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记者徐伟珍
他是中国财政“国家分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致力于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财政理论体系;他与时俱进,理论之树常青,学术思想哺育了几代财经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生活中桃李满满...他就是中国著名金融学者、厦门大学高级教授邓,被子女、朋友和学生亲切地称为“老人”。
昨天11点38分,终其一生都在学习金融、当好老师的邓爸爸,开着吊车往西走,享年98岁。
非凡的成就|成为金融大师
邓是第一个在金融经济学多个领域创立集大成者理论的人,他的研究思想对中国财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62年,邓姬子发表了《论财政的本质》《论财政的对象和范围》《财政只能是经济基础的范畴》三篇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国家分配论”,提出了“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的观点,初步确立了他作为“国家分配论”代表人物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市场经济,金融界从西方引进了“公共财政理论”,主张把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交给市场。当时很多人提出“国家分配论”是计划经济论,已经过时了。在总结了质疑的声音后,邓把两者与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1997年发表《国家分配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一文,反对完全照搬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对“国家分配理论”进行替代和否定,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问题,提出:坚持+借鉴=融合+发展。
邓子基是一位思想平等的作家。他不仅建立和发展了中国“国家分配论”的财税理论体系,为中国财税改革提供了借鉴,而且论证了财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税制、财税与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等重大财税理论命题。
2017年,邓获得首届中国金融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金融理论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他对国家金融事业贡献的最好注脚。
辛苦了一辈子| 90岁还在坚持写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邓姬子出版了75本财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翻译教材和500多篇文章,培养了108名博士和数千名硕士、学士。
《毛石书法》是在沙县由邓的年轻一代广泛流传的关于邓的故事。小时候因为贫穷失学,但他总有“读书救国”的感觉。每当他砍柴路过学校,就会趴在窗外听老师讲课。当有空的时候,他用树枝和瓦砾当笔在地上写字。被路过的村民无意间看到后,作为一个好故事流传了下来。
邓姬子认为,读书和勤奋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14岁那年,他带着攒下的12大洋,离家去南平上初中。后来他经常告诫学生的是“蜀山有路出勤率,学海无涯。”
邓研究生毕业留校后,一直忙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他的女儿邓曾写道,自从她懂事以来,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坐在老人的办公桌后面。一杯绿茶,一篇论文提纲,在侃侃聊上几个小时;一份又一份报告,一份又一份手稿...构成了师生口中的“邓阿托快一点”和“师傅”。
90岁的邓仍然坚持写作,发表具有创新思想的论文。他每次去上课,都是连续上三节课,中间只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经常被学生的问题占据。后来,邓老了,不再发表论文,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花一两个小时看报,摘抄名句,写成绩单。他曾作诗检讨和自我鼓励:“年轻孤独时,不流泪;年轻时努力学习,不叫自己累;当你处于全盛时期,你是杰出的;老了就醉了。”
严谨的治学态度|他逐字修改了他的学生论文
在厦门大学任教的60年间,邓培养了108名博士生。他笑着说:“这是我的一百零八位将军。”
邓的课简单而又联系紧密,不仅恰到好处,而且风趣幽默,寓教于乐。同学们都说,每次来邓的家乡上课,感觉不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很开心。
学生们的每一篇论文都将由邓认真修改,学生们说:“他和邓老一起学习时打下的学术和写作功底都异常扎实和有圈可点。他每一个字都修改得很详细,连标点符号都要改。”尤其是眼疾手术后,邓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四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看到他拿着放大镜工作,对许多学生来说一直是难忘的。
邓不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指导学生,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照耀你胜过蓝色”是我父亲最骄傲的收获。他说:“教书育人是投入,人才出成果是产出,我的产出远大于投入。”
除了学业上的指导,邓一生还真的很关心学生。程浩,现在财政部工作,曾在邓姬子手下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在新疆,路途遥远,只能在暑假回家,每年春节都是在邓的家里度过。现在回想起来,她仍然充满感激。
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沈丹阳,现任海南省副省长,也是邓的学生。当他得知邓爸爸保存的许多照片都是老人在电视上拍摄他们作为代言人的精彩瞬间时,他热泪盈眶。
邓姬子以自己的治学方式和做人方式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他说:“人生有两把钥匙:学业的钥匙和做人的钥匙。把这两把钥匙交给学生之前,我得自己掌握。”
冷漠|教育孩子永远是感恩
在大家眼里,邓是一位心静读书,成果丰硕,不求仕的大师。在儿子和女儿邓眼里,老人是一个平凡而聪明的老人,有着无穷的力量。
邓说:“滴水之恩,当泉还礼”是老人的一句俗语。尤其是晚年,他经常和孩子谈起三位特别感恩的老师:王亚南老师、王寿春叔叔和妻子王若葳。
王寿春是邓初中的指导老师。每当有工作学习的机会,他都会特意照顾邓。之后,邓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州高中。无独有偶,王寿春还去了福州高级中学当指导主任,一路帮他。
1950年7月,邓考取福州考区第一名,进入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首都研究生班,师从当时的厦门大学校长教授,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之一。安排邓给本科生上业余课程,鼓励他学习、思考、写文章,使邓迅速成长。邓的《苏联预算制度研究》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1952年7月,邓姬子顺利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研究生。
这一年,邓和成为了终身伴侣。王若葳是厦门双石中学的老师,也是老师王寿春的侄女。邓毕业后留在学校教书。王若葳放弃了国家教委的工作,回到厦门支持丈夫的讲台梦。从那以后,她已经在同一条船上生活了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