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放火烧了赤壁,骄傲的曹操战败。赤壁之战不仅彻底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也为曹、刘、孙三人的鼎立奠定了基础。
《演义》中,赤壁之战前,孙、刘早已料定曹操必败,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打击。
诸葛亮在曹操的撤退路线上安排了几次伏击,分别由张飞、赵云和关羽率领。然而,在最重要的华容道,诸葛亮安排关羽把守,最终导致关羽释放了曹操。
关羽为什么放曹操走?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分别是剧情需要,关羽的仁,关羽的忠,关羽的善。接下来,我会详细说说。
第一个原因:关没有杀曹操。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里面有很多虚构的故事,比如于吉恼怒孙策,华南老仙教《太平御览》,左慈的掷杯戏《曹操》,刘玄德的奔马檀溪等。然而,从大框架和大故事来看,《演义》是符合历史的。
比如整本书的结构,自始至终都是“汉末乱世,至三国鼎立,再至大一统司马”,这与历史是一致的;比如在三大战役中,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击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鲁迅击败,这也是符合历史的。
历史上,赤壁之战虽然曹操战败,但没有人杀他,所以关羽不可能在华容道杀曹操。曹操背后还是有一些亮点的。如果关羽被杀,岂不是扰乱了历史潮流?小说不可能有这么神奇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剧情的需要。
但是小说不能直接说这个,所以只能借助“天道”来解释。
玄德曰:“吾兄忠厚。如果曹操真的去华容道,他只会放手。”孔明说:“明夜看干象,操贼没死。留下这个人情,教云长去做,也是一件美事。”
古代人迷信,小说里经常有鬼神,或者宿命论,天意等等。所以诸葛亮说这话,刘备并没有怀疑。
第二个原因:关羽善良,不忍杀曹操。
曹操败军到华容道时,已经很惨了。他的下属只有300个骑手,这些人“没有衣服和长袍,很整洁”,真的很可怜。
曹操恳求关羽时,关羽“又见曹骏,都欲哭无泪,不忍。”却说曹从前经过,关羽大叫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越来越受不了了。”后来他看到张辽,忍无可忍,就放曹操走了。
说白了,关羽有恻隐之心,有悲悯之心,有善良之心,所以当他看到这些败军时,他不忍再杀他们。毕竟,他们已经很痛苦了。此时此刻,他们不是对手,而是幸存者。
程昱准备评价关羽,说:“云长得傲,不忍下去,欺强不欺弱”。这时,就关羽而言,曹军属于弱者,关羽自然不忍再杀他们。
第三个原因:关羽忠心耿耿,杀不了曹操。
关羽之前被迫跟随曹操一段时间,然后带着两个嫂子去找大哥刘备。
当时曹操想让关羽为自己效力,但他对关羽很好。他送给关羽赤兔马、关羽新袍、关羽美人、金银等等。心里清楚是曹操的意图。
关羽一直是深深的忠诚。这时,曹操陷入了困境。他怎么忍心趁机杀了曹操?这样做,对他来说不就是“趁你生病杀了你”吗?关羽做不到这种事,就放曹操走了。
云长是个重义之人。想到当日曹操的诸多恩情,又想到五关之后他的遭遇,他怎能不动心?
正因如此,有人认为关羽是“义绝”。
还有第四个原因,那就是善良。曹操对关羽很好。虽然关羽失败了,但他没有杀关羽,而是不断奖励关羽。即使关羽不辞而别,杀了五关六将,也没有让任何人阻止关羽。
关羽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他没有忘记曹操的恩情。这时,曹操被打败了,活了下来。关羽心地善良,自然不忍杀曹操,于是放走了曹操。
抛开剧情需要,关羽放走曹操有三个原因:他义正言辞,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因此,在最后,作者还附上了一首诗,那就是“曹豹击败华容,与关公相遇。只为当初的恩情,放开金锁取龙”,从而表明关羽放走曹操是因为“曹操给他恩情”。
其实我个人觉得新三国对这个故事的改编和演绎都很不错。
从原文来看,诸葛亮之所以让关羽守华容道,是因为他“夜观象,操贼而死”,也就是在曹操死前。古典小说中往往有宿命论,这与当时人们的信仰有关。
然而,这个理由在今天并不合理。所以《新三国》改编了这个故事。
诸葛亮认为,如果此时要杀曹操,那么刘备就会有危险。虽然曹操被打败了,但郭玮的家庭是富裕和强大的。如果他们打着为曹操报仇的名义攻打刘备,刘备很难发展。
吴栋也明白了,于是他们故意让曹曹润到刘备军的射程之内,希望通过刘备之手杀死曹操。
刘备自然明白,诸葛亮也看穿了周瑜的心思,所以故意让关羽守华容道,因为他知道关羽忠心耿耿,肯定会放曹操走。反正你杀不了曹操。不如让关羽帮这个忙,成全关羽的忠义。
这样,这个故事就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一是表现了三方的态度,即孙刘因实力悬殊不愿杀曹操,都希望对方拼个你死我活,默默成长,符合演义套路。其次,表现了诸葛亮看全局的智慧和眼光,他能看透时局,也知人善任,极其聪明。三是成全了关羽,突出了关羽的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