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集团 好未来集团智慧教育开放平台总裁黄琰:秉持初心 科技赋能

栏目:游戏 2021-09-16 09:32:00
分享到:

“我们谈教育的初心,首先要说的是,只有有了初心,才有可能长期坚持。

除此之外,我刚才讲了很多科技,但我认为科技可以帮助教育做很多事情,但最终负责的是教育者。你可以选择好的产品,但最终交付给学生和家长的是你的学校老师和你。"

——好未来集团智慧教育开放平台总裁黄伟

在APC2020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现场记录整理

大家好,我叫黄岩,来自美好未来开放平台。去年,我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

刚才几位嘉宾提到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大家都觉得特别难,对吧?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小学有很多校长。在我们的交流和采访中,他们也在倾听各种策略。

今天,你在这里表明你仍然是“剩女”的赢家。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话题。就算没有疫情,你觉得会不会很难?

其实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每年有20%的教培机构的学校和老师消失,所以我觉得可能你需要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做学校和教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克服困难,不断追求舒适的过程。只是一些学校和机构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今天,我想和大家简单分享三个关键词。这是我们在与众多校长交流中的深刻感悟。这三个关键词是:忧患意识、科技赋能、教育初心。这三个字本身并不陌生,我们来一一展开。

对意外发展的意识

当我们谈论忧患意识时,我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很深,但总会有这样一个话题参与讨论,那就是疫情再来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疫情初期,包括公立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和机构都非常紧张,各个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也非常紧张。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找名师录好课,从线下走到线上。

但是5月份允许线下上课的时候,情况有点变化,有些机构开始说我恢复了呼吸。我需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2021年11月、12月还是12月有没有可能再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些城镇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个话题非常谨慎和认真,他们开始思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公立学校该怎么办?私立学校应该怎么做?你能不能不要像二三月份那样惊慌失措,放轻松点?这是我们无法预测和判断的。

所以我想说,2月份疫情来的时候,每个学校都慌了。如果疫情再来,有准备、有忧患意识的人去思考如何解决,还有幸运的人,那么学校与学校、机构与机构的差异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我一直在说疫情,因为这是每个组织都认同的一个难点,所以这个难点特别容易被放大。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疫情,我们会有什么困难?

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初期,75%~80%说“我们需要线上招生,我们需要OMO”的机构瞬间回到了线下。我们问这些校长:“5月份,我们不应该都准备做OMO。我们如何理解OMO?”“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线下和线上的结合”。

但是6、7月份那么多机构大规模转移的时候,中间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有三个问题,即:

一、疫情来临时,原来的线下机构转到线上后,学生和家长是否认同贵机构提供的线上教学模式?

第二,你有没有意识到原来线下教学方式和线上运营管理方式的区别,开始有计划地填补不足和不足?

第三,是否愿意突破原线下教培机构管理的舒适区,是一种不出错的方式。一旦面对线上,你会面临许多新的不熟悉的领域和未知的领域去探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都知道这三个问题。

我刚才说没有疫情。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B端产品的原因。

我问校长,他们说我们在招生、运行效率、师资、拓展学科、教研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但是,我觉得真正能意识到自己问题在哪里的组织,是那些有忧患意识的组织。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才能把你在学校运作中的问题提上日程。

我有时候会和同事分享,说其实这一次消失在你脑海里的那20%已经面临了一些问题,疫情只是放大了这些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校长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招生有问题,所以只要我解决好招生和客户的关系,我所在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对于每一个学校和机构来说,它的招生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招生培训,可以通过一个招生工具来解决。它是一个系统操作方法、教学产品设计、学科选择、自身优势的综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动作。

然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疫情来临时,你们学校可以更健康,更长寿,有忧患意识。

科技赋权

我想谈谈科技赋能。事实上,技术赋能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在过去的五到六年里,人们一直在讨论和实践这个问题。

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争论,会担心未来技术、系统、AI会不会取代老师。科技和教育融合的时候大家会讨论是科技为主体还是教育为主体。应该叫科技教育公司还是教育科技公司?

然而,到2020年,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即教育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帮助和赋能。因为,过去五六年,科技与教育良好融合的实践不断兴起,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主体,包括腾讯、阿里、今日头条客等传统互联网科技巨头进入教育公司,一些传统教育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一些创业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教育与科技融合为一家教育科技公司。

科技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有什么样的价值?

最显著的一点是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科技的融合,教育新产品得到了拓展,即教育新物种增长非常快,教育产品的打磨效率和管理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我们认同教育是一种产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产品迭代速度每天都可以变慢。事实上,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也对教育和教育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打磨产品,让产品更好更快地适应教育市场?教育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每个教育机构和学校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谈论教育新物种。近年来,网上上课、网上备课、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甚至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诸多应用的解读。因为科技的加持,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甚至包括很多创业公司,有条件、有机会去实践那些五年前、十年前只停留在脑海里的教育理念,现在可以借助科技、数据、人工智能去实践、去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育机构正在研究哪些课程只能线下讲授,哪些课程可以线下有效讲授和互动,哪些课程可以在线上描述得更生动。

我们看到一些研究者在一对一的场景中研究师生风格的匹配。匹配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我们甚至看到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教师语速和语调与一个孩子的匹配,不同孩子的声音,不同教师上课的语速和语调。

这些研究以前大多停留在科研院所,停留在大学的教育系统、教育测量系统、教育心理学系。

从理论到实践的路径特别长,但是在技术和教育融合之后,我们甚至看到这些理论已经在一些科技公司和一些教育公司得到了应用。我知道这些想法一旦被应用,就能很快被市场检验,迭代速度非常快。

但与此同时,我想说,在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中,很多人担心教师是否会被机器取代,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这一轮整合中,老师的个性是变弱了还是变强了?

