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人员 什么是预备役部队 看完后明白了

栏目:民生 2021-12-01 06:10:22
分享到:

1938年在万家岭被薛岳打得满山遍野的106师,虽然名义上叫“特设师”,但实际上是后备力量。松浦春的大队长、联合队长、旅长、柳浪师团长确实是现役军官,各级指挥员身边的副官、参谋大都是现役的,而中队长以下的军官和全体战士都是“后备人员”。

因此,我们必须区分“预备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这两个词。前者指的是兵役状况,后者指的是建制部队。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要说明的是,所有的“预备役人员”都不是现役军人,但大部分是退役军人,因为他们都服过兵役,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是战争爆发后扩军时最理想、最适合的第一批动员对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事动员体制基本上分为三个等级:现役、预备役和预备役。在和平时期,在常备军服役的称为“现役”,已经退役的大部分登记编入“预备役”,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则征召为“预备役”,可见预备役人员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档位之外,还设置了第一和第二补充兵。

战争爆发后招募预备役人员有两种方式。一是分批补充给现役部队,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就有伤亡。为了保持现役部队的编制和战斗力,需要补充人员,以预备役为第一补充力量。二是编入“预备役部队”,建制直接拉入战场,但这样的部队战斗力绝对不是一流的。

在和平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筹集太多的现役部队,这代价太大了。但如果战争爆发后临时组建新部队,一时半会形成战斗力是不可能的,所以提前组建“后备部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预备役部队也叫“架子部队”,平时维持建制只需要少数现役军官,但全军不是一兵一卒。

因为预备役部队的基层官兵都是经过登记的预备役人员,平时有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不是军人,但是根据部队的编制有固定的岗位,比如你是哪个排长,比如你是哪个排的。然后,平时的预备役部队每年都要集中训练,提高官兵的熟悉度、武器装备的使用、战术配合。培训结束后,他们仍然“回家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