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 《中国医药报》刊发王胜署名文章:推动药监事业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栏目:民生 2021-10-09 23:47:03
分享到:

7月14日,《中国医学杂志》第二版刊登了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胜署名的文章《促进药监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甘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安全、促发展、补短板、求先进,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为实现甘肃省药品监管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控药品质量和人民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屏障,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始终保持危机感如履薄冰。进一步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碳离子”治疗系统、植入性医疗器械、婴幼儿化妆品等高危产品监管,不断完善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检查、稽查、执法、监察等力量,加强执行衔接,充分发挥市场综合监管执法优势,加大执法办案特别是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药品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

顺应人民健康期待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意见》,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加工试点,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打造中药材全链条、标准化监管格局。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完善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甘肃医药大品种大品牌。加快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新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古代经典方剂、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支持名老中医经典方剂制剂发展。

扩大武威“碳离子”治疗体系效果,高质量建设甘肃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程。加快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和药品安全评价中心项目落地,服务“西北科技健康产业园”建设,为项目提供药品、生物制品检验、研发和药品安全评价等服务。加强与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科技、工业信息化、医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医保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人财物保障政策和药品监管政策的协同性,鼓励甘肃省中医药、生物医药等特色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便利企业办事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推动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监督业务与纪检监察深度融合、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步发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有效服务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解决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卡脖子”问题。

依托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服务结合模式,整合审批系统、医疗设备认证管理系统和OA办公系统,统一数字签名。在实现行政许可全流程的基础上,力争“一网办”“省联办”“跨省办”,实现“网上办、不开会、快递”进一步减少企业“两品一设备”相关审批事项实行“合并申请、联合检查、限期办结”,探索实施“宽容审批+承诺制”,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建立药品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两品一设备”监管数据共享,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注册批件、电子检验报告共享应用,推动“审批、调查、检验、办理”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

主动突破不足,完善药品监管体系

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地方党政药品安全同等责任,建立药品安全协调机制,完善药品安全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加大药品监管政策、项目和经费保障力度,推动药品安全及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总体规划和建设,切实加强对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加快完善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厘清责任边界,消除监管盲点,形成权责明确、密切配合、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药品监督检查体系,构建甘肃省“一盘棋”药品监管格局。

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完善应急审批、检验检测等工作机制。完成疫苗追溯体系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建设,加强专业和专业药品检查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如期完成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价,高标准完成SFDA中药材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加快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和药品安全评价中心项目建设,提高应对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甘肃省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