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 研究回顾 胡鞍钢:人类与病毒共存和斗争的历史

栏目:旅游 2021-09-20 01:04:37
分享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对抗病毒、战胜各种病毒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也是不断战胜疫情的历史。中国以占世界卫生支出比例较小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全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我们应该辩证地、历史地面对传染病对中国的影响,正确应对这场危机。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家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它发表在2003年6月《健康经济研究》上,当时非典肆虐。原标题为:人类与病毒共存斗争史:中国人的基本健康状况。

人类与病毒共存和相互作用的历史:中国的健康状况

胡安刚

文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不断与各种病毒作斗争,并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战胜它们的历史。新中国50年的历史,也是战胜传染病、改善13亿占世界卫生总支出比例很小的普通人口健康状况的历史。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迎接非典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挑战,正确应对这场危机。

关键词:人类;病毒;传染病;非典;国家卫生条件

世界银行认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婴儿死亡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收入水平的提高,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1950年,人均收入为8000美元的国家的平均婴儿死亡率为45 ‰。20世纪70年代,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婴儿死亡率降至30‰,而1995年仅为15‰。

其他原因包括抗菌药物和疫苗的发明,疫苗研究在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助于根除大多数传染病;普及教育有利于健康知识的有效采纳和利用,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有重要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医学知识和环境健康信息的传播,也有助于人们吸收医学知识,改善医疗条件。

然而,在世界许多地方,传染病在一定时期内的突然发生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共同敌人和最大威胁,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不断战胜传染病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卫生和健康发展最落后的国家之一。长期被称为“东亚病夫”。当时人口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15岁;总人口死亡率30‰以上,婴儿死亡率200 ‰左右,孕产妇死亡率1500/10万。当时中国卫生状况极其恶劣,传染病猖獗,寄生虫病广泛传播,地方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是我国第一大死因。根据部分市县居民死因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城市结核病死亡率为250/10万。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传染病数以千万计。1951年,中国有6万例天花。1952年,全国麻疹病例104万例,疟疾病例293万例,麻风病患者50多万人,血吸虫病患者1200万人,有1亿多人受到感染威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传染病发病率为3000/10万。基于此,我们估计这一时期中国的传染病数量在1600万到2200万之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也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基本控制和消灭了严重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50年来,中国消灭或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疟疾、天花、退行性疾病、卡拉热等。,有效控制了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疫点、伤寒、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效控制和预防了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至历史低位。

1980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7.2/10万,当年病例数为923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二,死亡人数为21100人。1990年传染病发病率急剧下降到292/10万,病例数下降到326万,死亡人数为1.28万;2001年,传染病发病率为188/10万,有241万病例,只有3700人死亡。

其中,2001年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占65/10万,有83万例;二是肺结核发病率为44/10万,病例数为56万;三是痢疾发病率为40/10万,病例数为50万。四是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16/10万,病例数为21万;第五,淋病发病率为15/10万,病例数为19万。

上述五类共影响229万人,相当于我国病例总数的95 .2%。这说明,总体来看,我国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环境明显改善。

图| pixabay.com

中国的主要健康指标高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公共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医院、床位、医生成倍增加,多项基本健康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食物更丰富,营养更充足,生活更健康,寿命更长。

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主要人群的健康发展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根据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2000年世界平均预期寿命为66 .9岁,其中中低收入国家为59 .7岁,中等收入国家为69 .7岁,高收入国家为78 .2岁,中国为71 .4岁。中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健康风险指标方面,中国也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疫情发生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发病率越低,反之亦然。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据,1999年世界结核病平均发病率为64/10万,其中中国为36/10万,发展中国家为72/10万,中等收入国家为53/10万,高收入国家为14/10万。2000年,中国几乎消灭了疟疾,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相当高,印度为193/10万,巴基斯坦为58/10万。2000年,全球成人艾滋病平均发病率为1 .2%,其中中国为0 .11%,发展中国家为1 .32%,中等收入国家为0 .61%,高收入国家为0 .34%。

