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博物馆中,很大一部分文物是从民间收集的,从民间收集的一小部分是文物精品,属于国宝。这些文物从民间进入博物馆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能够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人们对文物保护重视不够,很多文物在“破四旧”运动中被人为破坏。有些人只是把他们的文物低价卖给文物商店,以防止他们因为一件文物而陷入困境。
1971年3月的一个早晨,一位来自北京的老太太走进北京新街口文物商店。她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大碗。老太太对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说:“这个碗是我家的老东西。它通常被用作鸡锅。看看能不能卖两块钱。”文物商店的店员接过老太太递过来的碗,仔细看了看。碗面虽脏,但整个碗完好无损,碗底有“大玄冥德年制”字样的铭文。店员以为他是明朝的普通文物,就花一元钱买了这个碗。
老太太走后,店员用清水洗了一元钱的碗,又仔细观察了一遍。店员发现这个碗很不一般,因为碗底的“大明宣德年制”的签名和一般明朝的碗不同,一般都在碗底下面,而这个蓝色碗的签名在碗里面。于是,店员把这个奇怪的碗拿到领导办公室,让领导鉴定。文物商店的领导看了之后,也觉得这个碗不一般,于是打电话给北京的几位瓷器专家咨询。
听说有这么奇怪的明代碗,很快就有几位北京的瓷器专家来到了文物商店。经过仔细研究,专家们得出结论,这是明代景德镇制造的官窑瓷器,其名称为“景德镇蓝釉碗窑”。“蓝釉壶景德镇窑”是用蓝色白点烧制工艺烧制而成,失传于明末。文物商店花一元钱买来的景德镇窑蓝釉碗,是用这种工艺烧制的极为罕见的官窑瓷器,价值连城。
那么,这个“蓝釉碗景德镇窑”到底有多珍贵呢?
来看看这个碗:这个蓝网高11.5厘米,直径25.3厘米,底12厘米。它采用进口绿色材料,在轮胎上覆盖一层透明釉,由高温还原火焰烧制而成。过程很复杂,需要炒两次。它的釉面厚处厚,薄处白,使釉面仿佛蒙上了一层漂浮的雪花,色彩明艳。目前,这件珍贵的景德镇窑蓝釉碗收藏在首都博物馆,是博物馆的瑰宝。
让我们把故事拉回到开头。当时,老太太把碗以一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商店。经过专家鉴定,文物商店的领导知道了这只碗的价值。经请示上级文物部门批准,文物商店最终根据当时卖碗的老太太登记的家庭住址找到了老太太,赔偿她79元,给了老太太80元。
要知道,当时80元是一笔巨款,这笔钱是对卖碗老太太的补偿。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一种品质,以及对文物商店诚信经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