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权的《唐代钟楼记》124×60厘米,出土于Xi安和平门外
1986年11月在Xi安和平门外出土的唐代钟楼文物。凌虎初著,刘公权著,中文正书。这块石头是水平的,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是青石。碑名为《明与唐钟楼序·惠远观》,凌虎初撰,隶书于刘公权。碑文共41行,20字,761字。制作于唐开成元年四月二十日,由当时著名的工人邵剑河镌刻。刀刃清晰,接近原图。
在纪念碑不远处,还伴有一座残破的棱柱形无字经幢和直径一米的八角形经幢顶盖,按雕刻风格来看,应该是唐代遗物。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碑面及十余字被拓印或锤打破坏,但其他文字基本完整,文字可通读。碑文前半部分叙述了唐代惠元观的历史沿革,其中提到惠元观旧址是唐玄宗赠安禄山的府邸和“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碑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唐文宗向惠远献铜钟的故事,歌颂了钟的美。
刘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的《刘燕》齐名,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先是学习了王羲之的书法,然后又遍览了唐代的名家书法。他吸收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融合新思想,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刘体”。他以实力著称,后人有“颜顾”之誉。
如今,唐代的颜、刘、欧、楚、于等书法家,仍然是人们学习书籍的首选,尤其是刘公权制定的那套楷书标准,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刘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总结了唐代书法的发展,为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