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核心产区螺蛳壳高寨水库茶园。资料图 都匀毛尖核心产区高寨水库螺壳茶园。源地图
贵州位于茶叶原产地核心区,也是全国唯一的高原产茶省份。虽然历史上贡茶和名茶频出,但由于种植面积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贵州茶一直徘徊在中国茶叶大省的第一方阵之外。除了“都匀毛尖”和“湄潭崔涯”,很少有名茶品牌。
2014年,《贵州省茶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明确提出打造2个以上国家级名牌,培育5个以上知名品牌,不断提升贵州茶叶的规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清洁生产线、总产量、总产值大幅增长。贵州省的国外茶叶营销网点和出口产业大幅上升。为贵州茶产业打造品牌、走出山门、走向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常务副厅长胡成胜介绍,贵州坚持“秩序为王、务实有效、防疫关键”的总要求,以“1+N”模式举办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同时,通过组织各种产销对接,成立北京多彩贵州茶产业促进中心,推广首批“贵州绿茶”,贵州茶叶市场份额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品牌创建,贵州提出了以龙头重点品牌打造贵州茶叶品牌系列的发展思路。建议依托贵州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少、多云天气的地理优势,大力实施贵州茶品牌战略,即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崔涯”为重点,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大力支持“贵州抹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建设。贵州形成了以“贵州绿茶”为先导,多品牌集群发展的贵州品牌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江南千水,云贵万重山。500年后,云贵逐鹿江南。”每当春天来临,贵州的第一缕阳光、第一缕清风、第一缕细雨,唤醒的不仅仅是寂静的高原,还有寂静的高山,还有在这里扎根百万年的茶树。
“我们家离这里不远,骑自行车需要20多分钟。刚才农活不忙,就去这里的茶叶基地打工赚点钱。动作快的话,一天捡三四斤没问题,能赚100多元。非常好。反正是在家闲着。”住在盘州市普谷乡播求村的常远在采茶时告诉记者。
茶产业给老百姓带来稳定的收入,只是贵州省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典型例子。
湄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湄潭县农村改革成果,以茶旅融合为主要形式。创新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模式,生态茶产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梅江街道河套坝村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茶叶企业62家。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000多元。以茶为纽带,村民进城卖茶,城市人下乡打工。城乡之间的互动自然而密切。
雷山县依托当地良好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茶产业在旅游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增添色彩”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茶叶种植、加工、旅游产品创作等方式,将一产、二产、三产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生态与发展的融合,达到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的目的。雷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6.24万亩,茶叶企业、合作社156家,年加工量4000多吨,常年带动4300多人工作,年人均收入1.5万元。
截至2020年底,贵州茶园总面积700万亩,茶叶企业5746家。茶叶年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茶叶从业人员340万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
如今,贵州茶产业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了从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快速转变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