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志之士易白沙亲历国家大事和日本非洲,于1919年从上海回到长沙。他一个人在岳麓山祖坟和僻静的房间里住了两年。在此期间,他写了《皇帝春秋》一书,列举了几千年来君主专制的丑恶恶习。孙中山亲自作序为“从史实出发,唤起知识阶级惩治寡民贼,可谓严于律己”,并签名推广此书。孙中山还两次发函,邀请他帮助革命宣传事业。他没有马上答应,但在1921年4月底,他只身前往北京刺杀北洋军阀首领。但是,因为军警重兵把守,很难成功。他南下广州面见孙中山,要求“一队赴北杀贼”,朋友劝他“以文报国,不可冒险”。他感到绝望,于1921年乘渡船去了明朝著名的儒家学者陈宪章的家乡新会县陈村。他跳海自杀,为国捐躯。他当时35岁。
易白沙,本名坤,因住湖南白沙不远,仰慕明代思想家陈白沙而被称为“白沙”。易白沙聪慧好学,通晓百家典籍和历史,尤其喜爱墨家。1903年离开湖南赴安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怀宁中学、安徽师范学校、湖南中学校长。辛亥革命时期,他与他人组织青年军,参加了安徽光复起义。“二次革命”期间,他奔走于湘皖之间,力主武装反对袁,失败后流亡日本,参与张世创创办《甲寅》杂志的工作,先后在杂志上发表《广》等论文,声讨袁世凯独裁的倒退行为,尊孔复古。1915年《青年杂志》出版后,他为杂志撰写了《书墨》《孔子评传》《无鬼学者论》《我》等文章,影响很大。易白沙对孔子的批判是猛烈的,这使他一时成名。他认为孔子的学说有很多弊端,比如孔子尊重君权,自由不受限制,容易扮演专制丈夫的角色。然而孔子更注重做官而不是求食,很容易就进了人贼的监狱。
易白沙对中国历史和传统学术,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分数有着深入的研究。章太炎曾评价他:“治诸子,尤其是喜欢墨家,看重任侠,是好的。”易白沙治墨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力图把墨子的“尚同”、“兼爱”、“互不侵犯”的思想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结合起来。1984年7月,岳麓书社出版的《皇帝的春秋》由署名,张著有《易白沙传》,易培基著有《死去的哥哥白沙的故事》。《汉武帝春秋》中有许多光辉的思想,以批判君主专制为主题,共分十二个题目,分别是:祭人、杀殉、弱人、媚外、虚伪、铺张、愚昧、重刑、赏奸、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忤逆。
易白沙与革命僧人苏关系密切。有一次,易请苏家吃饭,苏吃了一碗炒面,两盘虾,十个春卷,还有许多糖果。易白沙以为舒曼缺钱,饿了好几天。苏笑了起来,“不,吃得太多了!你明天必须生病,第二天就会生病。三天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