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叶 揭开尘封的历史:李泽轩的“一根笋”养猪法

栏目:历史 2021-09-21 12:41:21
分享到:

四川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授予猪模李泽轩的旗帜

李泽轩,浦江县复兴乡人,中共党员,四川省模范养猪户,四川省人大代表。李住在复兴村。浦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于1950年。李颖村是第三区复兴乡的第二个村。人民公社原是复兴公社第三大队,即李营大队,现隶属复兴乡何鹏社区。解放前,李泽煊是中农,一家五口靠耕种二十一亩地为生,常年交房租后所剩无几。

李泽轩没想到的是,他在1952年被分配到自己的土地上。他没想到的是,1954年,他作为养猪模范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他的“一笋养猪”经验在全国推广开来,家喻户晓。

1952年,在邛崃县召开的物资交流会上,群众围住了一个农民和一头肥猪。这个农民就是李泽轩,他带来的那头重达520多公斤的肥猪让游客们惊叹不已。

李泽轩喂养的大肥猪

1953年,一群“不速之客”——一个农民和两头猪——走进四川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农科所畜牧场。这个农民就是李泽轩。他带来的两只猪,买的时候大概60斤,喂了17个月大概50斤。大的长5尺2寸,胸围5尺3寸,重614斤,小的重500斤。李泽煊喂养的这头大肥猪在当时被称为“猪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游客络绎不绝。

农民们正在参观李泽轩喂养的大猪

李泽轩正在和农民交流养猪经验

1954年1月25日,《新华社新闻稿》以标题报道“四川农民李泽轩用红薯藤等喂了600多斤大猪。”:“四川省蒲江县复兴乡农民李泽轩用红薯藤、米糠等喂了一只600多斤的大肥猪。在17个月内,为农民养猪创造了榜样。从去年2月到年底,成千上万的农民参观了附近的地方。李泽轩有三十六年的养猪经验。他不需要食物,只用野猪草、红薯藤、米糠等饲料,注重饲养管理方法,让猪又肥又大。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农民郭庆华和李也在一年内把猪养到了300多公斤。新华社指出,“四川农民习惯用粮食喂猪。比如省内农民学习李泽轩的养猪法,估计每头猪节约粮食100公斤,每年节约粮食13亿公斤。"

1954年1月25日,新华社新闻稿公布了李泽轩的事迹

解放前,李泽轩是佃农,租了地主的地,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猪。为了生计,他长期探索创造了独特的无粮养猪方法。他养猪,从断奶仔猪到屠宰,不吊猪。他用一种饲养方法,所以他被称为“竹笋”来养猪。

一、如何选择猪儿子

根据猪“愿意吃、愿意长”的特点,李泽轩总结了挑选仔猪的要求:仔猪要“先开后开”,这样的猪乳房发达,肺扩张,臀部宽大,容易长肉,生长旺盛;要“头大、嘴净、蝎深”,消化道发达了就吃,嘴大了就多吃;应该是“头发稀,皮肤白”,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营养丰富;“腰直了,白来了?童脚、羊蹄”,腰和脚硬而有力,可以承担猪的重量。猪长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胖,它们不会踩到自己的蹄子。他说,这样选出来的猪儿子可以“打粗,吃得好,长得快”。

第二,“一笋”是喂的,不是衣架

农民喂猪时,在40公斤至50公斤至100公斤期间,需要挂一个衣架。大家对架子猪都很粗心。随便扔一点猪草或者残汤残水给猪吃。饲养管理很差。只需举起猪的生命,然后死去。当它被举到一百多斤时,肥猪会被大量的谷物催促。用这种喂养方法,当小猪挂衣架时,身体内部已经因为营养不足而受损。后来,我试着用很多食物喂猪,但是猪长得不好,浪费了很多食物。此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猪体虚弱,容易生病死亡。大城市附近的农民喂猪,虽然不挂衣架,但从一开始就喂得很好,拿着食物堆起来。结果猪的骨头赢不了肉,长成了“团团猪”。这样喂猪浪费很多食物,猪也长不大。

