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同城网 重磅 海南空间规划:打造两大经济圈 形成全岛同城化

栏目:生活 2021-09-18 14:51:56
分享到:

现公示《海南省土地空规划公众咨询版》,全文如下:

前言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检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海南省国土空规划旨在贯彻国家战略,保护全省生态安全,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在继承海南省“多规合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要发扬特区敢于冒险、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土地空规划的“海南样板”、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方案”。

海南国土空规划应是推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实现“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全省一盘棋、全岛一市”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海南各项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海南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总体战略

1.1战略定位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伟大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区一中心”,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1.2目标愿景

2025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自贸港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2035年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由贸易港制度和运行模式更加成熟。

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丽新海南。

1.3主要功能划分

在土地空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服务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按照陆海协调、生态优先的原则,将全省陆域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区、主要农业生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将近岸海域划分为海洋生态空区和海洋开发利用空区。

1.4土地之间的开发和保护模式/

南北两极驱动:海口和三亚是构建“海城文鼎”和“大三亚”两大经济圈的核心。

西翼集聚提升:强化“儋州—洋浦”区域中心功能,打造自由贸易港先行区。

东翼组团协作:提升琼海市区域中心功能,形成以琼海-万宁为主体的东部城镇群。

华中生态保育: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全岛绿色生态核心。

陆海总体布局:构建“山水林湖海”有机生态系统。

2.空之间的模式

2.1生态空

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和资源要素分布特征,构建“一心、一环、三河、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林城融合、林水相依、林田纵横、山海相连的生态岛。

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优化自然公园建设布局和规模。

生态保护红线:陆地生态保护红线约占陆地面积的27.3%,沿海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占沿海海域面积的35.2%。

保护自然生态空:提高生态完整性空,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强主要流域协调,创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渠道。

重点生态修复区:划定中部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区、沿海生态保护修复区、环岛平台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括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岸带、流域、景观、林湖草、土地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2农业/

优化农业格局空:打造北部都市农业区、南部农旅融合区、东部沿海农林开发区、西部规模农业开发区、中部生态农业复合组团和配套加工物流组团。

保护基本农业空: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在全岛规划布置6个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优先保护优质农业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农化”。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和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保护,健全管护机制。

稳定热带农业格局:做强做优种植业,优化升级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养殖业。

提高村际发展质量空: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特色,提升乡村产业。

2.3城镇/

城镇化目标和路径:预计2035年海南岛常住人口约1250万人,旅游商贸服务业人口约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城镇间格局空:规划形成2个省级中心城市、2个区域性中心城市、14个市县中心镇、159个小城镇。

构建“海城文鼎”综合经济圈:形成“一核、双港、三城、多点”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统一开放市场。

构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形成“一心两翼、山海联动”的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融合,协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同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

提升城市品质空:加强蓝绿空保护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稳定健康住房供给,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有机更新,结合“抗疫”实现全方位防疫,构建完善的城市支撑保障。

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互联网、油气、先进制造、文化、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深海、南方再生产、航天科技等特色产业。规划布局省级工业园区,其中11个重点园区作为首批承接自贸港政策的场所。

2.4海洋空房间

协调陆海格局空:蓝色海洋环绕,加强海岸带保护,严格控制海岸段开发利用,确保海岛自然岸线保留率不低于60%;山海相连,以海南岛入海的主要河流为廊道,协调山水林湖海的系统保护,实现生态系统的山海相通;贴近优势、深远发展,优化近岸海域建设活动,优先保护其他海域空,积极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发展海洋新产业。

加强岸段和海岛保护利用:保护和治理岸段,划定以保护、修复和整治为主要功能的岸段;利用和储备岸段,划定岸段用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工矿通讯、海洋旅游等开发利用活动。,并预留规划期内为重大项目预留的开发岸段;岛屿资源得到分类、保护和利用。非居民岛屿分为7类:领海基地所在岛屿、国防用岛屿、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岛屿、保留岛屿、旅游娱乐用岛屿、工业交通用岛屿、公共服务用岛屿;对非居民海岛实行更严格的管理,未开发的非居民海岛被视为“空白”,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围垦,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省管辖范围内停止审批新的围垦项目。历史问题的分类处理。

3.要素保证

3.1综合运输

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海空交通体系:打造全球导航空门户,巩固提升海口、三亚航空空枢纽地位,提升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导航空枢纽辐射能力;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四向五港”为重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支点,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岛-陆-礁”高效交通网络。

