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四平——四平保卫战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全面抗日。8月1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吕正操、张学思、万依、李运昌出兵通关,抗击日伪,收复东北。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先后向东北派遣干部和部队,建立东北根据地。到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已有10多万军队和2万多名干部到达东北。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确定了占领和称霸东北的战略。在美国的帮助下,他们加紧了从西南向东北的兵力部署。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国民党先后向东北各城市派出接待官员,建立了国民党各级政权。1946年1月8日,国民党接见了高官刘捍东,并率领近百名官员前往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刘捍东是辽北省政府主席。刘捍东上台后,网罗了伪满洲国残余势力和土匪、地主,制定了长期迎击国民党主力、统治四平的计划。1946年3月,在东北的苏军陆续回国。3月13日,驻扎在四平的苏军全部撤离四平。二十多万国民党军队去了沈阳。也就是说,以沈阳为基地,他们同时以两种方式进攻本溪和四平。此时国民党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兵力,在东北取得了绝对优势。为了拖延国民党军队在北方的进展,中共争取更多时间建设根据地;为了利用支持国民党的机会,美国在北平组建了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美国代表参加的军事调解执行部门,并进行和谈。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和西满分局“立即准备粉碎蒋的进攻”。他还指示:“苏军撤退后,一定要打几场胜仗,使蒋军在东北处境艰难,蒋军在我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配合当时的和谈,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退后,先控制沈阳以北的主要铁路城市,先通过西满军区的部署,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国民党军队对四平的进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5月14日之前,在此期间投入作战的是新军的三个师和第71军的两个师,共五个师。5月14日以后的第二阶段,增加了新六军两个师、五十二军一个师、七十一军一个师、六十军一个师,共计十个整师。东北民主联军动员了14个师参战。
4月8日,民主联军司令部直属第一师、万依纵队、西满第三师第十旅、第八旅等12个团,在昌图北兴隆泉、兴隆岭地区包围了国民党新军第三十八师,歼灭其四个连。与此同时,西满民主联军第三师第七旅在朝阳坡与国民党军一个团作战,死亡400余人。这些战斗消灭了1200多名国民党军。后来三师七旅在泉头、双庙子与国民党军多次交战,耽误了其推进速度。4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直属的第一师、万依纵队、七旅、八旅、十旅、独立旅、辽西工人训练团等14个团,在八面城以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分割包围国民党第71军,激战一昼夜,歼灭其第87师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第87师有800多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被俘。缴获汽车30辆,击落飞机1架,使其残部退到金山堡以南,不敢逼近四平街。这些战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推进计划,增强了民主联军坚守四平的信心,鼓舞了指战员的战斗精神。相关部队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明确表彰。这一阶段,四平市人民不仅帮助修复工事,运送城内粮草,还组成了一线慰问组。4月14日,他们前往兴隆店地区慰问民主同盟前线指战员。四平周围的人也用担架抢救伤员,给东北民主联军以有力支持。
国民党新军和第71军在四平外围遭到民主联军进攻后,第71军放弃了从左翼迂回四平的计划,向右翼新军靠拢,于4月17日逼近四平。与此同时,新军第50师向西南芒牛哨和四平东南半拉山门挺进,其第30师向四平南部庙儿沟挺进,其第38师向四平西部老四平泉沟站挺进,形成环绕四平的弧形。
4月18日,国民党新军第30师一个团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博林子、鸭虎堡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军反击,四平城防御正式开始。国民党军连续进攻该城9天,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发起数十次冲锋,均被民主联军击退,几乎原地不动。4月20日,民主联军北满第7师解放长春后南下,赶赴四平前线参战。杨国福老师担任该市的作战指挥官。21日,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出动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和特务营,协助保卫三个森林阵地。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民主联军的指战员英勇作战,众志成城,白天冒着飞机大炮的轰炸,顶住敌人的进攻,晚上火速抢修工事。在激烈的战斗中,有的连、排伤亡过半,剩下的战士主动担负起牺牲战友的防御任务。有的阵地连、排干部全部牺牲,战士自动充当代理人指挥继续战斗。子弹打光了,他们会用刺刀作战,这样阵地就可以脱离危险,原地不动。
