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这样的性格是卑躬屈膝才能获得好职位;如果你是对的,你会被颐指气使,竭尽全力去压榨和欺负。
生活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用各种花样迎接强者,让他们也能喝上肉汤或赶上对方的快车;对于弱者来说,有各种欺凌,各种恶作剧,各种错误,为了从石头中榨油,或者相信“别人的痛苦也是你自己幸福的来源”。两张脸的背后,说明他们心中没有伦理或道德准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是“我能占便宜吗?”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用任何手段去欺负,如果欺负不了就摆出一副笑脸。保持不变的是内心的阴毒和无耻。
在他们的字典里,他们只相信自己,他们是最高的存在。另外,他们什么都不相信。“真相”一直被用来装饰窗户或迷惑他人。他们对公认的不可欺的强者是尊重的;对于那些被他们低估的人来说,诱惑过后,他们跌跌撞撞,立刻变了脸,变得“上下级”有序。就像一个笑话,一个人跳出来说:“谁敢挑战我?”有人真的站起来后,他马上改口说:“谁敢挑战我们?”。
最近重新上映的电影《没有牧羊人的羊》是对印度电影的翻拍。在里面,傲慢的外国官员终于向使用反侦察技术与警察作战的平民父亲鞠躬,因为他发现他们眼中的弱者不是弱者,而是一个极其聪明且难以驯服的对手。
小时候家里养了鸡、鸭、鹅、猪、狗,队里还有牛。我发现这只鹅是最少油的灯。从体格上来说,它不是家养动物中最大的,但它的野心和流氓行为是首屈一指的。鹅喜欢跑,喜欢啄人,这让你害怕。因为它不规则地啄人,让人感到焦虑。可是,有一次我当面质问他,把他踢翻了,他再也不敢惹我了。鹅大概有这方面的记忆。老一辈说鹅眼睛看人,高的人很矮,那些鸡鸭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很猖狂;但是牛看人,又看人高大威武,所以在人前温顺。
没有办法每天都测试这个。然而,得出的结论是,“鹅见人”,这与一些人的强弱观有关,没有问题。显然,鹅对“强者”的示弱是一种暂时的措施,而不是它认为自己错了。它转过头欺负弱小的婴儿,把鸡鸭赶到一边,霸占它们的口粮。
很多年前的电影《新少林寺》里就演过这样一个故事:曹曼是军阀侯杰的弟弟,侯杰曾经崇拜他,但处处被统治,内心郁郁寡欢。问题是大哥这样的壮汉不能随意挑战。他只能不忠,等待机会,表面上保持一贯的顺从。在他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背叛并取代侯杰后,昔日的大哥成了他眼中的欺凌对象。影片中侮辱大嫂的场景令人发指,将大嫂内心的恶与毒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他们处于强者的位置时,他们永远不会表现出怜悯或善良。刑讯逼供,欺凌幼童,践踏规则和良心...在《没有牧羊人的羊》中,外国导演和他的邪恶警察正在尽一切努力对付弱者。
这种人没有平等对待别人的想法。世界上的人,在他们眼里,要么被归类为打不过的强者,要么只能被列为可以随意滥用的弱者。他们不会因为挑战强者失败而吸取教训,从此懂得尊重他人;事实上,他们会更激烈地欺负那些被证明比自己弱的人。潜台词是:我打不过梅超风,还能打得过你吗?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强者面前失去的自尊需要及时“修复”。这就像电视剧里被皇帝欺负的小沈阳,必须在官员或仆人面前找到一种“自尊”的感觉。
亲眼所见,在某小区,一名被队长严厉训斥的保安随后召集一群保洁阿姨来讲课,并对她们进行训斥。威严并不具有攻击性,就像“上官”与生俱来的同根性,“必是行色匆匆”,玩弄它是为了从弱小中寻找存在感,弥补它。
说一万和一万,我们不妨把这种人格命名为“主从交替人格”:在强者面前是“奴隶”,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是“主人”,在人际关系或现实情境中不断变化的人格,演绎出来的人格就像寿司店里的寿司一样,但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只有两种味道。
在职场上,这样的性格是卑躬屈膝才能获得好职位;如果你是对的,你会被颐指气使,竭尽全力去压榨和欺负。这些看似是两种策略,但实际上是一种策略的两种表现,发挥这种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利己和极端利己。在天地之中,自己是唯一的存在和尺度。自我是目的,他人和其他事物是工具。这样的人应该远离他们,必要时向他们挑战。这样的人路越走越窄,好的人才能轻松呼吸。
五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