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的古陶器上,刻有一段古代文字,专家:它比甲骨文更早
河南省新郑市被称为“黄帝故里”,历史非常悠久。这里经常出土古代甚至史前的遗物,让我们可以和几千年前的祖先交谈;1993年至1998年,新郑市先后发掘了8000米的郑国祭祀遗址;并在遗址中发现东周时期的陶器碎片;令专家们震惊的是,这些陶片上刻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专家说,它甚至出现在甲骨文之前;这是什么文字?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看看!
人类祭祀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石器时代;而且越早,人们生活中的祭祀活动就越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辽宁发现的红山文化女神是石器时代的人祭塑像;从女神像的造型和当地发现的大型寺庙可以看出,先民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除了各种祭祀和祭品之外,还有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和祭祀一样,它承担着与神灵沟通的重任,甚至在祭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符号、图腾、文字等信息,往往被刻在祭祀所用的礼器上。
新郑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陶器大多已经破碎;当专家们研究这些碎片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陶器碎片上刻有文字信息!他们是传说中的“陶文”吗?
甲骨文的前身陶文大约形成于5800-6000年前。它是原始人在陶器上描绘的有意义的文字和符号,是目前能验证的最早的残缺文字。
在出土的陶片中,有一片陶肩,上面刻有下图所示的文字;从字形来看,整理文献的研究者把这个词归类为“骷髅”;“李丁”是研究古代汉字的专业术语。据说西汉学者研究古籍时,因为看不懂古文字,就用隶书来描述字形。后来,中国古代研究者把这种用隶书体书写和研究古代汉字的方法称为“李丁”。
在古代,大部分都是象形文字,普通人看到这个陶片上的字真的像“骷髅”;但古汉语考释专家却不这么认为:字左边的“骨”没有问题,但仔细观察,右边上半部分的竖笔有弧度,与“古”明显不同;根据《词典补骨补》,专家将其定为“肢”;从字形上看这是正确的,但“福”字对应后世哪个字呢?
引自《礼记》的《诗经·大雅义》中有一句古文:“慎言抑言”;其中“华”字为1993年湖北荆州郭店出土的楚简《复义》。据此,专家考证,在古代汉字中,“蚌”字的右半部分应归为“舌”;以“舌”为右部并包括左部首的古文字也应归入“舌”;换句话说,陶片上的陶字翻译成现代文字应该是“舌”。
古人在祭祀用的陶器上刻“舌”字是什么意思?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专家们终于在《说文解字》中发现了“福”的身影。据《说文解字·骨部》“臀,骨端也。从骨头发出的噪音很大。”这是解释“hip”这个词的一段话,但没有解释“鲶鱼”是什么意思。关键在于清代文献学家段玉裁对这段话的注释:他说:“骨应是骨骼的错,《论骨空》可以解释为骨骼。”鲶鱼的名字是一样的,鲶鱼的声音是双音。”清代学者解释说,温韬以“鲎”为姓。因此,专家推断,这件古陶上雕刻的陶器应该归类为“器”,与今天的“舌”字相对应。大概是因为制造者姓“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