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为什么不能遇到好的中医
以糖尿病为例,西医一直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只能靠胰岛素生存。患者遭受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高昂的费用和各种后续难以承受的并发症。
西医不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和如何治疗糖尿病。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非常清楚,治疗方法也很多。
哪里容易遇到假冒中医?中医院!中医医院的医生大多会告诉你,糖尿病是治不好的!糖尿病的治疗要中西医结合,终身服药。
既然是中医院,是否应该算是正统中医呢?也不是!我想告诉你:中医医院早就西化了。中医医院有很多教授和医生连感冒都治不好,连脉搏都不会。只有正统的中医才能治愈糖尿病。
正统中医在哪里?他们不在中医院,中医院很难容纳他们。
中医分为三个流派:1。经方派:他们学习唐朝以前的方法。《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是该学派的必修经。这个学派是最正统的中医,疗效非常好,能医百病。这所学校的中医人数很少,很难找到,尤其是中医医院。此外,从地域上看,北方的中医比南方多,西方比东方多。很多人都有中医慢的印象,但其实没见过用经方送中医的误区。比如我可以用一两剂经方治好感冒。
2.什邡学派:“什邡”相对于“方静”而言,产生于宋代以后。他们认为经方太猛,喜欢用温和的药物,所以疗效不如经方显著。什邡学校有些人喜欢用感冒药和滋补药。很多大学和中医医院的人都属于这个学校。很多人治不好糖尿病,也有人能治好糖尿病。经典学派和时间学派没有明确的区别。经学派的一些人也善于利用时间。时间学派有的人也用经典,有的人两者都用自如。
3.自民国学术流派起步以来,中医大学和中医医院一直以西医思维为主。它的特点是不会“看、闻、问、切”,喜欢用机器考试。西药是开的主要药。即使有时候以中药为主药,也是按照西医思维开的。大专中医基本都在大中型中医医院。他们是与人民接触最多的中医。他们误导人民,让人民认为中医治不好像他们这样的病。学术伪中医败坏了中医的名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医学院和中医医院的医生都是学术型的,有些人可以走非学术型的道路,在学术上属于异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遇到一个真正能治愈我们痛苦的好中医。我们通常去中医医院看中医。当我们遇到大多是学院派和本土的中医时,真的很难把病治好。
二、时代党校和经典党校
经方药物相对简单,多为5-10味左右,配伍精准,气势恢宏。对于症状,一药一病,不再多,其加减是千变万化的。每一方都有相应的症状,其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辨证过程为纲,针对方证,论述了基本的脉象规律和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剂,是中医辩证治疗学的总理论,《金匮要略》以杂病为纲,针对方证,属于各种学说。
经方强调方证严格对应。比如麻黄汤和桂枝汤在“无汗紧脉”和“汗缓脉”上的症状差异。比如“太阳病,强背,无汗无邪风,葛根汤”和“太阳病,强背,抗汗无邪风,桂枝加葛根汤。”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为热呕吐之主”等。
临床上,方证辨证不重视病理和病机。《伤寒论》中的病机术语很少,比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直接给一组症状,再给另一个方子,告诉他们加减的变化,从不空。但是没有病理,经方包含独特的原理和方法,这就是我之前文章提到的“法”和“术”
时间方剂主要以唐宋以后的方剂为基础,其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的辩证思想为指导。张创立的“医学归经”正式开启了时代的先河。该学派自唐宋以来广为流传,一直是中医的主体。到现在,80%以上的医生基本都是按时间派的,课本都是按照时间的思路来教的。辩证思维就是分析气血阴阳、脏腑虚实,判断病机,确定治疗方法,更加注重各病的病因病机,更加注重辨病辨经。
唐朝以后兴起,以至于大部分医家脱离《神农本草经》,用脏腑和五行或经络系统来解释《伤寒论》,就像今天西医一直把它套在中医身上,不能套在上面就要强行解释,但是套在上面的就是所谓的精气来自圆其说。后世《伤寒论》有所创新,但弊端更大。
清初,叶和徐陵出生。叶石天是当时的一位大师,他的药清而雅。配方中没有七味,字里行间有很多仲景法则。徐玲的胎侧淳朴厚重,出生于书香门第,因家人生病而立志学医。由于受时代影响较小,他学习《伤寒论》,得到了一部真实的仲景传记。他读了自己的医学著作《医学起源与发展的医学理论》,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治病时,方往往面面俱到,方大而药杂,而经方则直截了当,药精而专。时间公式相对主观笼统,经典公式相对客观精确。所以有些老医生一辈子治病,一副药二三十味。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治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治愈。
