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销售的葡萄苗会分为蓝宝石、巨峰、夏黑等十多个品种,但无论买家订购哪个品种,都是收到相同的葡萄苗。“它们都是被葡萄园淘汰的老根。它很便宜,修剪后可以作为好苗种出售。”
全文5530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新京报记者韩编辑李明校对吴兴发
▲电商平台的假苗木陷阱:海棠什么都可以卖,10元麦冬卖1万元。新京报社会调查组出品
买了玫瑰,发现是开花后的玫瑰;种植的樱桃树实际上结李子;当我买花时,我实际上收到了草...
在这些爆笑的网购体验背后,隐藏着花苗的销售陷阱。有的商家利用花木幼苗难以分辨、长时间生长的特点。甚至有些卖家靠P图“创造”出独特的新品种。为了避免投诉和调查,卖家会同时经营七八家网店,“封一家卖一家。”
一位被坑过的买家抱怨说,这些假卖秧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仅骗了钱,还让买家损失了不少力气,过了几个月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他们利用电商平台的规则,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买家精心培育了一年半,等到它开花结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此时平台规定的维权期限已过,卖家已经关闭网店,新开了一家店。
今年3月下旬,在花卉苗木销售旺季,新京报记者前往著名的“花木之乡”江苏沭阳调研,揭开了网购花木的冰山一角。
▲3月26日上午,沭阳的花卉园艺淘宝城热闹非凡,店主们骑着电动三轮车前来采购,经常把市场堵死。新京报记者韩摄
━━━━━
“假苗市场”
廉价树苗作为果苗出售,商家说“几乎买不到真货”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是中国著名的“花木之乡”。近年来,依托这个名字,当地的苗木电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据媒体报道,沭阳县有3万多家花木网店,花木农产品网上销售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某电商平台上花卉苗木的销售约有40%集中在沭阳,也就是说,这个平台上销售的每两三棵花木就有一棵来自沭阳。
入春后,花木市场也进入旺季。3月下旬,新京报记者前往沭阳县调查发现,在火热的网上卖苗业务背后,也暴露出当地一些商家卖假货的乱象。
沭阳县下辖的新河镇、燕集镇、庙头镇是沭阳花木电商产业最集中的地方,周边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花木电商。阎集镇夏衍村有800名村民。2017年,全村有800多家网店,员工20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电商平台上,沭阳大部分网店都自称有自己的苗木基地,品种齐全,美图多多。不过,经过走访调查,记者了解到,这些网店的货源是当地批发市场,展示的图片大多是从网上下载的。
多位苗木批发商户透露,沭阳本地只种植冬青、黄杨木等景观苗木,果苗、花卉、绿植均从外地购买。批发商购买它们,并通过当地市场分发给店主。
据一位商家介绍,实体店很难充值,因为当场购买的顾客可以从实物中选择。然而,网购兴起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从市场上购买便宜的普通种苗,包装成稀有品种高价出售。
3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新河镇的沭阳花卉园艺淘宝城,这里是当地中小型网店花木批发市场。数百家批发商聚集于此,产品涵盖花卉、果苗、绿植、盆景等。
每天早上,周围村庄的店主们骑着三轮车,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市场购买树苗。因为人流量大,市场经常被堵。
▲某网店店主创作的一种新品种花,实际上是作为绿草送给买家的。新京报记者韩摄
━━━━━
“新发明”
绿草P变成进口花,5分钱的种球被命名为“驱蚊花”
燕集镇夏衍村的沈在一个电商平台上经营着一家花店。他没有说他的网店也卖假苗。“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假的,我比他们更强大,因为我的成本为零。”
当记者问他在卖什么样的花时,他自己也答不上来。“名字很随意,我记不清了。”随后他打开电商平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原创”鲜花。“我卖的这个你知道吗?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
记者看到,这款产品名为“进口四季花”,网店展示的图片与君子兰相似,尤其是七八种颜色的花同时长在叶子上。沈说,画上的花是他后期朋友合成的。“只有我和我的朋友把它们卖掉,自己创造了它们。”
有人下单后,沈给送来了一份绿草。他找到了几棵草,准备从家里运来。“这叫麦冬。当你送它的时候,带一点芽。告诉买家它现在看起来像草。等你长大了,就能变成那种花。”这种草一磅值几毛钱,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记者搜索购物网站,发现有4家网店在卖这种花,单个的价格在6.8元,有一家网店显示已经卖了8000多件。在评价栏中,有买家质疑花苗太小,但没有买家怀疑自己真的收到了草。
3月30日,记者在沈的网店订购了这款花。正如他所说,几天后,记者收到了几个精心修剪的麦冬。
尝到甜头的店主周成今年“发明”了另一个新品种——驱蚊花。“弄个假花p,驱蚊花。其实没有驱蚊花,就随便买了一个种球发给买家。五十美分,卖二十多块钱。”
在描述这一点时,周成掩饰不住赚钱的喜悦。“每天买点货,打包。你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你会拿到钱的。卖一千块钱有六百的利润。”