打造岛内更加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天”字型高铁网络,储备以海口、三亚为核心空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优化城乡公路网布局,构建以“一环一纵三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线、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预留区域基础设施走廊空之间的需求,构建“五网合一”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城市通”交通圈: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城乡主干道为支撑、旅游公路为特色、各级交通枢纽为支点的全岛“城市通”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全岛“1天交流圈”“1小时城市生活圈”“半小时通勤圈”三级交通圈。

3.2光网络、燃气网络和水网

建设支撑“智慧海南”的光网络:打通国际信息通道,建设通往香港、亚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通信传输网络,提前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海口、三亚为重点布局国际数据中心,优化骨干网络结构,完善无线网络布局。

建设清洁高效电网:发展清洁能源,扩大清洁电力供应,适度提气,安全增核,积极补充新能源,有序除煤,建设互联智能电网。优化局部网架结构,形成环岛500千伏双环网架与220千伏变电站“手拉手”互联格局。

建设安全可靠的燃气管网:提高气源安全水平,增强天然气储运能力,积极扩大天然气应用。建设省内“天”字型天然气长输网络,实现海南与内陆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

完善岛式水利设施网络:完善多源互助供水保障网络,形成“三河六库九渠”骨干水网格局,因地制宜配置供水设施和管网。实施水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构建美丽和谐的生态水系网络。

3.3防灾减灾

构建具有韧性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洪防潮能力,增强抗震防灾能力,推进人防一体化发展,增强地质灾害救助能力,提高消防救援能力,增强核电厂安全能力空。

3.4公共服务

建立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海口、三亚是省级文化设施的主要布局。每个城市应该至少配备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文化中心和一个博物馆。建议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根据需要增加1-2个特色美术馆。

优先发展现代教育:在海口、三亚、陵水布局高品位教育集群,打造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创新平台。继续在“一城两校一园”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支持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优质基础教育学校,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构建完善的体育健身体系:在海口布局省级体育中心,在三亚、儋州、琼海布局“一场两馆”。每个市县至少配备一个公共游泳池和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在海口、三亚、万宁、陵水、白沙、五指山、澄迈、文昌设立国家级运动训练南方基地。

医疗卫生资源高标准配置: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五指山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实现全省“一小时三级医疗机构服务圈”全覆盖。积极打造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试验区为核心的国家健康产业试验区,重点推进高端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功能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设有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每个乡镇至少设有一个社区儿童福利设施。

3.5自然资源要素

水资源:规划期内,全岛用水总量控制在56亿立方米左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比例始终保持100%;近岸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率始终不低于98%;中水利用率始终不低于20%;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8立方米以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

空气体质量:到2025年,臭氧浓度控制在120 μ g/m3以下。到2035年,城市空日燃气质量优良比例保持在99%以上。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应控制在10 μ g/m3以下,力争进一步降低。

土地资源:到2035年,全岛林地数量不少于2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以上;土壤侵蚀率不高于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31平方米以下。

能源消耗:到2035年,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4550万吨标准煤以下;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家目标。

矿产资源:合理调节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加快矿产资源转化利用。到2025年,全省所有地雷均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3.6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形成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保护管理体系空,以海口历史文化名城集中连片保护为导向,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主题保护为特色,以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分类严格保护为重点。

彰显自然人文景观魅力:保护和彰显海南省融合人文、向海生长、阳光沙滩、椰风海韵等特色,形成“一圈两区多廊”的自然人文景观网络。

4.实施控制

4.1控制和指导

控制线控制: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作为空之间土地利用控制的基本依据。

林地管控:坚持依法治林,全面推行林长制。按照森林分类、林地分类管控的要求,按照最严格的管控标准实施管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分区保护利用。

风貌引导与管控:根据城市发展区、重点工业园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历史文化空保护区进行片区风貌引导与管控。

4.2实施保证

完善实施依据: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建立健全全国与全国之间的使用控制制度空。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深化“低保审批”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自贸港陆海使用保障。

完善监督维护体系:搭建地地间基础信息平台空,加强规划监测预警,完善规划评估调整和动态维护机制,加强规划实施执法监督。

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方法

《海南省土地空规划公众咨询版》现已于3月9日至4月7日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为期30天。书面意见和建议可邮寄至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全球规划办公室或发送至gw0898@163.com邮箱。

附主要图纸:

主功能分区图

土地总平面图/

生态安全格局图

生态保护红线计划

农业布局图/

城镇空平面布置图

“海城文鼎”综合经济圈规划图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规划

省级工业园区布局规划

海洋空平面布置图

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图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文化景观网络规划图

放弃

1.本微信部分图片、文字、音乐、观点来自互联网等平台。主要目的是分享信息,让更多的人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2.本微信引用的数据和信息以实际情况为准。如需引用本微信内容,不得进行与事实不符的删节或修改,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