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苏联卫国战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这里宁静的黎明》享有独特的地位。这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69年,立即打动了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心。1972年,这部改编自原著的电影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和全苏联电影节奖。改革开放后,这部宣扬反战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的同名小说和电影传入中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这里安静的黎明》讲述了一场虚构的、不为人知的小规模战斗,6名红军战士遭遇16名潜入国内摧毁它的德国伞兵,事情发生在前线后方的一个小铁路租界站。更有甚者,这部小说不仅聚焦普通士兵,而且在当时的战争文学中首次聚焦女性人物。这些普通的女战士性格各异,形象饱满。他们既有传统英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又有难得的青春活力,对生活和爱情的浪漫向往,甚至还有正面人物一般不会流露的脆弱、恐惧、悲伤和绝望。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封面。网络图片
《这里的黎明是寂静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俄罗斯当代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译,王金岭译。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斯摩棱斯克。他的父系家族有世代从军的传统。他的父亲在十月革命前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加入了红军。受父母的影响,瓦西里耶夫从小就热爱文学,尤其是普希金的激情浪漫主义风格和托尔斯泰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现实主义笔法。
作为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寂静的黎明》在这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青春与战争的并置,在天真无邪、无知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物和他们所生活的神秘、危险、残酷而又丑陋的战争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像充满张力的作品标题一样,首先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画面:“黎明”充满活力,象征着新的生活、希望和信心,“宁静”渲染出宁静和谐的美好氛围;但也暗示着“这里”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沉默”只是不幸来临前的伪装。
《这里的黎明是寂静的》第二个突出特点是剧情跌宕起伏,悬念迭起,有许多动人难忘的场景。虽然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作者非常善于控制故事的语调和节奏,并将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融入其中,令人神往。
当然,这部小说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还是突出的个性,可亲可爱的女主人公。五位女战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仿佛不同的声音唱出了一首颂歌和安魂曲,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