广,参与培训比较积极;而少部分西部地区的学员对待培训积极性不高,他们反映在当地并不看重这门学科,对科学学科了解很少。专家授课时很难兼顾各种学员的需求,因此给培训的有效实施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对今后培训的建议

东南大学已连续8年承担了科学教师专职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通过国培计划的培训实施与学员的反馈交流,对今后此类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建议同一个培训班安排同一类别的学员,此举可望使培训定位更明确,更有效果。因为,不同类别的学员学科背景知识、文化程度千差万别,需求也极不一致,所期待的培训目标、课程、资源、方式等均不相同。项目组虽然尽量协调,但对培训效果仍有影响。

温馨提示

如需下载2018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

请登录中教全媒体校企对接平台-PPT下载进行下载

网址:http://www.xiaoqiduijie.com

2019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征集活动预通知

近期活动链接

中教全媒体是教育科技行业全媒体机构;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的媒体运营机构。中教全媒体肩负传媒使命,通过传媒力量推动教育科技事业发展;通过传媒优势把教育科技理念、成果面向世界传播。中教全媒体拥有专业媒体、理事会、年度大会、会议培训、校企对接平台、公开课、招生服务、公关传播、社交网络等全媒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