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虐 持续性自律的人 不会间歇性自虐

栏目:科技 2021-09-26 08:50:09
分享到:

女同事说。

这个世界有什么可怕的?

比你优秀的人更勤奋,更自律。

那么,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这些优秀又勤奋的人,总觉得自己对自己太轻,勤奋程度太低。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阿飞正传》中的台词:

有一种鸟没有脚。它只能一直飞。当它累了,它就在风中睡觉。这种鸟一生只能下潜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今年,自律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

个人成长需要自律,成功之路从来没有这么平坦,需要不懈的努力。但是,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人有懒惰的本性。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和烦恼的时候,我们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休息一下,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这么努力可能不成功。"

偷懒偷懒之后,不那么容易进入攻击性状态。

所以,“自制力”是每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他们都是非常自律的人,不会让自己的天性发展。只要他们寻找一条道路,他们不会半途而废,直到最后。

但是,很多人曲解自律,认为自律就是让自己不舒服。

我的朋友阿明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公司俗称IT男。平日里,他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运动。此外,他没有太注意自己的饮食。和学生时代的“豆芽菜”相比,大学毕业时体重飙升了几十斤。

或许是他看到肥胖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又或者是被身边的人善意提醒,于是决定减肥。当然,他并没有采取更极端的措施,比如吃减肥药或者抽脂,而是选择了相对科学的健身运动。

但是最近听到一个坏消息:阿明被送往医院,当时他陷入昏迷,情况非常危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如果不及时送医,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为什么原本增强体质的健身反而成了健康杀手?问题在于阿明的运动强度。

原来阿明体重过重,长时间没有体育锻炼,刚开始不能大量运动训练。但他急于减肥,无视健身教练的合理建议,坚持走那些强度大的项目。

他的身体自然会发出警报。一个小时的运动结束,他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躺在装备区像一滩烂泥。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感觉自己的心好像要跳出身体,整个人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撕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感到强烈的疼痛,尽管有这些不适,他仍继续超负荷练习。他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他一定能在磅秤上得到满意的数字。

他的体重确实像悬崖一样下降,但他也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了代价。

出院后,他断断续续地去健身房。后来在忙于工作的时候,他终于放弃了减肥计划。

阿明的出发点是好的,至少健身的决定是没有争议的。他过去总是让自己的体重增加,这是缺乏自律的表现。从他决定减肥的那一刻起,他就选择了自律的生活。

只是他在健身的方式上有些问题。锻炼身体,或者做别的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当水和水滴长时间流过岩石时,我们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功夫其实是时间的积累。”时间到了,日积月累,自然会练功夫。也是一种在一定收藏中取得一定成功的功夫练习。慢慢来,一点一滴,不知疲倦,才是正确的方式和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内心应该是幸福的。虽然会减少一些诱惑带来的快感,但自律不应该等同于痛苦。

要改掉一个错误的观念:自律就是压抑欲望,与人性彻底划清界限,甚至快速改掉。如果你采取这种想法,你很可能会觉得自律的过程很痛苦的错觉。

卡特琳在Unsplash拍摄的照片

这种自律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而是可悲的自虐。然而,很多人都走在这条路上。他们不顾自己的真实感受,刻意压抑自己体内的“反对声音”,压抑自己的欲望,“享受”自虐的酸味。

结果呢?这种自虐往往持续不了多久。过度压抑之后,这种扭曲的意志力崩溃了。回到过去的轨道,放弃自己,放任自己,是对欲望极度压抑的后果。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欲望是无法消除的,因为欲望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摧毁它就是摧毁你自己。”

所以当我们对待欲望的野兽时,我们只能无所作为?

当然不是。我们不必与欲望抗争。不如学会与欲望和平相处,管理驯化这只可能伤人的野兽。

首先,我们要学会与欲望对话,找出我们行为背后的深层思想。每个人的行为都不是无根之树,也不是无源之水,而是被背后的欲望和动机所驱使。只是我们平日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意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弄清楚欲望的真面目后,我们试图改变当前的行为模式。

制定一个有利于朝着正确方向改变的计划。当你完成一个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不要等到最终的目标实现了,才想到奖励自己,因为直到那一刻,你才能够坚持。

因为人体是有机制的,当一个动作得到正反馈,我们的意识就会肯定它,进而形成习惯。积极的刺激会让自律的过程充满阳光和喜悦。

自律是一种快乐的控制。承载着对幸福的掌控,是自律的风向标。

自律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标准之上,但很多人的“自律”是建立在别人的期望之上的。他们用别人的想法代替自己的想法,用别人的观点和眼光衡量自己。因为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很可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自律会变成自我折磨或者自我虐待。

正如《自律的力量》一书所说:“带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去要求自己。当行动达不到预期,结果与目标不符时,要自责,认为自己缺乏某种品质。频繁的自我折磨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价。”

很多“自律”带来的痛苦,根源在于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超出能力极限的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是困难的。当现实与计划差距较大时,挫败感油然而生。

这就像让一个小孩举起100公斤重的东西,但他仍然没有用尽全力移动。这样不成功的结果会导致孩子心中的自我否定。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孩子。这种自我否定会长期阻碍后续行动,成为一些作战计划实施的最大障碍。

除了超出自己能力的规划,自律也需要放松。

有些人踏上了自律的轨道,不敢停下来休息放松。人体机器一直高速运转,总有一天会出故障。失败的主要表现是效率的显著下降。当下的脚步变得艰难而沉重,用充满鸡血的话语鼓励自己,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陷入恶性循环。

人的意志力也是电池,也会有突发情况。这时需要停车充电,以便下次使用时充满。

自律是一种运用意志力的策略,能够很好地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快速、经济地利用自己的心理能量。自律不会透支意志力,让意志力耗尽力量,让自己大部分时间都以更好的状态运行。

自虐的生活方式,没有效率的加持,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极限。

只有我们充分考虑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懂得放松,这样的自律才会有效果,才会有效率。

自律必须是一种持续的行为。但是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呢?斯蒂芬·格斯在《微习惯》中提到了一种培养好习惯的方法。所谓“微习惯”,就是可以通过手势完成的习惯性动作。虽然极其简单,但坚持下来可能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例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个目标很远大,空空洞。作为一个写作小白,它离终点很远。如果你设置了一些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要求,比如每天写5000字,把作品发表在期刊上,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这时,微习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你可以设定每天写300字的目标。相比每天发表5000字和作品,这个要求完全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很容易就能完成。

等到你的能力提升了,再同步升级你的目标。随着目标的上升,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就是微习惯的优势。它失败的可能性很小,有很大的自主性,很容易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正是有了这些特点,坚持下去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

懂得自律的人会调动自己的意志力,不断接近自己的最终目标。他们将享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并在适当的时候奖励自己。正是这种长期的坚持,形成了可以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自律的人不会用间歇性的自虐来毁灭自己。远离间歇性的自虐,拥抱更真实的自己,这会让你受益终生。

剧终

也有好看的

第一作者: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