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历史,一起读五千年历史。秦朝灭亡的时候,秦二世承担不了主要责任,那么谁来背黑锅呢?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在位时间只有三年零两个月,而子婴在位时间只有一个月,两人执政时间合计只有三年。据说后来的杨迪皇帝是一个滥用人民权力的皇帝,喜欢瞎折腾,但是这两个人就这样死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让这个王朝变得一无是处。
他们不可能在三年内摧毁一个庞大的帝国。因此,秦二世对秦朝灭亡的责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早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秦朝就已经充满了各种问题。
首先,秦始皇统治时期,整个帝国超负荷运转,远远超过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人民苦不堪言,错过了死去的山东六国,起义的火焰慢慢埋下,即使长城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当时的人最关心的是吃饭的问题,整个秦朝只是点燃了一根干草。值得注意的是,总有人拿出土生土长的秦简推翻,说当时的秦律并不残忍。这里只能说后世攻击秦朝最多的东西不是秦律,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其次,秦灭六国太快,王朝的官僚队伍不够庞大,无法应对领土的行政压力,导致秦始皇不得不吸收大量关东六国英雄入朝管理队伍。这些关东秦国官员对秦朝中央的忠诚度极低。比如秦攻下江西鄱阳后,就派不出人来管理。请当地老百姓推荐的吴锐当县长。吴锐是吴王夫差的后裔,对秦文化中的法治不感兴趣。因此,在他治理鄱阳期间,一切如常,秦国的法治和文化并没有真正在当地传播。我们可以想象一切照旧会有什么结果。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当地人不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也不认为咸阳的皇帝就是自己的统治者。如果非要在秦始皇和吴锐之间做选择题,他们可能会比秦始皇的圣旨更有效地相信吴锐的话。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鄱阳并不存在。
刘邦起义后,陆琴在沛县知县一案中逮捕了他的妻子吕雉。结果,吃了陆琴的萧何和曹参,先救出了吕雉,然后联系了樊哙、夏侯婴、周波等人,利用机会勾结刘邦杀了知府。而在项梁、张耳、陈郁兴起之前,他们都是被秦始皇逮捕的一级通缉犯。但是秦朝各级官员抓了十几年,都抓不到。他们藏起来了吗?其实不然,以项梁为例,项羽在流放江东期间,曾作为郡守的座上宾,是全县有名的人物。要说没人认出他,反正我也不信,所以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关东很多基层官员都是故意违抗命令,有的人甚至公然违抗命令。
综上所述,秦统一后,实际上关东六国并没有建立严格的统治结构。大多数人只参与了秦始皇的威严,不敢作乱。一旦秦始皇驾崩,新的君权不足,天下就会动荡不安。关东各地的秦吏要么成为义军屠杀的目标,要么干脆加入反秦大军以求保命。
秦代后期的县城百姓互相反叛,背叛朝廷中心,秦朝瞬间崩溃,绝非偶然。这只能说明秦朝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是相当脆弱的,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前后,中国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诞生于后来的朝代,依靠地主士绅来治理异地。在当时,这个新的阶层和学者是秦朝维持统治的一大隐患,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
战国七雄争霸战争本质上是一场贵族战争。无论秦始皇还是六国君主,他们眼中的地主、士人都是贵族制度的附庸。即使地主有更多的钱,也很难被限制在寺庙里。它们只是高贵的提款机。当时秦朝有军功爵制,老百姓还是可以依靠军功来提升爵位的。但是,大贵族一出生就能继承左书的高位爵位,普通人无论立功多少次都升不到左书的长度,基本上升到功加乘的层次。这么不公平的人也许能承受,但有一定实力的地主怎么能承受?
与秦国的地主相比,被秦征服的六国地主更为恶劣。他们完全没有晋升渠道,不满情绪更加严重。六国未灭时,各国贵族尚可镇压,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将六国贵族迁往关中。
这样,在六国故地,谁能压制这些势力,依靠秦朝官员呢?我前面说过,在窝巢的掩护下,秦吏本身就处于危险之中,要么为王朝陪葬,要么为叛军一起造反,他们怎么能制约地主呢?文人也是如此,只能依附于贵族,很难作为独立的人进入寺庙。在六国灭国之前,他们还可以晋升为贵族,但是六国灭国之后,秦朝广泛实行郡县制,他们的渠道也受阻,前途渺茫。自然,他们没有顾忌,他们有反叛的想法。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渺茫的未来。还不如争取一下。也许自行车会变成摩托车!
综上所述,秦始皇统一后,秦朝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内部极端空虚拟动乱的种子早已种下。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始皇在去世前夕带着军队相当频繁地巡视关东,以至于最后死在了巡视的路上。这说明秦始皇应该已经意识到秦的灭亡是有可能的。未雨绸缪,他只能拖着一副苍老的身躯,亲自震慑反抗。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秦朝存在巨大隐患,并不意味着秦国灭亡是必然的。导致秦朝短命的因素,秦二世和赵高的死,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起义后,陈胜、赵高故意隐瞒,知道后不闻不问,未能及时出兵扑灭义军,导致义军规模越来越大,直接冲进关中平原,迫使张的俘虏以不在历山的俘虏的速度去作战。至少张寒赢了,如果她没有赢得秦二世的统治,哪怕一年也就结束了。如果当时秦始皇执政,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叛军迫不及待地想加冕为王,很快就被秦军歼灭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消灭起义军,如果秦始皇还活着,六国的复仇军大概也不会进入关中。只要关中不失守,一切还待说。从头再来,再打一次统一六国的战争,是大事。然而,历史终究不能被忽视。秦二世和赵高终究也是一对坑货。在巨鹿之战中,王力的军队全军覆没后,他们疯狂地杀死了李斯。要知道李斯是张寒的直接上级,他们的关系可不普通。
李斯死后,秦二世派人追究张寒的责任,张寒怕他白死,只好派人回去解释。被送回司马欣到咸阳后,赵高没有见到他,所以他不想见他。赵高想杀了他。这是一个马蜂窝。张寒报效秦朝的想法被彻底打消了,因为他害怕被视为李斯的残余。然后他带着20万军队直接投降了。就算这么多人打不过关东叛军守住关中,也没问题。然而,秦朝最后的新生力量仍然没有了。
后来,无论赵高、秦二世,还是后来的子婴都没有兵可用。最终,刘邦只率领数万人攻打南阳,经武关路前往关中。将近600年前建立的秦国灭亡了。一个十年前武力强盛的王朝,仅仅十年后朝廷就没有兵可用,真是尴尬。
总的来说,秦始皇死后,秦朝三年前就崩溃了,主要责任不可能落在秦二世身上。这就像清朝灭亡一样,主要责任不能靠溥仪,但秦二世也有责任。他最大的责任不是平定六国叛乱,而是保住秦。到了最后一刻,估计秦始皇还能活十几年,甚至很难维持他对六国故土的统治,但他应该还是有能力保住家乡的。
当然,以上结论都是建立在秦始皇变法失败的基础上的。如果他能改革,就像刘邦、吕后、汉文帝一样,他会从轻发落,休养生息,地主阶级会被封爵、册封,定期派官员清理等。,那么秦朝的灭亡必然不会像历史上那么短暂,导致一个建立了千古功业的伟大王朝,留下了第二代而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