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压力 气压止血带的那些事儿

栏目:美食 2021-09-26 00:33:58
分享到:

气压止血带是肢体创伤手术中常用的设备。其机制是以一定的气压阻断肢体根部动脉血流,大大减少创面出血量,使手术视野清晰,便于识别各种组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输血概率。

发展历史

止血是处理出血的一种手段和过程,是一项经常遇到的、从头到尾都需要立即治疗的基础手术。止血是否及时、恰当非常重要。

1886年,艾斯·马发明引进橡胶管止血带,由医务工作者结合临床探索研究改进而成。逐渐从马丁橡皮筋发展到手动空气压止血带,最后发展到已经使用的电动气压止血带。

自1904年Cuslung首次在四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以来,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四肢手术中,如骨折复位内固定、肢体肿块或囊肿切除、神经肌腱血管探查、修复和吻合、关节镜手术、指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手术、截肢、肢体和足趾再植等。

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和附件:

电动气压止血带由主机、气囊止血带和电源线三部分组成。主机面板上有压力显示屏、时间显示屏、充气按钮、放气按钮、时间调节按钮、压力调节按钮、止血带连接口和电源开关。主机中主要有压力监视器、压力调节器、空空气灌注泵、时钟设置和时钟报告。

原则:

利用电脑数字控制,通过高效气泵给止血带充气,从而压迫肢体阻断血流,达到止血效果。

型号选择

止血带的袖口分为成人、儿童、上肢、下肢等规格。使用袖带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和宽度。

成人下肢、上肢选用大止血带,儿童下肢、大龄儿童上下肢选用大袖带,婴幼儿四肢选用小止血带。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肢体手术,如骨折复位内固定、肢体肿块或囊肿切除、神经肌腱及血管探查、修复及吻合、关节镜手术、指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手术、截肢、肢趾再植等。

禁忌症:

有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明显的外周血管疾病、严重的高血压性糖尿病和化脓性感染和坏死。

止血带压力

止血带充气压力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止血带的高压会造成神经损伤和组织坏死,增加止血带引起的并发症;如果压力过低,只能阻断静脉血流,不能阻断动脉血流。反而不能止血,反而会引起肢体充血,增加手术野出血。通常成人上肢止血带的压力维持在250~350mmHg,儿童上肢约为200mmHg。成人下肢止血带压力为600~650mmHg,儿童下肢压力为300~400mmHg。

目前认为气压止血带使用中的充气压力应个体化,即根据患者局部组织厚度、年龄、肢体周长和局部动脉收缩压确定。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将组织损伤降到最低。

使用时间

一般成人上肢充气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下肢不超过90分钟,儿童下肢充气时间不超过75分钟。通常以1~1.5h为限,每1h松开胶带10 ~ 15分钟。如需再次使用止血带,应逐渐缩短充气时间,相对延长间隙时间,以缩短肢体缺血缺氧时间。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高、含氧量低、气压低、气候干燥寒冷,下肢对止血带缺血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平均忍受止血带的时间明显短于上臂。止血带每次缺血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h以内;并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防止并发症。止血带的安全时限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四肢供血情况确定。

绑定位置和方法

止血带绑在肢体近端,远离主要血管和神经。上臂手术一般绑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手术绑在大腿上三分之一处。有研究表明,止血带捆绑在上肢中上三分之一处容易损伤桡神经,而下肢中上三分之一处皮下脂肪组织丰富,难以压迫血管,导致止血效果不佳。止血带应绑在下肢或上肢根部,距术野至少10~15cm,便于操作,防止感染。麻醉后绑止血带稳定,肌肉松弛完全,可缓解肢体疼痛。捆绑方法要正确,避免止血带直接捆绑。止血带保护垫局部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纯棉、有弹性的袖口。垫和止血带要平整,既能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不受损伤,又能避免止血带与受压血管之间的缝隙,影响止血效果。止血带缠绕紧密,可以容纳两个手指。用绷带固定,防止充气后止血带膨胀松动,保护止血带不受污染。

膨胀和收缩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保证止血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使用止血带前,检查安全气囊是否漏气,气压计是否准确,安全气囊排气空。加压和充气足够快,以防止血流在阻塞前重新填充浅表动脉。术中如需延长止血带使用时间,可用湿纱布塞入切口,用手在创面保持一定压力止血,然后放出气囊内气体,扎好止血。10分钟后,充气至原始压力高度,开始第二次止血带,时间不超过45分钟。应尽量缩短持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减少肢体缺血缺氧的不良后果。松开止血带前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适当加快补液速度,补充和维持有效血容量。放松止血带时,要慢慢减压放松,不能太快太快。间歇放松压力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如果双肢同时手术,不能同时松开两侧的止血带,防止因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一边要放松,另一边要有规律地放松。一旦松开止血带,应立即取下止血带及其下的棉垫,以免静脉淤血。止血带放松后,密切观察呼吸变化,防止肺栓塞。

操作过程

操作

过程

护理要点

术前访视:通过阅读病历,访视患者,掌握患者一般情况;了解是否有心肺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向患者讲解充气止血带的好处和放置,消除思想压力,取得手术配合。

术前准备:术前仔细检查气压止血带的性能,包括校对压力和充放气效果,检查气囊充气管路、三通开关、充气球是否漏气。止血带的缠绕松紧度要合理、舒适。为了防止挤压伤,我们可以先用手术巾铺好皮肤,然后将气囊平放在手术巾上,将手术巾在气囊上多余的部分翻过来,最后用绷带包裹固定。