显然,中国的主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世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的健康风险相对较低,生活环境相对安全。

这次非典公共卫生危机不一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成为疫情快速蔓延的地区。

一方面,非典是典型的“超级传播者”,另一方面,它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代价。这些疫区大多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人员往来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中国也是如此,比如北京和广东,现在随着人口流动,这两个城市正在迅速向华北扩散。

3月31日前,广东为全国主要疫区,占全国病例的96 .9%和死亡病例的87 .0%,北京仅分别占1 .0%和6 .5%。截至5月2日,华北突然成为“重灾区”,占全国病例的59 .8%,死亡病例的66 .9%,而华北总人口占全国的11.7%。

中国的基本卫生条件

我们面临的基本卫生条件之一,就是以全球较低的卫生资源比例,为全球21%的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13亿人的健康水平。

199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从1995年的86%到2000年的5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数,1990年至1998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 .5%,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为4 .5%,中等收入国家为5 .0%,高收入国家为9 .7%。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1。199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2000年增加到2 .

1990年至1998年,世界公共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中低收入国家为1 .2%,中等收入国家为2 .5%,高收入国家为6 .0%。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卫生支出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至1998年,中国人均卫生支出按官方汇率计算为33美元,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为143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489美元和561美元。中国人均卫生支出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 .7%和25 .

根据官方汇率,1990年至1998年,中国的卫生支出占世界总支出的1 .4%。根据实际购买力平价,1990-1998年期间中国的卫生支出相当于世界总支出的5 .4%。这说明中国卫生支出效率相当高,人均支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占世界比重较小的卫生支出有效改善了近13亿人的健康发展指数。

如果将中国与美国进行比较,1990-1998年美国人均卫生支出按官方汇率计算为4108美元,是中国的124倍,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950美元,是中国的27 .6倍。按照官方汇率,中国的卫生支出相当于美国的3 .6%。按照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卫生支出相当于美国的16 .

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指数》,2000年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为1 .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的43%。

美国国家政策研究协会的专家认为,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但四分之三的发达国家的健康指标都比美国好。2000年,美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只比中国高7岁。相反,中国仅用美国卫生支出的1/6提供相当于美国人口4倍的医疗服务。

人类应该和病毒长期共存,一起玩游戏

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了解到,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人类赖以生存的卫生环境都有了显著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种发展趋势并不是一条“直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仅仅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复杂性,传染病研究和预防的成本和人力投入就大大降低了。全国有卫生机构33万家,卫生防疫机构数量仅占1 .3%。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有451万人,但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仅占4%左右。传染病防治是典型的公共服务。因为私人回报率明显低于社会回报率,很多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都被调到其他医学专科。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今天,在我们充分享受了上述巨大的健康和卫生成就20多年后,令世界担忧的非典危机突然爆发。

虽然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国SARS的发病率与其他传染病相比并不高,但SARS已经危及到北京等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地区,形成了全国性的危机。它还具有传播迅速、变异迅速的特点,未来很难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正如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专家所说,人类是环境的入侵者,病毒是人体的入侵者。人类再次突然面临新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一般来说,任何新病毒的出现都至少有两个特征:

首先,它的初始死亡率相当高,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死亡率越高,恐慌程度越大。后来,随着各种疫苗和抗生素的发明,它的死亡率迅速下降,最终趋于较低水平,人们不再对病毒感到恐慌。

其次,它的死亡率正在下降。比如19世纪传染病死亡率为60%,20世纪中期下降到10%,反映了人类识别和控制病毒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SARS死亡率为6% ~ 8%,中国为4% ~ 5%。与其他病毒相比,初始死亡率较低,也低于目前狂犬病和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

从人类防治传染病的历史来看,非典并不可怕。即使目前传播速度很快,也只是“一时猖狂”,而不是“一辈子猖狂”。这是因为人类对它还知之甚少,处于知识和信息不完整的时期。人类一旦认识并相互分享,就是被克制和控制的时候。

*原文注释省略

注意力

流行病

阅读更多

知识为人民|知识为国家|知识为人类

微信号: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