医生经常把经方的疗效形容为“效果如鼓”,但为什么经方的普及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柯钦说“通往仲景之路易且易,人人可入仲景之门”,但中医处方大多使用的是时间的处方,或者说是时间处方的理论体系。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药方好,但药方是时间的药方。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点。第一,自金代程无极首次开始解读《黄帝内经》中的《伤寒论》以来,《伤寒论》的真面目被扭曲,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伤寒论》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后世学《伤寒论》始于脏腑经络,严重曲解了其本意。特别是唐宋医家和后世张首创的“药归经”理论,被其弟子发扬光大,深入人心。因此,在未来的中医中,学医的药方离不开脏腑。处方赋予了强大的文化理论。大多数医生治疗疾病都是稀里糊涂,一辈子都走在阴阳五行中。
第二点是伤寒很难入门,但是入门很容易。这就导致了两者中医群体基础的差异。《伤寒论》因古文而难懂。其次,《伤寒论》方剂的配伍和规律需要理解和较强的思辨性思维。然而,大多数医生都是普通人,所以祖先们常说:“如果你有一个以上的人,你可以用语言说话”;中国人下面,你也不能说。"
学习中医很难,但学好中医更难。学经典更难。
开始很容易,但越难学。伤寒一开始极其难,以后越容易学。
时代与经典的分水岭
没有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切学派都不可能改变。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学和时间讨论的最大分水岭在宋代。宋代是中国城市化商品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始有集市。人们普遍开始拜金,这在所有行业都很常见。医生也开始安定下来,成为一个直接赚钱的行业,理学开始出现在学术领域。
按照人固有的本性,理解:医生靠什么赚钱?通过买药。少开药快治怎么赚钱?所以当时很多医生养成了用大药代替小药的习惯。第二,要用稀有稀有的药来有所作为,提高价格!第三,处方开始从治病转向护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吃中药,经常吃可以多买!而且当时理学盛行,大多数学者学医,这就容易给中医蒙上神秘的色彩。读完一本书,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这其中的关键是别人学不会,因为经验是不可复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人给你一个完善的体系很难学好的原因。个人经验太强,用自己独立的思辨体系学习中医的普通人无法用中医思维做出取舍,所以学不好。因为他在理论层面走不动路,关键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第三,学术型学校
什么是学术?大学中医一般都是理科出身。他们尊重科学,不愿意接受古代中医似是而非的理论。相反,他们想让中医变得科学。中医与学术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医的形象,占据了全国中医的主要岗位,却没有学会用中医理论治病。正是他们的无能,才让人觉得中医不科学,是骗子,是可以淘汰的东西。没有人民的支持,中医的消亡是自然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说,学院派立足现代,展望未来,不愿意遵循古代,更不愿意像古代中医那样待人接物。对不对?对,就看谁更接近真相了,学术中医还是古代中医!学术界以为有了西方科学的撑腰就更接近真相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法则。西医背靠西方科学,但学了这么多年西方科学,决定人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恐怕你不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不仅你无法回答,就连最先进的科学家也无法回答!自然法则是科学的灵魂。在不了解自然规律的情况下,这个科学体系是没有灵魂的东西,更不用说真理了。
科学不是用来掷骰子的,而是用来发现支配一切的最普遍的规律。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是什么?物质是有系统的。无论你往哪里看,宇宙都是有序的。无论是大星系、恒星、小分子、原子、中层生物、人和人类社会,它们都是有序的。如果宇宙中有最普遍的规律,那一定是系统规律。
西方科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只是在一百年前才认识到机械力学的缺陷。世界不可能通过还原论找到最终的自然规律,它忽略了精密仪器背后隐藏的关系。因此,系统理论在一百年前就开始发展,但这种系统理论仍然被还原论所研究,以至于一百年后,这种系统科学仍然无法解释任何自然秩序的存在。一个连自然规律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科学体系在这里装成真理,真是可笑!
