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东 知名作家、评论家郭小东做客中山莲峰论坛

栏目:教育 2021-09-26 10:47:30
分享到:

郭冬冬

小说是当代文学出版领域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不仅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作家的青睐。什么是小说?如何写好一部小说?12月9日下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会长郭晓冬做客中山市联丰论坛,在中山技师学院作了“一画三本十个等级”的讲座,提出了自己的中国现代小说十个等级标准。活动由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山市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办。讲座结束后,多位中山文艺评论家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现代小说应该体现思想的现代性

以《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著称的郭晓冬认为,小说的长度不仅体现在文本的长度上,还体现在思想的厚度上。

对于现代小说的体验,郭晓冬首先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的名作《意外归来》开始了他的演讲。这幅油画定格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受到迫害的十二月党员结束流亡后突然回国的场景。屋子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历经沧桑的革命知识分子身上,但母亲、妻子、孩子、仆人、邻居的表情却因人而异,透露出他们与主角的独特关系和背景经历。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油画是在1963年,当时我刚刚小学毕业,在苏联的中国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上。”演讲结束后,郭晓冬告诉本报记者,短时间内的阅读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不经意间,文艺的种子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1966年,年仅15岁的郭晓冬作为广东第一批知青来到海南,在原始森林的李沐山农场插队伐木。这些经历后来成为他创作的灵感。如今,作家、学者、评论家郭晓冬再看这部作品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不同的人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从画中的七个人物来看,我们可以写七部小说。”郭晓冬认为,艺术家对这一瞬间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极大的张力:紧张、不安、危机和忧郁。“其中,忧郁支配着所有的感情。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艺家李煜所说,风是无法形容的,必须通过其他事物来反映。文学的忧郁也需要通过人、物、物的关系来发展。”郭晓冬认为,忧郁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内心纠结,只能用“也许”来表达。

因此,郭晓冬将话题转向文学叙事话语的现代性。在他看来,现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可以没有故事,但隐藏在事物中的思想和价值的张扬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却不容忽视。

郭晓冬接着举了三部世界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作为例子。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日瓦戈医生,到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都体现了一种创新的叙事话语风格和观念的现代性。“伟大的作家永远是伟大的思想家。”

中国现代小说的衡量标准

郭晓冬认为,现代小说在许多方面颠覆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程式。比如,在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作者似乎遵循了指示,不像《水浒传》中对人物出场的有序规划,但帕慕克碎片化的写作还是包含了一些逻辑。它似乎把一座城市的记忆撕成了几百块,让读者以一种寻找的姿态完成谜题,阅读就像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它的文本看似平庸,却恰恰反映了城市记忆的不规范。

在郭晓冬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代小说必须抛弃传统。事实上,在鲁迅和林语堂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准确理解和借鉴。以鲁迅小说为例,其主题所承载的哲学命题,融入了中国传统演进过程中的各种思潮,体现了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的理性精神和中国民族风格。郭晓冬认为,五四作家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汉语的高峰,他们对语言文字神韵的敏感触达和修辞运用尚未被超越。

除了语言的细腻表达和对传统的把握,郭晓冬认为,小说家要写出优秀的作品,还应全面了解小说理论,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外小说新变化的理论知识。此外,小说的现代性也反映了作者对现代价值观、现代人格、现代文明的思考或质疑。他继续以鲁迅小说为例,体现了“吃人”和“救孩子”。“一直都是这样,对吧?”代表新思想、新历史观的哲学阐释是现代小说的意义。

此外,优秀的作品应该体现作者对人的内在维度的基本把握和认知。文学是崇高精神、高雅道德文明和对人情悲悯的充分表达,也是人类悲剧精神的灵魂史诗。小说家只有认识人性,深入灵魂的黑暗层,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的小说才能成为人类的灵魂诗。

此外,小说家应该辩证地思考生活,放弃对人类行为准则的绝对理解。郭晓冬用爱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很多人把爱描述为一种健康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疾病”。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情侣分手不一定有仇恨。"一个糟糕的过程也能带来好的结果."同样,文学也要体现对生与死、爱与恨等原始欲望与罪恶的追问与回答,认同生命力是一种欲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力。我们可以在一些作品中感受到作者豁达的生死观,得到生命教育。

现代小说的成功还体现在叙事时间的创新上。所有的时间都聚集在当下。现在,现在,现在和未来都在这一刻集体回响。郭晓冬认为,文学应该是怀旧的,未来可以根据人类过去的经验推断出来。正是因为如此,《海底两万里》成为了一个预言。

最后,郭晓冬说小说家应该有把经验转化为想象的能力。“很多业余作者告诉我,他们的故事是真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所谓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基于生活的真实,通过作者的感受而揭示出来的虚构想象。有些作家习惯用心灵写作,但现代小说提倡用心灵写作,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作家的声音,无数读者有无数种解读。”

在讲座中,郭晓冬说,在现代小说中,创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然而,丰富人生体验,放飞精神情怀,依然是文学在当下世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