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说
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先生一生写了39篇管理各方面的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38篇文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打破这个记录。如此高的地位和写作量,自然受到了全世界企业家、管理学者和管理爱好者的青睐。每个人在表达观点时都愿意引用德鲁克的理论作为证据。
有些“德鲁克语录”看似合理,实则非德鲁克之言。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文整理了一系列“德鲁克没说过的话”。来看看有没有你认为德鲁克说的话。在这里,尽情享受:
01管理者做事正确,
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情
小德有话要说:这大概是流传最广的误会了。这句话其实是“领袖之父”沃伦·贝尼斯在《领袖》一书中写的。由于德鲁克在《有效管理者》一书中也讨论了“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所以德鲁克的名声比贝尼斯的名声要大得多,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套在德鲁克头上的。
对此,沃伦·贝尼斯也是无可奈何。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贝尼斯,“‘管理者做事正确,领导者做事正确。’这句话是你先提出来的,还是德鲁克先提出来的?”贝尼斯无奈地回答:“我只知道我提出这句话的时候...不过德鲁克比我大,应该算是他最早的提议。"
那么,德鲁克是怎么说“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呢?在《有效管理者》第一章中,德鲁克将效率与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解释了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德鲁克说的是效率和效力的区别,而不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
其实真正熟悉德鲁克思想的人都可以直观地理解,这句话不是德鲁克说的。因为德鲁克一直在讲“大管理”的概念,而领导力只是他管理思想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20世纪90年代,德鲁克在西班牙讲学时,西班牙管理学者帕拉姆要求德鲁克给管理下定义。德鲁克总结道:“管理就是要定义一个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完成这个使命。定义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两者的结合就是管理。”在德鲁克的思想中,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德鲁克是如何看待领导力和领导力的呢?至于领导者,德鲁克给出了拥有追随者的人的唯一定义。而“领导力意味着把一个人的眼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把一个人的业绩提升到更高的标准,把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到超出其正常限度”。
所谓管理就是解决问题
小德有话要说:稍微了解一下德鲁克思想的人都会意识到这句话不是德鲁克说的。因为德鲁克总是强调抓住机会,而不是解决问题,不可能把解决问题直接等同于管理。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把企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企业要想发展,赢得明天,就必须找到并抓住机会。
好吧,如果你爱他,请尊重他的智商和智慧......
03管理就是能够衡量,尽可能量化,不尽可能量化,也不尽可能细化
小德有话要说:这是一个很迷惑也很贴近中国人口味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而且,德鲁克在很多著作中也谈到了测量的重要性,甚至将测量作为管理者的五大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很抱歉,德鲁克也没有说过这句话。稿纸上没有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这句话根本经不起推敲。衡量是对业绩和成就的衡量,而不是设计工作。应该细化和精简什么?业绩和成就的衡量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的。如果不能量化,那就要考虑如何定性,在哪里提炼。你想提炼什么?
关于如何衡量,德鲁克强调,管理者确定衡量标准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的绩效和组织中每个人的表现。测量方法应着眼于整个组织的绩效,同时关注个人的工作,帮助个人完成工作。测量应该促进人的自我控制,而不是用测量从外部和从上到下控制和支配人。当心滥用测量作为控制人的工具。
04企业活着是因为选择了正确的商业模式,活得好是因为商业模式好,甩了是因为商业模式不能长久
德鲁克有话要说:对不起,德鲁克从来没有谈过任何商业模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德鲁克从来没有谈过任何商业模式,德鲁克从来没有谈过任何商业模式!
除了上面这句话,还有一句有鼻子有眼的俗语——世界一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不起,德鲁克也没这么说!
德鲁克从不谈论商业模式,因为他不需要谈论商业模式,或者他谈论的所有关于企业战略的想法都比所谓的商业模式更为根本,所谓的商业模式更为本质,更接近现实,所以他不需要使用“商业模式”这个令人困惑的词。
为什么会让人困惑?因为一想到商业模式,我们就会想到那些所谓的可以复制的成功商业模式。但事实是,从来没有一种商业模式适合所有企业,从来没有!所谓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只是某个企业在回答了一系列德鲁克式的问题后得到的答案,适合它,并得到市场的验证。
但所有的企业竞争都是多因素的竞争,甚至是运气的竞争。不同的企业必然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世界上从来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企业,更不用说是同一个了。抄袭别人的商业模式,就好比一个人面对敌人,不管他的身体优势是什么,也不管对手在打什么拳,只要模仿所谓的高手招式再来一次。为什么而死?
回到这句话的逻辑,企业即使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在现成的商业模式中做出选择。而是需要认真回答德鲁克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战略的根本性问题,然后在市场上脚踏实地地构建和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
05彼得·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是制定目标的“黄金法则”
所谓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现实/相关、有时限
小德有话要说: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事实上,SMART原则最早是由乔治·杜兰提出的。乔治·杜兰在1981年的一篇短文中创造了SMART的缩写。他的想法很简单。大多数经理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所以公司需要给他们明确的标准来遵循。
至于那些信誓旦旦说SMART原理来源于德鲁克的《管理实践》一书的人,显然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德鲁克确实谈到了如何设定目标的五点,但这显然不同于SMART原则。那么德鲁克说了什么?