他以前花很多精力做的事情,或者他因为需要花很多精力而没有做的事情,因为科技的赋能,老师有很多工具帮他打理。学生会看到老师更关心,老师更负责,学生会看到老师做不到的时候我才有话题。现在他可以开导我,提醒我。

老师在课堂上有数据提醒,记忆力更好,视力更好。他一节课能做的作业,在一个学期参加几次考试后,能准确判断这个班哪些学生需要额外辅导。这种能力以前只有极少数名师才具备,因为科技赋能已经成为现实。

这是科学技术对现代教育的推动。老师在这次经历中得到了加强,人也变得更强了。

所以,有时候会和同事交流分享。我们在讨论这样一句话,说技术推动教育进步,AI推动教育进步,还是内容研发推动教育进步,其实本质都是数据智能推动教育进步。为什么这么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轮科技融合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教育中的很多环节都是数字化的。教师的讲课、作业、作业批改、学生的能力模型测量都是数字化的。数字化后,这些数字化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导和比较,帮助教育者和教师给出专业意见。

而且,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进行中,这些数据是不断产生的,可以为教育提供新的建议和方法。我们今年发布了一个产品,本来是为了应对疫情期间很多老师要转学的情况,所以之前写的线下讲义和教案不适合在线上平台讲课。当时有一个真正的需求,就是很多老师需要在网上备课,制作电子讲义和教案。

当我们打开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有一个很大的价值,那就是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过去,教师备课时要查找资料、修改内容、调整格式,对于普通线下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因为费时费力,公立学校和教培机构备课的频率比较低,一学期一次,大概也挺好的。

但由于电子备课等效率工具,依靠备课工具本身,以及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优质题库讲解和标注,一个老师准备一门专题课可能只需要10分钟到20分钟,所以老师的备课周期不再是半学期或一学期,而是一个老师上不同的课。因为不同班级的孩子不同,他会根据不同的班级准备不同的课程;有的甚至上完了第一节课,课间休息时,老师可以调整电子备课讲义来应对下一节课。

因为有了效率工具,学校和机构的老师可以大大提高备课的频率。

大幅度提高备课频率的背景是什么?

也就是他能为下一节课的孩子匹配更合适的讲课内容,让老师讲每节课,教每节课根据班级特点快速高效地输出内容,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意识。

那么我想说,教育科技的投入让整个教育产业链更加丰富。这意味着,如果在座的很多校长想清楚了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B端产品,那么你就可以在市场上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适合你的产品。这是因为科技融合之后,行业发生了新的分工,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打造教育供应链。随着这一行业的开放,教育的分类将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们讨论了教育中“教”和“育”的发展。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听课、备课、课程教学、课程作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专业团队和专业研究人员将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率。

正因为如此,我开学校、教育好、教好、管好老师、招好学生就足够了。但是现在这个行业跨界人才比较多,也进入了教育领域。除了授课的专家,我们还有教育技术、技术产品和运营方面的专家。他们之前可能没有进入过教育领域,但这几年也进入了教育领域。

刚开始大家都说好像有很多人才不是教育领域的。到2020年我们会怎么想?我们认为,这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教育领域人才的集聚,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

教育初心

教育年年有难,疫情只是其中之一,想要一夜办好教育的校长和机构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当我们谈到教育的初衷时,首先要说的是,只有有了初衷,才有可能长期坚持。除此之外,我刚才讲了很多科技,但我认为科技可以帮助教育做很多事情,但最终负责的是教育者。你可以选择好的产品,但最终交付给学生和家长的是你的学校老师和你。

这是我们在本轮科技和教育合作中看到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讨论了谁领导科学、技术和教育。事实上,没有人领导它,最终这取决于谁最终负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公立学校的分数都是机器分数。学生对老师判断一组错误的问题有很高的容忍度。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论文中有问题,他们就做对了,但犯了一个错误。学生会举手说我和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但是如果机器出了错,学生会怎么说?为什么这个老师没有判断这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有错吗?你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负责在教育中运用科学技术的是老师,而不是教育者。我们认为,未来机构之间的长期差距体现在使用教育技术的强度和速度上。

最后我想说,未来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以前没有办法,因为可供选择的教育产品没有那么多。每个人因为能力的上限,只能划定自己能教什么,很多自己想做、想尝试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现。然而,有这么多的教育供应链系统和这么多的技术,一切都成为可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校长,其实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办的这个学校和机构,应该有什么样的独特品种。

近年来,我们就教育的分类、教育的实践、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争论和讨论。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到现在还不算太多,但是太少了。

每个教育者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科技的融合可以让这种初步的实践成为可能。最后,我想再次说,在这一轮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中,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是教育实践者,是教育与科技的探索者。你的努力和多元化的探索,会让未来的教育更有可能,让一种教育形式和另一种教育形式在未来变得更好更坏。它可以在实践中产生共识,让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有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

每个教育从业者都需要有忧患意识,如履薄冰。好在有APC这样的联盟峰会,有美好未来这样的开放平台,有门口展区这么多教育产品可供选择,有今天和明天这么多分享。好的事件可以分享。我想,虽然我很累,但这也是一个每个教育从业者都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时代。我希望每一位校长都能探索教育之路,找到教育之路,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十秒钟了解会议

APC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联席会议,简称“双10峰会”,以及中国教育领导联盟峰会,从全球视角引领中国教育发展。大会旨在搭建全球教育产业链共享服务的平台,聚焦中国教育人的实际需求,与千千万万教育人共同成长。联盟成就卓越,教育照亮世界。

主办单位行知钱智教育集团

主办单位:包会长、APC2020组委会

协办单位|武威智慧商学院、浪培教育集团、乐乐课堂、未来魔法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