虽然这两家卖新品种的网店因为投诉太多被平台查封,但周诚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我们已经赚到钱了,封了吧。”
这种“新品种”在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浏览时并不少见。一些商店出售“花生树”和“西瓜树”。当地苗木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品种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文字和图片辨别真假。
“平台上可以发布一些不存在的品种,每天可以发布几百个订单。下单的人可以交智商税。”一个花木商人感触很深。
▲3月30日,记者在网上下单购买山竹苗。经过反复询问,卖家承认是银杏苗。新京报记者韩摄
━━━━━
“游击战”
商家同时经营多家网店,被查封后迅速转移
从春节到清明节,是花卉苗木销售的旺季。为了迎接旺季,卖家会提前几个月准备。先重新申请网店,然后刷榜点赞,旺季来了再投钱在电商平台推广。
周成卖自己原创的“驱蚊花”时,在推广上花了不少钱。“一天一千块,连续烧十天,生意会好起来的。”
这些店主花钱买促销是常见的做法,和记者沟通过的大多数店主都说买了促销。
“不花钱做推广决定了网店的销量,有些卖家一天要花一两千在平台上。”一位店主表示,所谓促销,就是店主花钱从电商平台购买曝光来引流店铺,可以让商品排名更靠前,访客数量增加,销量自然会上升。
因为卖假苗的网店利润高,会更愿意花钱推广。即使有人想在网上卖真苗,也无法和他们竞争生意。“真苗一棵树十几块钱,假苗两三块钱。我也想卖真货,但是网店没法活。”
但他也意识到,随着沭阳县卖假苗的商家越来越多,当地花木的品质早已失去市场口碑,很多网站和论坛都有网友“投诉”的网帖。因此,当地卖假苗的店主不得不“轻举妄动”。
曾是沭阳花木电商大军一员的沈伟透露,当地花木卖家为了继续卖假货,绞尽脑汁。以球花为例,有的卖家把花箭剪掉再送过去。花箭是花的枝干,剪掉之后只长叶子不开花。因此,卖家没有后顾之忧。“如果它从不开花,买家就不会发现他买的花是假的。”
沈伟说,卖种子的网店也有类似的操作。种子炒出来卖给别人,东西就长不出来,买家也找不到假货。“这个行业还是有禁忌的,30多张单子不能发。”他解释说,如果下大订单的买家发现是假苗,一般不会放弃,买一两棵树自己玩也不会认真。
“把戏”不要止步于此。沈伟告诉记者,如果要卖假苗,首先要准备很多身份证,同时开七八家网店,这样即使被投诉被查封,也能“打游击”,迅速换新店继续经营。
一位卖果树苗的网店店主也坦言,自己的网店长期经营困难。“要成为一个废物,你必须不断更换新店。”他说,注册网店的门槛很低,押金只有一两千元。“既然卖的是假货,定金就不准备了,谁先投诉谁来赔。”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正如沈伟所说,大部分卖果苗的店铺都是新店,交易记录大多是近几个月的。
▲沭阳县闫集镇夏衍村一户在网上卖果树苗的人家,白天关门,不时传来撕胶带的声音。新京报记者韩摄
━━━━━
治理困难
一些卖家已经搬到其他地方经营,专家建议“共同努力”监管
近年来,除了电商平台打击网上假苗,沭阳当地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查处力度。
一位花木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线下调查大多是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或投诉后直接进行,有时执法人员会随机前往经营网店的村民家中进行抽查。“如果发现快递上标注的苗木品种与实际包装发运品种不符,将认定为假苗。”
2020年5月,沭阳县政府发布公告,开展2020年“三苗”领域专项整治“利剑”行动,规范“三苗”领域线上线下经营秩序。
2020年7月15日,沭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两起花木苗木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7月1日,执法人员在悦来镇雪坊村检查王某经营场所,当场查获快递包裹5156件。包裹中的苗木与快递单上标注的苗木品种不符,被当作驱蚊剂出售。7月14日,执法人员对王在新河镇岩头村的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工人们用同一种苗木包装苗木,但包裹快递单上注明米兰等苗木,3561个快递包裹被查获。这两起案件价值较大,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不少当地花木批发商承认,与早前相比,当地假苗卖家已经收敛。“虽然现在批发市场会被网店店主封杀,但比以前好多了。”
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店主往往会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打包发货,即使在家打包,门也会关上。也有一些店主将送货地点转移到遥远的城镇,甚至邻近的县市。
在严厉的打击下,一些假苗卖家干脆去其他地方经营网店。一位果苗卖家今年从阜阳搬到了山东临沂。“我的团队已经过去了,客服人员也把它带到了山东。春运旺季过后,我会回到阜阳。”尽管换了地方,他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改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假苗给予足够的重视。“消费者在购买种苗时,遇到问题后,可能会因为举证困难、成本高而选择放弃权利。纵容商家继续卖假货是不可避免的。”他觉得,除了执法部门加大力度做好日常监管外,当网购平台遇到相应投诉并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将产品下架并修复经营主体,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多方及时共享信息,形成监督。我们可以共同有效地遏制这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