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员工”挂靠企业缴纳社保,谁占谁便宜?
“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城镇职工参保资格,驳回黄安宁续缴社保的请求...“8月14日,黄安宁不仅未能追回2万余元社保金,还收到了大连市甘井子区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的败诉裁决书。
49岁的黄安宁在大连经营着一家小办公用品商店。去年初,她通过中介把社保和大连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挂钩。今年3月,中介公司“跑路”了,她去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办事大厅查询,通信公司为她缴纳的社保是去年4月才缴纳的,不会续交。
黄安宁的经历不是个案。近年来,一些劳动者通过挂靠中介机构的方式,缴纳一定的服务费来获得企业缴纳社保的“员工身份”。但纠纷时有发生:中介拿走个人社保费,关联企业拒绝续保;个人打着从属关系的幌子对公司的工资和福利撒谎...
图片已获授权 图片已被授权
01如果每个月多交521元,能省6万元?
“如果通话成功,可以节省6万元。”戴上老花镜,打开手机计算器,黄安宁熟练地算了一下。
2017年,大连市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年薪为81884元,因为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每月4094元。在大连,城镇职工个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分别为8%、0.5%和2%。因此,黄安宁个人部分需要缴纳430元,同时还要缴纳18%的养老保险、0.5%的失业保险、0.5%的工伤保险、1.2%的生育保险和8%的医疗保险,共计1155元,每月通过,但是当地灵活就业人员每月需要缴纳1064元的社会保险费,相当于挂靠后每月多交521元,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相等的。
黄安宁选择打电话是为了提前五年拿到养老金。根据规定,城镇女职工50岁可以退休,女职工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55岁可以领取养老金。
“按月供1064元计算,5年可以省6.38万元。”黄安宁告诉记者,在48岁之前,她一直隶属于侄子经营的公司。后来公司倒闭了,她在网上找了个中介交社保。结果她被骗了13个月,总保费2万多元,挂靠费650元。
记者在网上搜索“社保缴纳”,发现相关结果有1520万条,里面充斥着各种提供社保附属服务的中介广告。联系到一家自称有15年社保服务经验,累计100万人次的中介后,其客服告诉记者,社保挂靠的情况有四种。自由职业者想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长期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地方。女职工怀孕期间想享受生育津贴,女职工想提前5年退休,提前领取养老金。除了为个人和企业缴纳社保费用,还得缴纳服务费,打电话1个月100元,打电话3个月200元,打电话6个月360元,打电话1年600元。
02那么,叫社保违法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障登记。未办理社保登记的,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定。辽宁宋庆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表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禁止用人单位为“非从业人员”缴纳社保费用,但企业在挂靠过程中伪造工资表、从业人员名册等劳动关系材料属于违法行为。
03关联企业面临被骗工资的风险
现实中,不仅黄安宁这样的关联人会被中介骗,还要承担遣散费的风险。关联企业还将面临被“非员工”骗取工资福利的风险。
“伪造的材料太真实,已经成为不利于法庭的证据。”四年前,沈阳一家物流公司的总经理张遇到了烦心事,公司大客户让他叫一个“非员工”帮忙缴纳一年的五险,费用由他自己承担。为了公司的发展,张一鸣同意并找到了人事专员。他不仅伪造了考勤表、社保新参保员工申报表、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变更申请表、社保个人信息登记表、员工连续工龄作为缴费年限审批表等一系列材料,甚至为了降低人力和社会部门的处罚风险,还要求这个“非员工”来公司存储指纹信息。当时他发现“非员工”怀孕了。
8个月后,“非员工”以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经济补偿和生育津贴共计4.74万元。最后,由于没有委托和汇出的社会保障协议,也不清楚“非雇员”不是他自己公司的雇员,张一鸣的企业败诉。
“个人和企业都有被骗的风险。”辽宁安百里人才管理公司总经理郝洪斌说。根据规定,社保经办企业在工商部门取得营业执照后,还需要向当地人力资源局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然而,行业内大多数机构,尤其是个人,手续不全。企业注销或个人“出走”时,劳动者很难收回社会保险费。此外,关联人认为关联行为“不在台面上”,大多不敢主动维权,这也助长了不良中介的嚣张气焰。
张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非员工”,在其他企业经常发生以社保为幌子骗钱的事情。一些关联公司要求公司对他们的就业、工资、福利、医疗、工伤和人身事故负责。即使他们不想骗钱,一旦有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04挂靠社保,个人风险大
1.如果保险诈骗情节严重,就应该判刑!
