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米淘汰 “北稻南移”历经二十年探索 东北大米海南“安家”

栏目:汽车 2021-09-17 08:57:42
分享到:

小满刚过,正是收割稻田的好时节。琼海市博鳌镇北村,春天的早稻已经收割完毕,稻田里的稻茬说明前不久还是一派稻香的景象。

与周围的景观不同,北村有这样一片稻田:刚刚插上绿苗的田地,稻田里的水纹很淡,似乎是这个时候不应该看到的东西。这是北村刚种下的东北稻苗,是今年海南省实施“南迁稻”工程后种植的第二季水稻。

周晓东,一个个体水稻育种家。

“种养科研个体户”的“北方水稻南迁”工程

海南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农艺师周晓东说起海南省“北移稻南移”项目,不得不提。

种菜、种小麦、种水稻……周晓东皮肤黝黑,这与他长期在田间劳作有关。琼海种植东北稻源于周晓东对东北稻南迁的探索。

1987年11月,21岁的周晓东参军了。当他到达部队时,周晓东梦想着带枪,但现实给了他一把锄头。周晓东被分配到北大荒的后勤农场,负责种植小麦。所以他和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退伍后,周晓东成了“养殖科研个体户”,这意味着他的养殖科研工作没有科研经费,没有实验用地,没有工作人员,没有管理。在这样的条件下,周晓东自主研发高产品种,并与农民合作种植,为水稻种植奠定了基础。

作为育种家,他经常访问海南——每年秋冬季,他都会把农作物品种带到海南,利用热带地区适宜的光温条件,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制种增代、种质鉴定等活动。

当时他经常听人说:你们东北的饭好吃!但由于当时物流不发达,长期从东北往海南送米价格昂贵,容易变质。周晓东有一个想法:东北的水稻能在海南种植吗?

1997年,轰轰烈烈的周晓东开始从北向南迁移水稻,但并不容易!北方水稻和南方水稻是两种生长习性不同的作物。刚开始他在三亚老家种几十个老品种的水稻时,经过一个种植季节,对水土最不满意的秧苗根本不结果穗,经过一番野生生长,只剩下一把草。有些品种虽然有稻穗,但米质差,有发霉的米粒。

事实上,当周晓东决定去海南实施北方水稻南迁工程时,“育种科研个体户”已经空空。为了支持自己的事业,父母背着他卖了三间平房,给了他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虽然海南岛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在原始农业中种植,海南也成为中国栽培稻品种的原产地之一,但要打破千年法则,让南方从未生长过的粳稻定居下来是很难的。

东北粳稻,产于海南。

大起大落后找到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

从本质上来说,周晓东注定不会轻易被困难打败。虽然有些水稻品种的穗较少,但它们仍然有穗。“这给了我增加研究和继续投资的动力!”

周晓东回忆,当时实验场选在三亚。他刚来的时候,没有地方住,甚至没有路。他只是买了一个行军帐篷,点了一个煤油炉,住在稻田边。受生长条件限制,在三亚种植的这批东北稻不耐高温,生长速度较快,不抽穗很快开花。周晓东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种植,找到那些结稻穗的植物,然后取出种子,一次又一次地经历选种的过程。

时光飞逝,20年过去了。这个千年不变的定律刚刚被他打破了!

2017年,周晓东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筛选了1000多个东北水稻品种,成功选出6个味道相同、产量相当的东北水稻品种进行试种。

但是在这个时候,粳稻的产量并不理想。所以周晓东给他的育种研发工作增加了难度——不仅要高产还要优质!

琼海市北村有水稻生产功能区1100多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这引起了周晓东团队的注意。2019年5月,北村从周晓东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开始在2至3亩小面积进行试种。

从最初亩产几百斤开始,经过三个种植周期,水稻陆续收获。今年1月,北村优质稻高产示范田又种植了15亩水稻,短短90天就实现了大丰收,不仅实现了一年种四季稻的目标,还实现了亩产突破。

一年到头种水稻意味着什么?琼海北稻南移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海南南繁管理局检验检疫处副处长封建民说,在海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水稻就是粳稻。与琼海市经常种植的籼稻相比,粳稻生育期短,普通籼稻一年最多种植三季,而粳稻可以种植四季。“一季亩产水稻品种多,年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

周晓东在琼海博鳌种植的粳稻苗。

可以打造独特的“米梦空房”景观

“亩产增加了1000多斤,这意味着农民增加了收入。对国家来说,意味着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周晓东说,十多亿人需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如今,周晓东育成的6个东北水稻品种分布在三亚、乐东、琼海、万宁等市县,亩产在80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他选育的两个小麦品种得到国家批准推广,使全国粮食增产10亿公斤。

经过近30年的粮食育种,周晓东收集了3万多份稻麦种质资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私人种源库。有一次外国公司上门,愿意高价收购,但周晓东拒绝了。

“人们常说‘好吃才能留种’。这种优质资源是人类生命之源。有种子才有食物,人才能传火。”经过深思熟虑,周晓东来到黑龙江农垦总局,向国家捐赠了3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

不仅如此,周晓东还从北纬53度的黑龙江漠河,一步步向南推进到北纬16度的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经过1/10000的种质资源筛选,选出性状稳定的品种,淘汰未驯化的品种。无论走到哪里,他也给免费种植的农民留下好种子。

现在,周晓东在“北方稻南移”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海南的气候特点,也探索出了一套轮作种植和收割模式,即在同一块稻田里,一边是绿色的秧苗,一边是成熟的待收割的稻穗金黄,绿黄呼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游客瞬间感受到一瞥春秋,眼前的美景正是‘米梦空房’。”据周晓东介绍,在海南推广这种轮作和收割的种植方式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增加乡村旅游景观,为中小学生普及农业种植科学;另一方面,它让当地居民和游客每天都能吃到新的大米,这样大米就可以直接端上餐桌,不用进入粮库,粮食储存可以变成把粮食储存在地下。这样既解决了海南储存的大米容易发霉的问题,又保证了每个季节都有新鲜的大米供应,可以在地里磨碎食用。

“30年来,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我最喜欢的育种事业。”周晓东经常说,每当他走在绿色的田野里,他似乎回到了军营的绿色广场。在不同的领域,他依然以军人的身份捍卫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并决心为之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