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安徽省阜南县高泰乡纪委、刘店村干部为刘店村群众送去生活物资。龚富民
“我们明天去另一个庄台,后天再来。有什么需要就告诉临时党支部书记!”7月23日下午3点,安徽省阜南县高泰乡纪检委书记刘超和刘店村干部乘坐皮艇,为原刘店庄台人带去生活物资。三艘皮艇的载重量有限。6袋面粉、6袋大米、6桶油、6盒矿泉水、20盒方便面优先发放给几户贫困户。
两小时前,淮河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下令关闭王家坝水闸,暂停向蒙洼蓄洪区分洪。经过三天多的分洪,蓄洪区蓄水量约3.6亿立方米,接近杭州市26个西湖的年蓄水量。
刘超告诉记者,蓄洪区很多地方都有5米多深,航行时要多加小心,避开围栏、树梢、电线等障碍物。返程途中,他们被渔网缠住了马达推进器,花了10多分钟才脱身。
蒙洼蓄洪区主要包括四个乡镇,其中王家坝镇是最有名的王家坝门所在地;中间是老关乡和曹集镇;高泰乡位于最下游,闸门开启后第二天供水。蓄洪区有近17万人,大部分居住在堤防环绕的6个包庄围内,蓄水影响较小。仍有少数居住在地势较高的131个梯田上,其中54个以堤防相连,其余77个为湖心梯田,四面环水,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水阻断。
俗话说:“行万里路不如过淮河。”然而,淮河经常被洪水淹没,这也使淮河沿岸的人们遭受洪灾。“自1953年王家坝闸建立以来,12年间发生了15次洪水,今年是第16次。”王家坝镇纪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朱倩表示,上游水情紧张时,位于中上游交界处的孟洼蓄洪区成为干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蓄洪区。
许仪,阜南县纪委干部,老家在老关乡。7月19日晚,许仪在老关乡街头接到紧急大转移通知。他赶紧打电话告诉爷爷尽快转移,然后忙着和乡镇干部协调转移安置工作,直到凌晨才腾出空来帮爷爷。
“我老家养了200多只鸭子。搬到安全区域后,我发现我丢了几十个。”许仪说,没有人想被淹,但为了上下游的安全,很难吃饱。
多年的抗洪斗争,造就了蒙洼地区人民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开闸后,不仅有洪水,还有四面八方的支援。记者在王家坝镇沿途看到,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来自安徽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救援队、部队官兵和物资捐赠车队有序集结。
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近8亿元对庄台实施部分搬迁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变化明显。“现在路好了,房子扎实了,国家补偿政策好了。”71岁的郑继超告诉记者,他经历了10多次洪灾,这次“最不心慌”。
记者获得的阜南县抗洪救灾驻庄台、保庄圩干部工作组成员名单显示,全县各单位抽调党员干部130余人,在蓄洪期间分别驻在各庄台、保庄圩,负责与群众和相关防汛部门的沟通对接。
据阜南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办公室主任朱永华介绍,“王家坝精神”是党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抗洪的伟大实践。党员是防汛救灾的中流砥柱。
王家坝门对面,新的王家坝纪念馆将于11月正式开放。朱永华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领悟王家坝精神,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