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令 叫板“限集令” 《清平乐》遭央视批评 一点也不冤

栏目:国际 2021-09-17 13:53:21
分享到:

电视剧榜单排名第一的《清平乐》因剧集长、剧情节奏慢、人物扁平而被很多网友吐槽,但这个“锅”却落在了编剧朱珠身上,就连央视也出面点名批评了《清平乐》的编剧朱珠。

自《清平乐》播出以来,网络直播的热度直线下降。从数据来看,很多观众中途弃剧,尤其是演了30集之后,这种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会导致中途弃剧,就是剧情的吸引力不足以留住观众,中途弃剧的人或者一些追剧的人就成了《清平乐》的“中流砥柱”。

著名编剧汪海林做客央视电影频道脱口秀节目《今日电影》。央视主持人主动提到《清平乐》编剧朱珠被吐槽这件事,应该算在编剧头上。

而汪海林也是直言不讳,他说道:

剧情节奏缓慢,说明其信息内容和剧情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人物扁平,编剧没有把握好要写的人的性格特点,基本上是编剧的问题;如果你用板子打作家,她一点都不会受委屈。

但是汪海林谈到了三种不应该算作作家的可能性:

1.演员的能力或特殊要求导致角色扁平化。

二是故意注水拉长剧集,造成节奏缓慢。

三是由于平台的商业需求,提前安排剧情噱头,造成“四个不同”。

事实上,对央视和汪海林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

从展平人物来看,这部剧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王锴饰演的宋仁宗在位43年的故事。宋仁宗一直表现出他天生的仁爱、孝顺、慷慨和善良。这种性格决定了宋仁宗在剧情中不会有太多的起伏,但如果一直这样演下去,会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一成不变的宋仁宗就像心中的一个结,自然很难给观众带来激情。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关心仁宗,关心国家。为了塑造一个东宫主人、天下母亲的好形象,她刻意隐瞒了自己对仁宗的感情。他们来了又走,却没有更进一步,总是把感情埋在彼此的心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想看的著名场景反而是一条“咸鱼”。这样的人物怎么会有立体感?

沉闷的氛围,枯燥的故事,老生常谈的矛盾,高高的架子,不明确的自我定位,两头不讨好,导致人物扁平化。如果扁平化是配角,说起来容易,但是人物的扁平化就放在两个主角身上,这确实是编剧的问题。

从剧情节奏缓慢来看,这部剧给人的印象是依靠对话推进剧情。

《清平乐》冗长深刻的台词让很多观众为之疯狂,就连主角也不例外。

在一次采访中,王锴直言不讳地说,“每天虐待我成千上万次。”基本上,空他利用业余时间背诵台词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台词越多,观众眼中的废话就会越多,这也是节奏慢的关键。台词太多,小戏太多,主要情节不突出,很难看出是什么戏。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让人联想到《清平乐》是一部“注水剧”。

在“按集引经据典”的规则下,电视剧方为了利益最大化,对电视剧进行大改,或者故意放慢剧情,目的是拉长剧集,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盈利,编剧绞尽脑汁从剧本各方面进行整改,不断铺设线索,创造情节,导致电视剧注水严重。

总的来说,汪海林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不能算在编剧身上,而要算在电视剧《清平乐》上。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岂不是对广电总局“限收令”的挑战?

2月6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创作和网络剧制作管理的通知》,因其对电视剧有一定规定,被称为“限集令”。

通知重点批评电视剧过分强调商业属性和经济效益,以及明显为了拉长集数而“注水”。它还提倡在互联网上制作电视剧不要超过40集,并鼓励在30集内创作短剧。

69集剧《清平乐》如果按照“限集令”规定的集数,已经严重超标。如果在这部电视剧开拍之前就颁布了“限收令”,那么这部剧就是在挑战“限收令”,恐怕会被“限收令”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个看剧倍速的时代,“她要倍速开车”成了对一部电视剧的最高评价。剧集的缩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电视剧的制作也变得精良,观众不愿意以双倍的速度看剧。这样的电视剧怎么可能不被好评呢?其实《限收令》的颁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剧也成为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短剧潮流下,《清平乐》被吐槽了,真的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