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在山区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人民日报》聚焦高校青年学子的故事

栏目:财经 2021-09-20 02:11:32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青年大学生纷纷表示,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年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日前,《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青年大学生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聆听了他们对党许下的青春誓言。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肖伟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学生

知行合一,信念坚定

“信仰”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2017级本科生张志强的第一课。“同学,你才大一。你必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件,努力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老师在新生研讨会上的认真教学被张志强牢牢记住了。

只要有时间,张志强就会阅读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入党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早专门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大学。80多年来,学校从延安来到北京,“最初的打算是什么”一直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记忆中。目前,该校中共党史学科毕业生超过5000人。

“信仰”在党史系2018级本科生薛思琪的心目中分量很重。2018年,他和同学们来到重庆市开州区官面乡泉秀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周一起,为扶贫建言献策。没想到第二年又回来了。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了,但周书记再也没见过。

“汛期一场大雨,周书记上山为贫困户修水管,不幸在路上遇难。我还记得周书记的话。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不关心贫困户,谁来管?”薛思琪的眼睛红红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系2018级本科生周激动人心的回忆。“那是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当我和同学们一起挥舞国旗,高喊‘祖国万岁’时,我不禁泪流满面!”

近年来,在深圳经济特区和福建龙岩的实践调研中,中共党史系的同学们认识到“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青春写在中华大地上”;在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学生们认识到“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己的职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学生努力做志愿者。“我们要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直播。中共党史系的同学们热血沸腾,说:“我们一定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雄心壮志。”,有恃无恐,有恃无恐,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者邓阳

出汗保护健康

“我是疫情防控一线的调度员。你在餐馆吃饭时坐在什么桌子上?”“回想一下你去了哪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疾控中心电话流行病学调查室,25岁的邓阳连续两周重复类似问题,一天下来耳朵嗡嗡作响。“这是一场与病毒的竞赛!”她说。

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抗疫志愿者邓阳,今年6月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组成服务团队。协助流调、分析、采样,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广州疾控中心、佛山南海疾控中心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邓阳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利用健康管理专业知识提出优化重点的建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一到达,就受到同一行人员的指控,并无条件服从安排。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用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的!”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陈爱珍说。

“林宗觉的思路很清晰,王胜浩最晚加班,而陈明宇有坚实的基础……”作为南海区服务队临时团支部书记,邓阳对每个学生都很了解,尤其是武汉女孩孙。每天的温度都在30摄氏度以上,所以要穿隔离衣工作半天,但是孙从来不抱怨,而且很累。“环境采样的工作条件很差,但她全身心地投入,完全忘记了周围闷热、潮湿和恶臭。”邓阳说。

“去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抗疫志愿服务。这支队伍经验丰富,准备战斗。”参加抗击非典斗争的指导员杨说。

学院党委书记范瑞泉介绍,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服务队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抗疫斗争中,青年医学生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技能,也是一种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办理信件500余封,涉及1200余人次,逐一回复;发出调查函411份,涉及1650余人次;超过8000人通过电话被转移来帮助分析大量数据...短短两周,服务团队就全力以赴。

现在,服务团队已经陆续撤离。然而,邓阳仍然记得队员们在灯光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彻夜奋战的画面。“每个办公室都挂着一面鲜艳的红色党旗,提醒大家在关键时刻要站出来当党员。我们很自豪能学以致用!”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学生

扎根田间技术支持农业

对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生朱嘉欣来说,这个暑假不是一个休闲的时间。曾派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马铃薯科技研究所。他白天埋在地里,种植推广马铃薯品种,晚上看调查报告。“日复一日,虽然很辛苦,但非常充实,”朱嘉欣说,这是科技学院学生的普遍感受。

布拖县位于大凉山腹地,是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这里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耐寒耐旱的马铃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过去种土豆就是挖个坑扔掉,看天吃地,储存方式往往不当。”农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冉爽是首批进入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学院的学生之一。她说:“我们越是面对这种情况,就越有信心。”

“但现实远比想象的困难。到了村里,发现因为方言的原因,我们很难和村民交流。”冉爽回忆说:“当时我们队有几个队员积极带头,大家没事就聚在一起想办法。我们请村里读过书的年轻人、驻村书记等村干部帮我们翻译,然后请专业的彝汉双语老师帮我们录制科普视频。村里有很多问题,但如果你遇到困难,你就能解决!”

起初,村民们免费获得种薯,并动员村民学习种植技术。村民也会心存疑虑,不敢放弃土地。现在大家都主动咨询种植技术,积极尝试种植马铃薯新品种。“这种变化让我们从心底感到满足。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充满了意义。”冉爽说。

目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已有60余名师生赴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学院扶贫,常设研究生20人,强化培训100余次,现场技术指导700余次。当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再进行课题研究时,小理工的科研成果也是沉甸甸的:研究生写了2200多篇工作日志,形成了30多篇报告或论文。

“我的老师、兄弟姐妹们也在这里奋斗。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土地上,让当地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朱嘉欣说。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组成员孙茂林

山区教学点亮梦想

“杨先生,欢迎来到上海!”

