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国在尖端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成就。首先,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在月球着陆,取样,并在月球起飞。随后,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II M装置首次建成并成功放电。各尽所能互相帮助的院校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后两个!
曾四次刷新光子纠缠世界纪录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首次实现了多自由度单光子的隐形传态,首创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技术,以“卢朝阳”的身份获得菲涅尔奖,用天才来形容都不为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送合肥微尺度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师从潘建伟;博士期间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转向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电子自旋操纵的研究。
此外,除了潘建伟和陆朝阳,论文的第一作者大多是90后,最年轻的也只是1997年出生。由于国内关于第二代“人造太阳”的信息不全面,我们不知道具体负责人。此前,我国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万元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总体设计团队的支撑单位。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所的很多研究所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过,当然清华北大也有很多。总之,几乎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
在“数理化学”六大基础学科和新兴国际前沿领域拥有绝对实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端科研领域拥有国内顶尖实力。每年只招收1800名左右的本科生,几乎没有扩招,重点培养科研人才。虽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成为两个学院院士的人数并不是最多的,但在比例上却遥遥领先!虽然每年硕士阶段的招生人数都相当多,但难度不亚于本科录取!
最后,希望中国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重要科研成果早日实现,大学发展越来越好。向为我们科研默默付出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