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曾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最具中国特色。”在他看来,古诗词永远不会过时,它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社交工具和平台自然会加入诗词元素,让穿越千年的古诗词空依然能展现出它独特的古典美。
然而,经典需要致敬,更需要成为解释者和推动者。在传承和传播诗歌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诗歌文化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在丛林深处发现精妙的奇观。在致力于弘扬古典文化的专家中,康震教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2005年《百家讲坛》的专家们在谈论五千年的历史时,康震教授另辟蹊径,大谈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古诗词。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康震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欣赏和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诗词女神”。
除了节目,他还是一位专业能力强、举止文雅、德才兼备的大学教授。每门公共选修课都是婚礼。但是随着康震的走红,质疑和谩骂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有网友认为是做作,没有真正的才华。在《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个节目中,康震对“世界有多广,树有多近天”的解读引发了争议。头顶光环的诗歌男神真的被高估了吗?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八期节目中,康震在评论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建德河上的夜泊》时,第一个把“世界有多宽,树有多近天,水有多清近月!."我又读了一遍,但是当我读到“低”字的时候,我的语气带有偏见,我把它读成了第四个语气。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批评康震连最基本的发音都不会说,当节目专家简直不配有德行。
此外,有网友专门查阅了词语的定义,发现“low”除了“d ⛁".”的发音外,没有其他声调所以有人故意奚落指责康震教授专业能力不及格,为了博的关注,随意发明了一种新的发音。其实仔细看节目,你会发现康震教授并没有把低音部念成“di”,只是念的时候稍微大声一点。当你仔细听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听到它是平的。
毕竟人无完人,专家教授都会犯错。网友抓住一点小错误无限放大,质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说不过去。此外,康震教授对“世界有多宽,树有多近天,水有多清,月有多近”的解读也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他的观点是这样的:“因为视野很广,感觉天比树低,但是树反而往天上去了,月亮离我们很近。孟浩然写了一个非常悠远的意境,是一个隐居深山很久的隐士的独特感受。”这一说法很快在节目的评论区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康震教授的解释有别于正常的古诗词解读。
视觉上的差异导致人们眼中的“天”比“树”低,但树怎么能上天呢?那么这个解释是对是错呢?
《建德河上的夜泊》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当时孟浩然已经过了无庸置疑的一年,因为科举考试的失败,他感受到了山河之间的爱。“建德河”是流经“建德”的新安江段的名称,今天的建德河位于中国浙江省。《建德河上的夜泊》指的是生活在建德河畔的诗人,是一首表达羁绊之思的古诗。
在迷蒙的小状态中停下船,当新的悲伤来到客人的心中。无边无际的荒野比树还深,月亮离月亮很近。
第一句描写诗人在河上划船,慢慢划到河中一个烟雾弥漫的小岛上,然后停在那里。这句话既说明了写作背景,又指出了问题的含义,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基础。接着,“日落”来了。天色渐暗,江面雾蒙蒙,诗人突然触景生情,游子游玩的心情全部消散,只留下满满的惆怅。
这里的“客”不是指别人,而是诗人指自己。如今,他远离家乡,住在建德河边,自然是客人,而他在四处旅行时,仍会不自觉地想念家乡和亲人。对孟浩然来说,吴越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结交朋友,另一方面是缓解科举失利的沮丧和悲伤。
“心”字细腻,说明诗人的惆怅不是由此时此刻的风景造成的,而是始终存在于漫游的全过程中,停留在河边后又重新出现。342句中的“低”与“宽”、“近”、“清”相互映衬。因为袁野苍茫空荒芜,显得天更低了。因为河水清澈干净,看起来水中的月亮离人更近。
可见,“低”来自“开”,“近”来自“清”。这四个字不仅描绘了风景,而且突出了诗人的心情。诗人把他的心情和景色融为一体。他处在一个充满悲伤的广阔而安静的世界里,只有一轮明月离他最近,仿佛他能理解自己当时的处境,他的悲伤得到了安慰。
孟浩然隐居流明山多年,通过游历结交了不少高官名流,但还是没有得到任何被推荐的机会,也没能出人头地。孟浩然在唐玄宗开启新世纪五年后开始了为期八年的巡演。互相推荐,寻求机会,是当时文人的常态和风气。
因此,孟浩然寄希望于此,花了八年时间到处结交朋友,从贬官到同舟共济。然而这些友情终究没有带他走上仕途,孟浩然只能选择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失败了。孟浩然没有放弃。公元725年,他来到东都洛阳谋官,将《洞庭湖给张总理的口信》一诗赠给宰相张九龄,希望得到赏识。
谁曾想到张九龄很喜欢他,但唐玄宗并不欣赏他。孟浩然只能在不满的情况下离开。迷路的孟浩然再次开始了他的五岳之旅。那天晚上,夜色朦胧,他一个人在建德河上夜宿,看着广阔无垠的天地,心里越来越难过和孤独。
当时他孤身一人,只有明月相伴,科研失败,不被推荐,有了家,又伤心了。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孟浩然感到不知所措,难以入眠,这就是第一部代表作《一夜——泊在建德河上》。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建德河上的夜泊》用对比和对比来描绘风景,充满了层次感。诗人巧妙地将漂泊的思绪融入夕阳、明月、江水的意象中,甚至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全诗虚实夹杂,相互辉映,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康震教授对这首诗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毕竟,在广阔的环境中,天地似乎没有任何障碍地连接在一起。这时的树自然比天高,说“树反而长到天”也没什么大问题。
总之,很多古诗词中会夹杂着一些幻想和夸张,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去坚持,毫无顾忌地去品味古诗词的魅力也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