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病毒肆虐,灾情严重。有专家分析,欧美第二波疫情就在眼前。因此,在我国防控稳定的趋势下,我们采取了严厉的“外防输入”措施,效果越来越好。目前严峻的形势是,除输入性确诊病例外,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本土确诊病例。这种情况充分说明:第一,病毒就像“百足虫,不会死”,一旦气候成熟就会“复活”;第二,病毒是有潜伏期的,它的出现并不是“灭绝”,时机一到就会毫不留情地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防控疫情不是权宜之计。一次只适用于一件事,一个地方。持久战需要心理准备和科学防控。而且,不仅政府部门重视很重要,还需要不断关注,公民也要配合。迫切需要长期的共同努力来打击和预防它。不能松懈麻痹,不能有“刀枪入库,南山放马”的胜利感。
与现实形成对比的是,不难发现,随着疫情的稳定,疫情的防控被忽视了。不是吗?戴口罩的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上地铁、公交后摘下口罩;餐厅实行公筷公勺制度不流行;吃生冷食物的危害性尚未形成公众共识;部分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有限开放并未成为刚性的制度要求;社交距离只停留在口头宣传和书面宣传;等等。比如我家附近有个舞厅,自我反应机制降级后就开了。白天基本都是退休人员聚集,人群拥挤,门窗紧闭,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样,可能会有隐患!
疫情没有出现异常或反弹,只能说明昨天和今天的防控结果。要想取得永久的成果,只能严格控制常态化,放弃“权宜之计”的短期行为。
作者|沈琦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