在《管理实践》一书第七章“企业目标”的第五段中,德鲁克写道:“这些关键领域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五点:
1.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所有企业现象;
2.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3.能预测行为;
4.在决策过程中,可以进行评估;
5.它可以让实际的经营者分析自己的做法,从而提高经营业绩。
如果你想从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中提取关键词,它将是解释/测试/预测/推荐/分析。如果要从《管理实践》中总结设定目标的原则,那就不是SMART,而是ETPAA。
当然,SMART原则在设定目标方面也很有用,这不是德鲁克提出的,也不会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不要让珍妮格斯·杜兰受委屈。
爱他,但请不要给他不属于他的荣耀......
清理你的网络就像清理你的衣柜。只有清理掉不合适的衣服,才能有更多的新衣服放进衣柜。
小德有话要说:恐怕用脚趾头就能看出来,这不是德鲁克说的。本着严谨的精神,小德又验证了一遍。这句话在德鲁克的著作、论文和采访中都没有出现过。确实是谣言,鉴定完毕。
即使不验证,也能知道不可能是德鲁克说的,只是从德鲁克一直关注的话题来判断。因为如此重视“人脉”的重要性,几乎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特点。背后是孙隆基先生总结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人“人情、关系、面子”的文化惯性。剥去“人脉”光鲜亮丽的外表,它的里子只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和利益交换。上面那句话,为什么要像清理衣柜一样清理隐形眼镜?你不想和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分手吗?
你学了那么多特色智慧,为什么要借用一个外国人的名字,把你想说的话打包?何必呢?
有人可能会说,德鲁克也很重视人。商业世界是关于利益交换的。
是的,德鲁克确实重视人,但他重视的是企业应该服务的外部人,即顾客;企业内部也有想创造客户的人,也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德鲁克之所以重视人,是因为他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尊严和发展。而不是把人当成利用对方谋取私利的工具。有本质的区别。
至于商业世界的利益交换,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真的。但回到德鲁克,他更强调的是价值创造。他强调企业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赚取合理的利润;他强调,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也要让自己有业绩、有成就、有成长、有成就感和有回报,通过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价值。
然而,这句关于个人关系的话却相当令人困惑,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德鲁克思想略知一二的人来说。因为它的逻辑,类似于德鲁克的“有计划的放弃”。德鲁克强调,创造未来,需要摆脱昨天,只有有计划地放弃,才能腾出创造明天所必需的资源,比如资金,比如最重要的人才。但即便如此,德鲁克也不会建议“在衣柜里放更多的新衣服”,因为创造性能的关键不是做更多,而是专注和有效性。
对上级负责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孝德》里有句话:这句话也很费解,但不是德鲁克说的。最重要的是不符合德鲁克的初衷。
德鲁克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目标管理”的内容中,德鲁克曾经说过:“就定义而言,管理者要负责让所管辖的单位为自己的部门做贡献,最终为整个企业做贡献。他的业绩目标是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也就是说,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根据他对上级单位成功的贡献来确定。仔细阅读德鲁克关于目标管理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德鲁克想说的不是对上级负责,而是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负责,目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目标负责。为了对目标负责,管理者也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上级,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更有效地工作,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德鲁克还有一个关于管理上级的专题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参考。详见《有效的管理者》中的“运用人的能力”一章或《管理》的第46章。
字面上的小差异,但在意义上有本质的区别。在中国文化中,太容易被曲解为“所有的领导都被别人跟随”或者“只要领导被服务好,工作就会做好”。
至于管理的基本原则,德鲁克确实提到过,但不是对上级负责。但以下七篇文章:
1、管理是关于人的。
2.因为管理应该把人融入一个共同的事业,所以它深深植根于文化。
3.每个组织都必须相信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
4.当客观需求和机会发生变化时,管理层还必须使组织及其成员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
5.每个组织都是由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组成,从事许多不同的工作,所以必须建立在沟通和个人责任的基础上。
6.单纯的产出数量或“净利润”不足以衡量管理和组织的绩效。
7.最后,任何组织最重要的是经营成果只存在于外部。
任何时候,管理者都必须考虑团队行为的结果,“利润”才是王道
小德有话要说:诶,又一次感觉德鲁克的智商和智慧被侮辱了。。。
首先,德鲁克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的字典里没有“王道”这个词。
其次,德鲁克始终反对“利润最大化”,德鲁克强调的是最优利润,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利润是做对了的结果,不做对的事,根本不是目的。
此外,上述七项基本管理原则的第六条已经明确指出,仅产出和利润不足以衡量业绩。即使要考虑团队行为的结果,也不可能把利润当成“王道”。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人才发展、质量、社会影响力都很重要。
所谓“利”就是王权,但有人用德鲁克的名字来谈论德鲁克最反对的东西。这真是对老人的侮辱,别介意我有点生气。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
德鲁克说过一些话:这不是德鲁克说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版本:“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释放人的潜能”。这两个版本其实是德鲁克学院创始人鲁先生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的文字。后来,它们在德鲁克管理圈广为流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被误认为是德鲁克的话。
另外,这个老人不是德鲁克...
这位“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老人笑称德鲁克为“营销之父”。
写在最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我们工作的方向。
有时候,即使“一字之差”,也会“千里之隔”。
希望大家都能时刻批判性思考,主动思考,避免附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