我们知道,猪从小长到大,每个时期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长骨长肉,但每个时期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李泽轩很清楚这个道理。他用竹笋喂猪,既不吊衣架,也不催肥猪。当猪只有几十斤重的时候,他会在猪饲料中加入一点米糠,多喂一些绿油油的猪草、蝎子和黑豆叶,因为这些粗粮中含有较多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以充分保证猪长骨的营养需求;当猪的架子变大时,他会喂更多的米糠,这使得猪的肉和脂肪长得很快。这种饲养方式并没有失去猪长骨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没有忽视猪的长肉长油。猪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协调良好。

三、生猪原料的选择

李泽轩的原则是节约粮食,用粗粮。根据浦江的不同季节,他想喂什么就喂什么。他说:“不管什么猪草,只要猪愿意吃,就把猪喂好。”

春天,他选择胡芦巴叶、蝎子和野猪草;夏天猪多草多的时候,他就充分利用野猪草,喂一些豌豆糠、红薯藤、蛮雪;秋天用野猪草拌一些芋头梗和红薯藤;冬天有小猪草的时候,用胡萝卜缨、花椒籽、茴香叶,加一些米糠。

每个季节换饲料时,他都采用逐渐掺入、慢慢换、不断换量的方法,以免影响猪的食欲。

四、猪饲料的配制

李泽轩虽然用粗饲料喂猪,但他非常注重精细饲料配制,增加所用的营养成分。他说,猪的饲料要切细、煮熟、焖熟,便于消化和食用,偶尔喂一些绿色的材料,增加猪的食欲,补充维生素缺乏。

他调制饲料,讲究粗细、生熟、冷热。

喂猪的猪草必须清洗干净泥沙和昆虫,然后用铡草机切碎。并且随喂随切,这样可以保持饲料的干净和新鲜,以免造成猪群停止进食,妨碍健康。

所有煮熟的饲料都应舀入饲料罐并盖上盖子。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饲料将被焖熟,并有甜味。煮熟的饲料一定要凉,这样才不热,然后用手搓,搅拌均匀,让五倍子变成胶状。夏天喂它凉,冬天喂它热。

李泽轩正在给猪洗饲料

李泽轩正在割猪草

李泽轩正在给猪做饲料

李泽轩正在揉熟的猪草

动词 猪胆灌注

他总结了用五倍子喂猪的经验,“定时定量,生熟之间喂,边吃边加”。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定时喂两次,做到“人上桌猪下槽”,让猪养成习惯。喂多少要看猪的大小和食欲,但每次喂的时候,一定要让猪吃饱。

他根据猪的食量,随时观察猪的饲养情况,灵活掌握给猪喂多少不同的熟料或原料。青猪草因含铁量大,需要煮熟软化,晒干的幼猪草茎叶、黑豆花椒、米糠等。没有煮熟。有时主要是绿色材料,有时是熟料,相互搭配,让猪吃到更美味的食物。

边吃边加是李泽轩喂猪的一大特色。他把煮好或烫好的五倍子装在木桶里,然后一个个慢慢舀给猪吃,先多后少,边吃边加。为了让猪吃得更好,他经常抓一把米糠撒在五倍子上让猪吃,边撒边搅拌,让米糠和五倍子混合均匀。这样,猪就会吃掉槽里所有的胆囊。他喂猪的胆囊在春天、秋天和冬天通常是干的。在炎热的夏天,当猪需要更多的水时,胆囊会变薄。

第六,圆圈干燥干净,要经常刮扫,防止猪瘟

李泽轩养猪三十六年,从未死于瘟疫。他的经验是:猪圈始终保持“干干净净”,猪要“勤刮勤扫”。

他说:“预防猪病,一定要注意卫生。如果猪圈打扫得好,细菌就不容易生长和传播。猪的身体经常被刮的时候,皮肤可以保持干净,不容易有蝎子或者其他寄生虫,血液循环,精神饱满。”

