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零跑 长江汽车破产 零跑汽车怎么办

栏目:国内 2021-10-09 14:16:58
分享到:

说到长江汽车,大多数消费者都感到陌生。事实上,网友们真的不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失败的企业。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意味着中国又有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

造车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在近两年新能源热度逐渐褪去后,车企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并不罕见。但在布局广、资质全、工厂先进的背景下,车企还是以破产收场,这还是带来了不少启示。

01

打雷的时候不下雨

长江汽车的前身是1996年上市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它濒临破产。2013年,五龙电动车有限公司投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直接持股49%成为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后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新公司也获得了中大型客车生产资质。

接下来,长江汽车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蜂拥而至的电动乘用车,并于2015年9月与另外两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杭州工厂正式投产。计划一期年产能10万辆,二期年产能30万辆。

由于长江汽车具备客车生产资质,控股股东具备电动汽车制造背景,为长江乘用车顺利获得电动乘用车生产“双资质”铺平了道路。

新合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长江客车于2016年5月成为继BAIC新能源之后,第二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批准非传统乘用车进入新能源乘用车的企业。2017年11月,长江客车成为国内第五家拥有“双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企业。

一时间,长江汽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旗下企业也加速扩张。先后成立了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吸引了众多政府背景的投资,长江汽车的“版图”不断扩大。

据长江汽车官网显示,长江产品系列涵盖乘用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平台。拥有杭州、贵安两大核心整车生产基地,在京设立新能源R&D中心、车联网大数据R&D中心。它是当时中国最大、最智能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在立下2020年销量23万辆,市场份额7.5%,2025年纯电动车达到100万辆,市场份额占比25%的旗帜后,长江汽车造车没有问题,2018年北京车展发布的概念车也不会量产,最终为破产埋下伏笔。

02

“上梁”不正

在长江汽车国内发展“红火”的时候,作为长江汽车的实际控股股东,五龙在港股的市值节节攀升,但在长江汽车面临危机的时候,五龙却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龙是导致长江汽车“掉队”的主要原因之一。

翻开武隆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更多的“炒作”和内乱。2010年,由于李嘉诚的个人投资,五龙进入了大众视野,这也导致股价暴涨。2015年,李嘉诚追加投资,持有五龙股份7.96%。

但实际上,武隆自2010年以来从未盈利,因此在资本“降温”后,武隆股价一跌再跌,李嘉诚逐渐退出了武隆电动车的股东名单。之后,李嘉诚开始通过法律手段向五龙董事局主席曹钟讨债,五龙也因此被申请破产,这也导致五龙股价暴跌。

看来长江汽车真的没有向武隆借力。在长江汽车爆发停产、拖欠工资等一系列风波后,五龙也陷入了破产和内部高管斗争,自然没能扭转长江汽车的经营现状。

作为新阶段五龙的第一大股东,金刚集团曾要求罢免董事会多名董事,但遭到董事会拒绝。双方一直在互相争斗,这使得不可能推进所有的决议。因此公司情况长期无法改善,金钢集团甚至直接提交了清算申请。目前,武隆仍处于停摆状态。

03

“金饭碗”褪色

2018年下半年,长江汽车开始出现资金短缺。最根本的问题是销量始终偏低,掌握着宝贵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然而,它在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中的表现还不够好。去年,乘用车销量只有1000多辆,乘用车依然没有“动静”。此时的武隆不堪重负,长江汽车只能自救,但对于缺乏“造血”能力的长江汽车来说,意味着破产已经注定。

长江汽车的资金缺口越来越严重,连签订的订单合同都无法组织生产,员工工资也无法按时发放。有员工表示,公司从2018年开始拖欠工资,从2019年2月开始,拖欠工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拖了两三个月或者半年甚至更久。

包括贵州长江、成都长江、杭州长江汽车在内的各部门员工都曾向相关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2019年3月起,长江汽车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等列为被执行人。总次数65次,累计执行标的超2.35亿元。此外,长江汽车董事长曹钟曾被杭州中院限制高消费。

长江汽车破产后,“双资质”方向引发关注。但实际上,如上所述,获得“双资质”的是长江客车,也是目前做零跑代工的企业。

虽然长江汽车和长江乘用车是同一个法人,但两家企业的主体长江汽车的破产暂时不会影响长江乘用车的代工,这一点也得到了从零开始跑的相关人士的证实。目前长江客车公司状态仍正常。

资质齐全,赶上了新能源的潮流,却以破产告终。长江汽车不是第一家。纵观双资质的车企,优秀的市场表现者寥寥无几,也不乏退市的,这也说明资质的“金饭碗”已经褪去。

不过,车企的资质是否应该在退市后撤销,由市场表现良好的车企来替代,以促进优胜劣汰,也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