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真相 飞夺泸定桥时 敌人为什么拆木板而不是炸桥 一个老兵说出实情

栏目:汽车 2021-09-21 09:17:31
分享到:

兵贵神速,不是以后。——《资同治鉴》

中国红军经历了历史上无数著名的战役,其中《飞越泸定桥》作为反映红军英勇的案例被写进了中小学教材。这场战斗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后的六个月。党中央从历次反围剿失败中吸取教训,确定了以机动作战摆脱敌人包围的战略方针。会理会议后,中央决定北上四川参加红四方面军。

过大渡河时,红军面前只有两条路,即安顺场和泸定桥。但当时由于国民党固壁清野战略的实施,渡江渡口基本被川军破坏。即使能找到几艘船,也很难快速过河。此时,薛岳身后有十万大军。如果红军在安顺场渡河,一旦敌人占领泸定桥,就会和川军形成一个阵营。所以红军必须先抢薛岳面前的泸定桥。

这时,为了防止红军过桥,川军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搬走,只留下13条铁链。但是,对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泸定桥来说,完全摧毁它是安全的。为什么敌人只拆木板而不炸掉整座桥?真的是川军放水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第一,快速前进,抓住机遇

1935年5月26日,工农红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占领了安顺战场。不出所料,只找到了四艘船,其中三艘已经破了。一艘船容量有限,一次只能容纳40人过河。根据这种情况,将它们全部运输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

后方敌人离安顺场只有四五天。如果不能迅速攻占泸定桥,红军只能和国军拼个你死我活,别无他法。林彪接到中央下达的“急行军夺取泸定桥”命令后,决定以红四团为先锋,夺取泸定桥,为全体红军渡河打开了局面。

27日上午,杨成武率红四方面军从安顺场出发。他们必须走整整320英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泸定桥。山路没有主干道那么崎岖,很难走。普通人一天只能走70里左右,不吃不喝,但即便如此,扛着重物的红军战士,第一天还是坚持走80里。

但28日上午,红四方面军接到新命令,要求29日前必须占领泸定桥,这意味着红军战士要在一天内走完剩下的240里山路,还不算战斗和架桥的时间,这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红四团接到军令后,加快了所有部队的速度,但军队很匆忙。

28日晚7时许,红军已全速前进130里,距离目的地仍有110里。按照这个速度,可以在29日上午到达。然而,雨下了一整夜。在这个关键时刻,雨下得很大,山路泥泞不堪。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摔死。

红军只能点火把。很快,红军发现对岸还有另一支军队也在点火把行军。千夫长断定是刘的部下,暴雨挡住了两军的视线。他们吹喇叭,问我们是哪支军队。我们唯一的回答是退役的军队,以至于对方以为是刚刚被红军打败的川军。双方并肩走了几十里,对方终于受不了大雨,停下来抢修。我们抓住机会取得了快速进步。29日上午6时许,先头部队终于到达泸定桥头。

二、泸定桥突击战

泸定桥建于康熙时期,长约100米,宽约3米。用13根链条固定,中间铺设木板,供行人通过;桥面高出水面十几米,大渡河水流湍急。如果不小心从桥上掉下来,只会死。

国军依托天险,拆除了桥上的木板,对方以为胜券在握。毕竟几十年前,一个队伍在这个时候的情况和红军一样,甚至5月份的到达时间也一样。不幸的是,三万大军在这里被彻底消灭,就连首领石达开也在这里被俘。国军以为红军会步石达开的后尘。但是他们不明白红军不是太平军,毛泽东不是石达开。面对只有十三条铁链的桥,红军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这个计划非常重要,容不得半点犹豫。

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决定挑选突击队开路掩护后方部队铺板。突击队员首先考虑的是党员和团员,其次才是入党的积极分子。按照这个标准,挑选了22名士兵,每个士兵得到12枚手榴弹、一支冲锋枪或一支手枪。他们身后的士兵手里拿着武器和木板,承担起了铺路的任务。

下午四点,战斗开始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紧紧抓住铁索,用自己的身体为后方的兄弟们争取时间铺路。就这样,他们在前方作战,在后方铺桥,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红军最终成功占领泸定桥,为中央政府进入四川打开了局面。

三、川军留在桥上的真相

《飞泸定桥》作为长征战役中的名篇,其中的很多细节都吸引了后人的诸多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川军没有摧毁这座桥,而只是拆除了木板。有人说川军放水了。事实上,他们秘密地与红军达成了一些协议。也有人说,康熙时期,刘爱护文物,不愿意炸桥。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他们不知道这是真是假。

1985年,当杨成武将军被问及此事时,他流着泪说:“敌人应该使用它!”这句话真实地说明了当年的真相。首先,刘作为地方军阀首领,不可能全心全意为蒋工作。修建泸定桥不容易。刘仍然需要利用这座桥进行贸易,当然拒绝切断自己的赚钱之路。

第二,刘的部下即将前来救援。如果这座桥被摧毁,他自己的人就无法通过。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红军来得太快;最后,当时的战争环境复杂,川军和红军没有敌意。如果国民政府垮台,川军可能要配合红军,但当然不会放弃自己的道路。

结论:

泸定桥胜利的关键在于“飞”字,这是《孙子兵法》中陈述的道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即使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装备,他们仍然可以以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了国民党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这场战斗中,不仅是事件本身,还有用自己的身体开路的22名突击队员,在后来赢得了胜利。有时候我们不禁会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期,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前行,死而复生?关于飞越泸定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参考文献:《紫同治剑》《红军过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