中医植根于哲学。有些人总认为哲学远不如科学,但事实并非如此。看看先贤们对哲学的评价,就会知道“哲学可以是一切自然科学之母”,“哲学是认识自然的更锐利的武器”,“认识自己也就认识自然”,“一切都属于同一种精神,一切都是一样的,一切都可以学”。显然,哲学不是空孔的假设,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物质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很容易认识到自然规律的本质,那就是没有什么可观察的,因为一切都是同一个东西,最终无法命名,它也无法告诉我们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法只能是物质组织原则,或者说是系统规律。
表面上看,中医是不科学的。其实更接近事实。原因很简单。圣贤们早就用物质有序和无序转化的统一规律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这是什么法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标准的系统规律,因为物质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出现,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消亡。阴阳学说描述了物质系统的产生、发展、壮大、衰落和消亡的规律性。如果揭示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阴阳学说不叫科学?那什么是科学?
讽刺的是,学术中医不仅没有认识到中医固有的科学性,反而视西方科学为真理,试图改造中医。结果,它把中医的灵魂变成了“四个不同”的东西,可以传授给下一代。从长远来看,中医不如一代人,最终会被人民抛弃。
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它们之间只有两个区别,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另一个是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西医依靠精密仪器来认识人体。它观察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最终只观察到疾病与局部细胞病变的某种对应关系,所以认为病因归于局部细胞病变是理所当然的。而中医呢?正是要对这两点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中国先民根据万物运动原理的统一和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不仅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而且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得出疾病的内因是失衡导致的整体管理失控。了解中医的病因,我们知道中医本质上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只要恢复整体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得到改造。
如今,学院派中医一直以西医为基础认识中医,结果失去了中医的精髓。比如对阴阳理论的理解是基于西方科学的原子论,阴阳成为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理解。如果站在中国气的一元论基础上,阴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阳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阴阳学说描述了有序和无序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同理,基于西方科学,五行在本质上已经成为五种不同的物质,此时很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五行在本质上不是五种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基本物质的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了物质的统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
显然,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他们对人体的认识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西医讲究实体,中医讲究关系。而学术中医更迷信精密仪器和实验,而忽略了精密仪器无法观察到的关系,比如经络理论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它描述了人体以水为连续介质的普遍联系,神经血管是维束之一,负责物质和能量的快速运输;十四经是半透明的网络之一,负责物质和能量的运输,同时向周围组织扩散;更深一层是全身连续的组织液,负责人体的普遍连接。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我们的中医学术呢?把神经血管从经络系统中隔离出来,尽量找一些经络管。其实经络只是人体组织液的循环通道,隐藏在间质空间,根本没有管,所以经络理论面临危机。
如今,学院派中医,尤其是那些从事研究的教授和医生,一直在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试图让中医科学化。但问题是中医讲究的是关系,而不是实体,用实体还原的方法,失去了关系。例如,在中药药理的研究中,学术界的中医一直试图通过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来寻找治病的原理。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医的靶点不是西医的细胞,而是中医的经络。中医用药物通络治病,靶点全错。让他们再学一百年,多花点钱,又认不出中药的药理。
心主神明是中医最基本的观点,但是我们的学术中医呢?许多人不再相信中医,而是开始相信西医的思想。他们也不去想。大脑虽然在上面,但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从属于整体,但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作为人体真正的中心,它必须支配人体的主要能量,否则它无法管理整体,而人体的能量就是血液,而能够支配血液不对称分布的组织才是人体真正的中心,支配血液的当然是以心脏为核心的内脏。所以,以心脏为核心的内脏才是人体真正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