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23日报道清华北大是无数学子的向往。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些体育专业的高中生也获得了清华和北大的青睐。记者今天从武汉一中了解到,今年高三班的两名体育特长生和邵,都通过了学校组织的测试和单项体育运动的文化测试,最终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预录。一个是校园里的女跳高运动员,一个是田径明星。他们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获奖无数,分别跳进和跑进清华。
昨天,有两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是相邻班级的同学。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做同学。”
他的脚流血后继续奔跑。他努力工作直到今天
来自武汉一中三班的学生孙家豪告诉记者,他在汉口辅仁小学读书时,爱好体育的时候喜欢田径和跳高。“那时候,我就想好好锻炼。小升初没想到被提升到汇泉中学做体育特长生,第二天冲刺项目就确定了。”孙家豪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非常支持跑步,毕竟他们可以很好地训练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设了底线,田径比赛可以参加,但是上课必须参加,学习不能因为比赛而荒废。因此,“有时候出去玩游戏,我会带着作业或者课本。”
作为武汉人,孙家豪的家庭没有田径基因。在杨爱军教练看来,孙家豪非常自律和勤奋。在杨爱军的印象中,孙家豪高中时经常早上6点起床训练,有时还得在42℃下练习。随后,孙家豪的田径天赋逐渐显现出来。2018年获得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国内比赛第一名,2019年获得第二届青年运动会400米青年俱乐部组第二名……这些比赛让孙家豪成为“运动员”。
今年1月,孙家豪顺利通过清华大学组织的体育测试。随后,他还通过了全国体育单打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最终,他因体育特长和文化成就被清华预录。"体育特长生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孙家豪告诉记者,我记得我参加比赛的时候,脚后跟被鞋子磨出血了。每次跑步都要在医务室包扎一次。“最后还是咬着牙参加了初试和复试,在赛道上跑了6次。”
每年暑假两个月的封闭训练打破了去年全省跳高纪录
高三班的邵介绍,她在江汉区唐家墩小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学校田径队,参加区内比赛时曾被教练选中。“当时,教练架起了一根1米高的杆子,让我们穿越过去。结果我轻松通过了,没想到以后还能跳得高。”邵告诉记者,除了上课,她的日常任务就是训练。
“我带了她6年,她在跳高上特别有气场。”武汉一中体育教练钱振华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像邵这样的体育特长生,从初中就确定了自己的训练方向,开始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训练,有课就上课,没课就训练。体育专业的道路上有悲欢离合。“最快乐的时光是初中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第一次挑战的高度很容易被我自己跳过。当我躺在垫子上时,我能感觉到我的兴奋。”邵说,训练最难的是高中每年夏天去省奥体中心进行两个月的封闭训练。每天,我吃饭,睡觉,训练。“休息的时候看微信朋友圈聊天。因为太累了,经常会睡一会儿。”
2017年,邵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跳高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19年,她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同年在省特色校运动会上打破女子跳高纪录。2019年,邵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跳高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武汉一中副校长李俊彪告诉记者,有特殊运动技能的学生要考上清华、北大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特长,但是很难有优秀的。一方面,体育特长生要平衡文化课和体能训练,文化课不能掉队,体能训练不能懈怠;另一方面,清华北大等名校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的名额很少,难以脱颖而出。学生还是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学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