充气止血带的充气压力因人而异。上肢一般比收缩压高4 ~ 6.7 kPa,下肢需要高于6.7 ~ 9.3 kPa。充气后立即记录时间。出血应缓慢彻底,压力指针必须归零。充气前应抬高患肢,排出血液,防止静脉淤血影响止血效果。

术中配合:术中出诊护士、麻醉师、外科医生相互提醒,密切配合。麻醉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充气和放气时间。巡回护士应注意观察止血效果、压力表是否漏气,并积极告知操作者充气时间。操作者应掌握操作流程,提醒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注意充气时间。当需要反复使用时,应逐渐缩短充气时间,相对延长间歇时间,以缩短肢体缺血缺氧时间,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术后检查是否有局部挤压伤,并对局部皮肤进行短时间按摩。

病情观察:术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恢复肢体血液灌注时,有意识的患者要注意意识的变化。长期反复使用气压止血带者,应警惕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术中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充气时要慢。放气减压后,应根据血压变化加快输液速度。松开止血带前,患者面色、意识状态无明显变化,但松开止血带后,患肢皮肤出现红肿发热。

反作用

皮肤损伤● ●

使用止血带时,未加护垫或护垫过厚、不平整、粗糙,造成扎止血带时产生褶皱。膨胀后,皮肤被粗糙的皱纹压迫,会导致发红、肿胀和水泡。另外,干燥粗糙的平面摩擦系数大于光滑的平面,所以止血带反复充气放气时,粗糙的布垫会对皮肤产生摩擦,造成皮肤损伤。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皮损发生率更高。

绑止血带时,用柔软的棉纸作为内衬,排气后将气囊中的空空气绑在肢体上。要求平整紧贴皮肤,松紧度要合适;否则充气后会出现皱纹,压迫皮肤,使皮肤形成压痕,引起水泡。使用止血带时,要掌握合适的压力和时间,选择正确的位置。皮肤消毒时,注意不要让消毒液在止血带边缘下流动,以免消毒液堆积造成皮肤刺激或灼伤。

神经损伤● ●

束缚位置不当,束缚过紧或高压,止血带应用时间长,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外膜肿胀,血管腔直径减小,神经血流难以恢复,导致血管周围髓鞘选择性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受压神经的压力增大,病变逐渐加重,导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减慢甚至停止。目前认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主要是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介导的组织损伤。桡神经最脆弱。表现为术后肢体瘫痪,失去由受损神经控制的皮肤痛、热、冷、压感觉,肢体自主活动缓慢或丧失。骨骼肌是对缺血耐受能力最差的组织,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很容易引起骨骼肌损伤,甚至全身器官功能障碍。

正确选择止血带的捆绑位置,严格控制止血带的使用压力和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止血带压力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及时记录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并积极提示操作者做好换班。术后检查是否有局部挤压伤,做短时间局部肌肉按摩。

神经损伤● ●

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患者会感觉到止血带局部和远端的疼痛和不适,尤其是麻醉效果不完全时,容易出现疼痛,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和烦躁,即使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也难以控制,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原因是血管、肌肉等皮肤及深部组织受压时可引起止血带疼痛,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缺血后水肿可加重止血带松开后的疼痛。最近的研究表明,止血带痛与延髓腹内侧结构的C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有关。

止血带的袖口过窄,增加了作用于四肢的压力,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宽止血带在生理压力分布上比窄止血带更有效。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与疼痛成正比。压力过大不仅会造成肢体组织坏死,还会缩短患者忍受止血带疼痛的时间。护士应根据手术部位和个体差异设定合适的压力值。严格控制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保持正确时间,及时给止血带放气。松开止血带的第一时间间隔不应短于10 ~ 15分钟,以恢复肢体血液灌注,带走代谢产物,提供新的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如果反复使用,充气时间应逐渐缩短,间隔时间应相对延长。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止血带休克● ●

止血带休克是指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血压逐渐下降的全身反应,为轻度无症状,少数患者有血压骤降、气短、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止血带应用过程中,由于肢体处于缺血状态,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乳酸。松开止血带后,酸性物质刺激血管扩张,导致患肢皮肤发红发热,大量血液迅速涌向患肢。与正常情况相比,血流量增加了四倍,导致血容量迅速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此外,出血或手术切口出血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悸、恶心等症状,因此血容量不能及时补充。如果患者在松开止血带前血容量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如果双肢同时手术,同时松开止血带,更容易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预防止血带休克的关键是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缺血区代谢物质的沉积。应用止血带前,应将肢体抬高至心脏平面以上2 ~ 3 cm,将肢体内血液驱至止血带近端。释放气体时,速度要慢,缓慢释放3 ~ 5min。双肢同时使用止血带时,不能同时松开。应用止血带时应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对于有潜在影响血压因素的患者,如贫血或失血过多,在松开止血带前应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麻黄碱,防止止血带休克。同时,在止血带放松前后,应加快补液速度,补充和维持有效血容量。

其他的

///

NOCITCE

止血带使用不当会造成挤压伤,形成血肿。应用止血带后,凝血时间延长,纤溶系统过度活跃,出现血浆渗透压和血液粘度升高、深静脉栓塞等止血带损伤。

实践证明,术中正确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方法,进行有效优质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