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架美国波音787。
如果你仔细观察它的翅膀,你会发现它是弯曲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波音787的翼展为60.1米,翼尖最大向上弯曲达到7.9米,可以说机翼弯曲的程度堪称“逆天”。
更让我惊讶的是,飞机的机身和机翼部分不是美国制造,而是日本高精度机床制造。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机床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机床制造产品
我们先来看看机床加工的一些零件。
比如北京精雕公司生产的微米级高精度配件。
你会看到,当两个金属块相遇时,它们会融合成一个。
看起来有点奇怪,不是吗?
其实这是精雕工艺达到很高水平时的一种神奇现象。
由于两块金属块表面过于光滑,会产生范德华力,相互紧紧吸引。同时,无论你去哪里合作,都可以达到一个紧密的接缝,甚至进不去空气。
再比如掩模对准器,也是精密机床的产品。
尤其是它的光学系统对光学元件的要求非常高,比如掩模对准器中的透镜抛光工艺。
我打了个比方:
如果把一个镜头的面积看作德国的陆地面积,这个镜头的表面需要打磨,所有的坑洼都要控制在1毫米以下。
同时,镜片材料要非常均匀,这就需要高精度的机械抛光,尺寸调整次数可能高达百万次以上,需要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技术积累。
而这项工作只能由德国的卡尔·蔡司来完成!
因此,通过这两个例子,你会看到机床越强大,加工出来的零件就越精细。
日本机床
回到我们话题的主角——日本机床。
你听说过著名的“日本东芝机床事件”吗?
简单来说,在冷战期间,日本违反了《巴统条约》,以王公狸猫的形式,向前苏联出口了一批该条约禁止的数控机床和设备,后来被曝光。
而这套设备无非就是一台加工船用螺旋桨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苏联得到这些高精度机床后,潜艇等重型装备的高精度加工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核潜艇的静音水平大大提高,使得美国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我注意到日本在冷战时期可以生产高端机床。
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日本机床现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国产品牌如马达扎克、法努克、大为、田甜等都是机床行业的佼佼者。
以日本潜艇“黑龙”号为例。它是一种具有低噪声航行性能的大型柴电潜艇,采用了许多完善的降噪措施。
顺便问一下,潜艇的主要噪音是什么?
噪声主要来自潜艇内部机械和螺旋桨。
例如,在每秒10个周期的频率范围内,90%的噪音来自旋转的螺旋桨,也就是螺旋桨,因此需要生产涡流小、噪音低的先进螺旋桨,而对方的声纳很难探测到。
“黑龙”号采用单轴螺旋桨,侧倾角大,七叶片,曲率高。
加工这种螺旋桨有什么困难?
就是它的叶片侧角比较大。所谓的侧角是轮毂中心线和叶片中心线之间的角度。
理论上,只要侧角大于40度,螺旋桨背面水压的变化就会减少一半,因此大侧角螺旋桨在抑制空气泡的产生方面要比普通螺旋桨好得多。
更不用说在潜艇上使用的是侧角更大的七叶大侧斜螺旋桨,可以达到40度以上,加工更精密,材料更先进复杂!
因此,加工这种螺旋桨,需要使用九轴数控铣床。
这台机床有多厉害?
在机床行业,数控机床一般按照轴的数量进行分类。
低品位在三轴以下,中品位在三轴到五轴之间,高品位在五轴以上。一般五轴可以固定大部分产品,九轴是高端设备。
例如:
我们通常的毛发直径通常是60微米,超高精度机床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1-0.001微米,也就是可以达到或接近纳米级,太小了肉眼无法分辨。
同时,与普通数控机床相比,超高精度机床的精度要高1000倍。
中日机床差距
看完日本邻居的机床,有朋友想知道,中国机床和日本机床有什么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工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技术相对落后。
国内数控机床多为低端产品,90%的高端数控机床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是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约占三分之一。
从产业成熟度来看,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与国外差距约40-60年,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机床的功能部件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比如轴承、丝杠、数控系统、转台、直线电机、力矩电机目前国外都在用,都是自己组装,但精度还是不稳定。中国也可以做同样的机床,但是不稳定,不容易用。
感觉
最后,小鲸鱼想说: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机床是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标志,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是任何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而一台好的机床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进步。
同时,整个机床行业也需要合理布局,实现专业化分工。通俗地说,每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同时,机床设备核心技术的研发,不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不太可能有实质性的成果。要知道谁的技术实力不是一两天积累起来的,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