“孙潇,我有一年没见你了,还是那么晴朗!”

6月28日,上海浦东机场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孙茂林接待了几位老朋友——云南魏初武定一中的老师。

距离上海2000多公里的云南楚雄,是孙茂林的故乡,也是他曾经教书育人的地方。

“我是通过高考从祖国西南来到上海的。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四年学习让我知道了教育的力量。”孙茂林得知学校正在招收研究生教育组成员后,决定报名。“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他说。

武定县四面环山。2020年5月脱贫前,武定一中有800多个学生家庭,孙茂林的班级有20多个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他一度担心网络教学的效果。

差生怎么上课?当地设施免费提供,并提供大规模的无流量套餐。偏远的村子里有信号吗?班上住得最远的吉一乡学生说,村里已经通了网,信号不好可以去村委会“蹭网”。“我不仅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到自豪,也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孙茂林说道。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孙茂林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村法学教育做出贡献。当老师教学时,他发现很多老师在开展普法课程、制定校规班规、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都需要更具体的指导。

回到上海后,孙茂林申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筑梦”项目中的法治教育项目。今年6月,老师在武定一中的上海之行是筑梦计划的一部分。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将围绕中学法治教育需求,在法治教育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带领武定一中的老师们到上海考察时,孙茂林有一瞬间难以忘怀——他们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旁的党旗下合影留念。“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着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教后,孙茂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作为一名研究生,他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未来,我希望有机会到基层工作。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井冈山大学学生赵

发展工业,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赵来说,七月是忙碌的一天,因为山里的百合花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白天太阳光了。我们晚上挖百合,避免了烈日下挖出来的百合颜色偏白,更耐保存。”望着参天的百合,赵说不出的开心:“农民的日子就这样越来越好了。”

“百年好合”项目组组长赵,致力于为革命老区井冈山的百合产业提供种植策划、加工、营销服务。

谈及该项目的初衷,赵说:“2017年,我刚进大学,就在学校广播里听到了总书记对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春红梦之旅’学员的回复。我会牢记总书记的鼓励,‘扎根中国,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人才’。那年秋天,我跟着老师去井冈山参加科技扶贫活动。看到广袤的荒山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在想:如何把荒山变成金山?我们的青年学生能为扶贫和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带着这个想法,赵带领团队深入荒山荒地,分析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莲花县10万亩荒山,团队开发了山地百合种植产业模式。目前已种植兰州百合、麝香百合1.2万亩;团队根据井冈山旅游度假区、林地丰富的特点,量身打造了“大百合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模式,并在神山村、上井村进行了示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为解决百合销售难题,团队成员变身“带货主播”,依托淘宝、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等线上平台,在打开销售渠道的同时,宣传井冈山海关和关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团队寻找合适的加工企业制作百合粉、百合干片、百合茶...

七月和八月是百合上市的季节。有时候赵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虽然辛苦,但农民收获后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赵说:“我们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者。我们一定要不辜负时代,不辜负光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评论

用我的青春

助力伟大复兴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刻准备着;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青春和活力永远在,瞄准未来,做百年少年,为青春而奋斗!青春献给党!请放心,强国有我!请放心,强国有我!”

7月1日,共青团、少先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集体发表讲话。这不仅是一代青少年对党发出的铮铮誓言,更是广大青少年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用青春的自我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宣言。

青年宣言响彻天安门广场,回荡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全国广大青少年来说,无论是参加建党100周年活动,还是学校开展的延续红色血脉的日常教育活动,都是难忘的、深刻的、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都是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担当使命的生动课堂。

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领会了党的百年征程,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坚定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梦想,努力成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决心。

铿锵话语中体现的青年宣言,也转化为勇于付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专心科研,用智慧和人才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用青春和热情为他人送去温暖和社会;热心教学,用知识和爱心照亮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加入军营,在实现强军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挥洒热血;服务乡村振兴,在广袤大地上写论文……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绽放,用奋斗为青年书写生动的注脚,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才华。

青年宣言深深埋藏在青年学生心中,也深深根植于为党为国育人的生动实践。培养人才、建设学者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广大学校和教师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开设“四史”思政课,引导学生壮大理论武装,传承红色基因,陶冶民情,担当更强责任,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载体,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引导青少年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送给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信心,不负时代、不负青年、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当红色的太阳升起时,它明亮地照耀着。100年来,由中国共产党书写、中国人民领导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深入每一个少年心中,成为奋进的不竭动力。展望未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新一代青年正以青春的奋斗从见证者成长为建设者,勇担使命,无愧大任!

一代人有长征,一代人有使命。听着,“请放心,强国有我”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对党和人民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