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章申 十年磨心 他用工笔画法创作的这幅巨制 再现光辉时刻

栏目:生活 2021-09-20 01:06:51
分享到:

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鸽展翅,63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庄严地站在天安门大门口,中间的毛主席正在宣布新中国的诞生。画家唐勇力于2009年首次完成的中国画《新中国的诞生》,很少以工笔绘制重要的历史题材,成为新时期反映中国风格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性艺术作品。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时展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画《新中国的诞生》

2012年,唐勇力用三年时间重现了他的作品。2015年,高4.8米、宽17米的《新中国的诞生》惊艳亮相,成为郭波藏品中最大的国画,长期挂在郭波中央大厅中央。新中国的诞生是历史上激动人心的一页。为了把它画好,唐勇力花了十年时间。

一个

它就像一座无人敢碰的山

早在2005年,当时的文化部就正式确立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项目,组织历史学家从1840年到2000年选取了100多个重大历史题材,并于2006年与财政部联合向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公布了选题,艺术家们选取了有趣的题材进行创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题材就是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唐山人,唐勇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爬出了废墟,所以他选择了画唐山大地震的主题。当组委会收到数百名艺术家的申请时,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没有艺术家申请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偶然听到组委会的靳尚谊先生感叹,董文茜先生的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可以说把这个主题画得“绝”了。确实,画这个题材的压力很大。它就像一座山,没有人敢碰它。”唐勇力回忆道。

这时,组委会经过协商研究,决定指派一位画家创作这个主题,这个人选落在了唐勇力身上。“当时组委会安远女士打电话给我,说组委会希望我能承担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我拒绝了。毕竟经典难超,我已经选了其他题材。”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安媛媛又打来电话,说组委会已经确定,从造型能力和创作经验来看,唐勇力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犹豫了一下,开始权衡如何承担这项重大任务。"一周后,组委会第三次召集,唐勇力下定决心,接受了创作任务。

2

翻看一个人身高的相册

董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成为经典,以中国工笔画的形式画出同样的主题,如何画出新意?仔细研究开国大典后,唐勇力发现这幅画就像一张新闻照片,记录了开国大典的一个瞬间,描绘了十几个人的侧面。“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共有63名成员。在开国大典上举行的时候,并不是所有成员都站在天安门大门上,还有一些成员还在其他地方工作或战斗。”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唐勇力的脑海里——跳出相机镜头即时拍摄的限制,运用浪漫的创作手法,63位成员全部出现在天安门门。

唐勇力的想法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但他发现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大难题。“要画这个主题,人物形象是第一位的,每个人物都必须形神兼备。”他跑到书店买相关领导的相册,几十本相册堆了起来,一个人有多高。他还搜索了新华社和各级图书馆的档案,收集了数千张人物照片。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原貌,必须参考1949年前后的人物照片,相差不应该是5年。但唐勇力收集的四五十位会员的照片都是团体照,因为是网点打印的,放大后变成模糊的黑点,只能在此基础上观察揣摩。

为了准确地画出每个人物,唐勇力为63名委员会成员每人创作了一幅肖像素描和一幅完整的素描。除了还原人物的身高、胖瘦、站姿之外,唐勇力还反复细看他画中每个人的服装风格:大国领导人常穿中山装,民主党派常穿长袍马褂,归侨常穿西装,服装风格和颜色各不相同。

荣耀再现63会员风采

在创作过程中,唐勇力多次前往天安门门,反复想象开国大典的场景。他还拜访了电影《开国大典》的导演李千宽,并请两位老摄影师徐和跟随的考虑他作品的细节。作品的创作难度极高,其中墨线稿每天绘制6小时,耗时2个月;用了3个月染墨底色;深入刻画的形象是最长的。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花了200多天精心粉刷。

经过近三年的创作,完成了长8米、高2米、高80厘米的巨幅油画《新中国的诞生》。2009年9月23日,《新中国的诞生》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堂中央展出,得到了艺术界和公众的肯定和好评。有评论认为,这部作品真实再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的风采,气势恢宏,民族风格浓厚。

对此,唐勇力深受鼓舞。“我们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画很难画出大主题,几乎都是油画创作的。事实证明,中国画可以承载重大的历史主题,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表达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同时,他总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当他看到自己对这幅画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汗水就会流下来,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就应该画得更好。”这也为他的二次创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创作持续了三年

2012年,应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卢·的邀请,61岁的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为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量身定做全新的《新中国的诞生》,这次的规模比前一次大得多。艺术家很少重复他们以前的创作。唐勇力接受这一邀请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博物馆是我心中全国最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位置非常重要;第二,《新中国的诞生》还有空要继续调整完善。”

为了这部杰作,唐勇力在郊区租了一间大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他画画的时候经常忘记吃饭睡觉,方便面和压缩饼干是最常见的主食。起初,他会在家里和工作室之间移动,然后他只是住在工作室里。每当孤独来临时,他都会在画室里喊几声,聊聊天发泄一下,或者出去转几圈,然后回来画画。他还在院子里自己种菜,可以方便生活,放松精神。

也许是因为极度疲劳,唐勇力在那段时间患上了梅尼埃病。“创作期间三次,每次都头晕恶心,转不过弯来。”这幅画在2015年完成后,他再也没有复发。从2012年到2015年,又是唐勇力人生的三个春秋。当4.8米高、17米宽的《新中国诞生》以更加雄壮的气势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再次震撼了观众。这幅作品是郭波收藏的最大的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唐勇力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艺术创作的激情,也彰显了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

“苏东坡《论晁错》中有一句话,‘古为大事者,既有超世之才,又有持之以恒之志’。”十年创作这部作品,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唐勇力说,创作《新中国的诞生》的经历也是对他灵魂的洗礼。”对于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历经磨难甚至牺牲了鲜血的人,我心中充满了崇敬;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健康,这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泰晤士报》的消息

唐勇力说:“写了十年《新中国的诞生》,这部作品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许多磨难,无数英雄豪杰为之奋斗,甚至付出了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越来越繁荣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健康。回顾历史,这一切让我们充满崇敬和自豪。”

结束

▼艺术和流行阅读文章▼

本期作者:王

本期摄影:嘿

本期编辑:金立伟

本期监制:周南轩

向前看,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