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供应最重要。如果士兵们吃不饱饭,再多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白搭。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做了很多努力。黄埔军校毕业的第一批学生,几乎有一半死于战斗。他们所体现的民族气节值得每个人称赞。然而,国军之所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因为其强大的实力,还有其后勤保障。在战争年代,吃一碗美味的食物不是那么容易的。
事实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物流支持非常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军已经有储备口粮、一线口粮和应急口粮,包括面包、肉罐头、香烟、糖、酒等。,几乎一切。后来,日本在士兵的口粮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据记载,一个普通士兵的伙食标准是:精米、精粉、鲜肉、蔬菜、盐、糖、茶等。必须说,这种配置比美国的还要强。
然而,与日本和美国相比,国家军队的口粮却是一言难尽。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内部出现了指挥失误、情报偏差等一系列问题。,但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粮食供应的严重短缺。后期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士兵营养不良,那么他们饿着肚子去打仗怎么可能轻易取得辉煌的战果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本来就极其脆弱的小农经济崩溃了。要不是前两年粮食大丰收,恐怕前线供应都得不到保障。
后来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东北、华北、东南相继沦陷,失去了大量产粮区,粮食供应问题逐渐显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样的危机中,仍然有一些商人囤积货物。他们把粮食牢牢地握在手中,从来不把它投入市场。1940年6月,国内粮食价格指数为424,但仅仅一年后,粮食价格指数就达到了2133。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解决粮食问题是当务之急。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让士兵们吃一顿饱饭。
1940年,国军改变饮食标准,原来的三餐制改为两餐制,只能吃菜叶的盐水汤。同年7月7日,粤军司令员余汉谋向重庆报告了一个重要消息:一线战士每天只能吃一粥一饭,部分官兵营养不良,买不起枪。此外,还有士兵饿死逃跑。三个月后,国民政府实行“从土地税中征收房地产”的政策,这意味着农民不再需要交钱,而是用实物代替。
据记载,在随后的几年里,国民政府收集了2.7亿多石粮,不仅保证了部队的供应,还改善了士兵的饮食条件。然而,美军驻华特遣部队的成立空导致了难以解决的粮食问题再次出现。我仅以一个数字为例。1945年,驻扎在昆明的2万美军,每天消耗鸡蛋8万个,黄牛100头。我相信这个数字已经够震撼的了。就这样,国军的粮食被美军大量消耗,底层士兵没有足够的粮食吃,除了军官能吃饱喝足,下面的人连一点油水都拿不到。
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国军内部的粮食缺口依然巨大。抽烟的女军官表情复杂。她想的问题恐怕不是食物,而是战争的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