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 河南发现4千多年前鲜明礼制色彩的成组明器

栏目:旅游 2021-10-07 16:14:21
分享到:

丁在煮肉,豆子为食,蛤蜊为饮...4000多年前,这些陪葬品不仅要配备齐全,还要注意燃放地点。近日,河南省叶县于庄遗址出土了一组随葬陶器。这些陶器排列有序,陶器分组,呈现出鲜明的仪式色彩。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现时期,具有明显的高标准群体随葬品的仪式色彩。

根据考古学家的最新发掘,于庄遗址一座标有M10的古墓保存完好,墓中出土了33件陪葬陶器。“这组陶器包括两大类:器皿和酒器。有2壶、2壶、1壶、1尊、6个高把杯、7个豆、蚌、碗,排列有序,仪式色彩十分鲜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庄遗址项目负责人吴说。

"这组陶器外形小巧,制作精良,属于随葬品."吴说,明器是古代人死亡时专门用于陪葬的物品,是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的模型。

此外,考古学家还在标有T0405的勘探广场发现了一组有序摆放的陶器,其中豆类和蛤类依次摆放,数量与10号墓主要陪葬品相同,体现了相同的仪式观念。“这不是偶然现象。古代对礼器的使用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礼制。”吴说,这为研究中原地区的社会复杂性、文明进程和礼仪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说,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余庄遗址的一些“遗存”可能进入了夏朝。刘认为,这批明器的出现,对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夏初社会分层、等级、礼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

于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是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当地合作,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发掘揭示面积10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地基、灰坑、土坑50余座,发掘文物近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