由于国民党军长期无法进攻四平,精神受挫,于4月27日停止进攻并修筑工事,等待后援,从而形成双方对峙局面。国民党军队只限于夜袭、近距离射击、简单的炮战等小动作,没有大的战役。当时民主联军司令曾设想开辟敌后第二战场,制定作战计划,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4月27日,中央军委发电报表彰坚守四平的民主联军指战员。表彰令指出:“四平守军非常英勇,希望通过授奖;请考虑增加一些后卫,把四平街变成马德里。”
4月28日,中共中央也发来类似内容的电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重新部署了保卫四平的部队。除原两个团外,北满7师67团、西满3师21团、司令部直属炮兵旅2团调往四平市,守城部队达到5个团。万依纵队第19旅、北满第7师第20旅、第21旅分布在四平东南角前沿;把第一师、第二师直属司令部放在四平以北;359旅是公主岭的预备队。此时,四平地区共集结了14个师。
民主联军利用双方对峙的机会进一步修复工事,有的甚至用钢板和钢轨进一步巩固工事。同时,四平人组织文艺歌唱队到前沿阵地演出,四平周边不少地方政府组织慰问组到阵地慰问,鼓舞了指战员,增强了坚守四平的信心。
短暂的对峙后,四平前线于5月15日开始了更大规模、更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将全师10人的兵力集中到四平。国民党东北保安副军长郑洞国、梁华生亲自指挥前线,部署左、中、右三个团进攻四平,企图与民主联军决战。71军左兵团、91师、87师进攻四平西部和西北部的八面城、梨树;中央军是三个师的新军,进攻四平西南郊区;右兵团是新六军第十四、二十二师,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在新六军军长廖耀湘的指挥下,沿开元至冶河公路向四平进攻。第52军195师为总预备队;60军182师负责四平以南的护路。5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以重炮轰击民主联军西南、东部阵地,然后采用人群战术,分营、分团向该团发起冲锋。在獾洞阵地前,两个团全天轮番进攻多达10次,均被民主联军击退。5月15日,新军第50师以10倍兵力进攻258高地,占领阵地。5月16日,国民党军向四平东南331.5高地发起猛攻。经过一场激战,民主联军顽强战斗,击退了7次进攻,打死国民党军队600余人。后来国民党军坦克发起冲锋,用大炮轰击,民主联军阵地和大部分火器被击毁缴获。5月17日,国民党军在空内扫射轰炸,地面炮击,以坦克为掩护,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突击和冲锋。民主联军士兵在猛烈炮火下浴血奋战,击退敌人12次冲锋。由于万依纵队第五十八团一营伤亡惨重,东北民主同盟总部决定将塔子山阵地交给西满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此时此刻,国民党右团新六军已加入叶河民主联军359旅,国民党军预备队第195师已投入使用,三面占领哈弗及周围塔子山。5月18日,新六军在大批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从东、南、西三面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猛攻。在方圆,5分钟内有100多枚炮弹落在一座只有100平方米的小山上。坚守在山头的民主联军指战员,不畏强敌,顽强战斗,多次打退全营冲锋。最终,因为实力悬殊,位置下跌。塔子山阵地位于四平东南20英里处,是四平左翼防线的关键点。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它,俯瞰四平东北线的所有阵地,并向右迂回。民主联军固守四平是非常不利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请示中共中央批准,果断决定驻军部队于5月18日午夜至19日凌晨离开四平进行战略转移。至此,轰动一时的四平保卫战结束。
四平保卫战是由东北民主联军在党中央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中央充分肯定了这场战斗。守军主动撤出四平的那天,中共中央发来电报说:“我四平军坚守四平一个月,与敌10个师作战,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高度顽强和英勇精神。这场斗争具有历史意义。”
四平保卫战延缓了国民党军队北侵的进程,为巩固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赢得了时间。国民党军原定于1946年4月2日占领四平的计划,在民主联军的抵抗下,推迟了49天。在这49天里,东北民主联军背后的军队解放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后方地方政府,特别是四平周边市县,发动群众反奸清算,打击敌伪残余和恶霸地主,清剿土匪,建立地方武装,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为后来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平保卫战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民主联军指战员抗击国民党军队的信心。包括外围作战在内,国民党军队在这次行动中被消灭了一万六千多人。这就缓解了后来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作战的压力。国民党军队经过这场战斗后,其精英之间的矛盾加深了。蒋介石之所以要撤孙的职,是因为新军的司令员在战斗前没有露面。东北营长也声称要处置71军军长陈明仁。国民党国防部历史政治司撰写的《四平进攻战》作战评论中说:“...虽然在四平取得了最后决战的胜利,但却被拖延了两个多月,使敌人从容离开战场,未能突破敌人主力。戴上镣铐后,共产党将在无尽的麻烦后受苦。”总之,国民党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嚣张气焰大减。但是,民主联军的指战员,特别是东北新开发的几万个新战场,彻底消除了用美式装备不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心态,增强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