《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实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虚构劳动关系或者伪造证明材料取得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
根据《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办案中发现单位或者个人涉嫌社会保险欺诈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多交钱,少交社保。
挂靠单位不会无缘无故帮交社保,福利也不会少。通过挂靠单位缴纳社保,除了要承担所有的社会保险费用外,还需要向挂靠单位缴纳大量的挂靠费用。对于付费人员来说,经济负担自然会更重。挂靠人员虽然付出了很多钱,但由于与单位没有事实劳动关系,相关待遇肯定是享受不到的,争议也不能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3.附属单位跑路了。
万一挂靠单位跑了,什么都不会掉。
想象一下,有一家公司愿意为你缴纳社保,这是一家非正式的公司,或者是一家空空壳公司。随时都有倒闭或出走的巨大风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真的挂靠缴纳社保,每个月都要检查自己的社保是否按时缴纳。
4.涉嫌保险欺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方法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5.可能会被列入不值得信任的人名单。
有这样一个案例。张举报甲公司隐瞒本单位工资总额,未足额缴纳社保。社保部门调查发现,举报人张某反映的问题不存在,但发现举报人张某与A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但张某与B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工资由B公司支付..最后,社保部门要求A公司立即整改,补缴相关人员违规缴纳的社保费用,并将A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05社保全国联网真的来了!如果你不停止,那就太晚了!
9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数据要互联互通。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统一平台上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的用人单位、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信用记录,将严重不可信人员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将实施联合惩戒。
2.普遍实现跨区域卡应用,与其他政府公共服务“一卡通用”。
3.完善地方社保体系,纵向实现上下级信息系统对接互联,横向实现与同级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4.全国联网:
2020年底前,整合机构、区域信息平台、国家社保平台全面对接;
2022年底,社会保险全国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
06社会保障“隶属关系”不可靠,用人单位和被保险人通过合法渠道参加保险
“谁能占谁的便宜!怎么‘算’违法的事情都会吃亏。”王金海发现,一些职工错误地认为社会保险法没有禁止用人单位为本单位非职工缴纳社会保障费,而这种行为是职工和企业自愿的。但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障待遇的,由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骗取的社会保险费,并处以骗取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不仅会面临行政处罚,社保待遇严重的企业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员工花名册、工资单等造假行为经不起检查,可能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需要‘全额’资金,但未能领取养老金。岂不更糟?”郝洪斌表示,目前行业内中介公司良莠不齐。挂靠的小企业中,人力资源人员往往兼任会计,事情复杂很多,很有可能会被断交或漏交。他提醒被保险人不要选择非法方式参加保险。随着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参保人骗保、失去信任,也会对其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7社保所得税对企业有什么影响,企业如何应对
社保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社保的征收者,从以前的社保局变成了税务局。表面上看,这只是缴费地点的变化,但实际上,收费的性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收费变成了税收。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是将原来分而治之的两种征收制度合二为一。税务部门兼顾两项基本的社会征收工作:社会保险征收和个人所得税征收。社会保障税绝不是社会保障所得税。征收社会保障税:成为税务部门的职责;分局,依然是社保部门负责,这就是所谓的收支两条线。
对企业的影响也应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企业原申报的社保缴费基数为职工实际收入。对这类企业基本没有影响。
第二种情况,长期按最低标准申请社保的企业。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过去长期按最低工资标准申报申报基数的单位,由于税务局有纳税申报基数,如果现在按正常标准缴纳,两者相差太大,税务局很可能会让企业将之前未足额缴纳的部分进行补缴。
第三种情况,企业根本没有给员工社保。这种情况是违法的,所以你不用支付社保支出,这绝对是三种情况中最多的。当然,税务局也发现,从11月份开始,咨询社保开户的纳税人越来越多,之前没有缴纳社保的企业,本月也缴纳了社保。
企业如何办理“社保所得税”?
首先,对于社保所得税的新政策,企业要端正态度,做好规划。虽然税务局表示会给企业一个缓冲期,暂时不会严查社保基数的相关问题,但企业也要开始积极准备这项政策,提前做好规划。
其次,可以创新多元化的就业模式。近二十年来,企业用工模式正在经历从标准化劳动关系到劳务派遣、从外包到平台用工、灵活用工的转变。灵活就业使个人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持续创新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激发企业的潜力和内生活力。一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转向灵活用工模式。企业的用工目标会越来越广泛和灵活,兼职员工也会越来越多。企业聘用退休人员将成为常态。
三是把风险应对工作放在首位。企业的风险应对不应该是事后的工作,而应该是事前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在运营前端就要考虑风险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将综合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风险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