他新买的猪去食槽前必须用热水、棉签和刮刀清洗脏东西。入圈后,放两块大木板当猪床。第一,教会猪在某个地方小便、吃饭、睡觉,让猪养成干净的习惯。

猪圈每天要打扫三四次,猪圈外面要时刻保持干净卫生。喂食前一定要洗槽,勤给猪的身体梳理刮毛。夏天他经常用芒硝洗猪,大热天一天洗三四次,降低猪的体温,直到不踢为止。圈内常用麻叶、黄荆叶、柏枝等来熏烟,以避臭味,驱走蚊虫。夏天,每两三天用石灰乳洗一次猪圈。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组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李泽轩喂的大猪量体重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组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李泽轩喂养的大猪称重

1954年,四川省农林厅总结李泽轩养猪经验,编纂出版了《四川省养猪模范李泽轩养猪方法》一书,并在全省推广他的养猪方法。在书中,他称赞道:“李泽煊创造了一个成功的经验,不仅养活了猪又,节约了粮食,还造福了国家,造福了自己。”

土改时,李泽煊分到12亩5分土地,每年的收成不仅够全家吃,还有余粮卖给国家。他说:“这是毛主席的好领导。我不会忘记过去的艰难日子。浪费食物喂猪是不对的。我想把省下来的粮食卖给国家,帮助国家建设。”

四川养猪模范李泽轩1954年出版的《养猪方法》

1954年7月7日,蒲江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刘、李泽煊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据蒲江传说,李泽煊在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时,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邀请他回家吃饭。饭桌上,李泽轩见是小碗吃,尴尬得连连说:“吃!吃饱了!”

《中国农业报》由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主办,1954年第5期刊发《李泽煊改善饲养管理、节约粮食、用粗粮喂猪的经验》,1954年第2期刊发我国第一本畜牧兽医综合科技期刊《畜牧兽医》,向全国推荐李泽煊的“一笋”养猪法。1957年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李泽轩创造的养猪法受到广泛关注。展览整理的《1957年全国农业展览资料汇编》中的“畜牧博物馆”部分有“四川省蒲江县大东农会的一种竹笋养猪法”说:“李泽轩同志从几十年的养猪实践中,创造了一种用竹笋养猪的方法,效果也很好。”"饲养一年左右的猪可以长到500-600公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泽轩的“一笋”养猪法先后被编入各种教科书,包括:1954年,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出版委员会编辑了《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参考资料》;195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编《江苏省人民政府农林厅畜牧兽医培训班讲义》,财政经济出版社编《发展养猪参考资料》;1956年《中国农业报》编辑部编《农业生产技术讲话》,刘智等人编《如何做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卫生工作》;1957年,邹宇主编《家畜生理学》,常主编《中国养猪法》。1958年河南省农林厅编委编《中等农业学校牲畜饲养管理与养猪》,中等农业学校养猪教材编委编《养猪》,甘肃兰州农校编《药肥猪法》。金凯的肥料;1959年,农业中专畜牧教材编委会编写了《农业中专教材初稿》。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编《养猪讲义》,甘肃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养殖教研组编《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养殖教学参考书》,湖南省长沙畜牧兽医学校编《养猪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编《中国家畜流行病学》。1961年,甘肃农业大学编写了《家畜饲养学》。

1999年,沈茂向《中国农村辉煌科技50年》主编介绍了四川省畜牧业科技成果,并记录道:“在生猪养殖方面,李泽轩的一笋育肥法和省农科院开展的猪饲料干饲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1年,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成都市地方志农业志》记载,1951年和1952年,川西行署农业厅总结了蒲江农民李泽轩和青神县农民石昌、五花谷养猪的先进经验,在《川西日报》上进行了介绍和推广,改变了当时养猪“挂架”“单料”等问题

李泽轩一生多次接受省、地区新闻媒体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团络绎不绝地来到李泽轩家中。他的事迹被翻译成顺口溜,到处传颂,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激发了群众养猪的热情。1991年3月,李泽轩因病在浦江家中去世,享年89岁。

李泽轩喂养的“猪王”:体重614斤的大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