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泌尿科俱佳五马 温州最年轻的文状元!年仅23岁

栏目:科技 2021-11-25 13:52:46
分享到:

在温州繁华的五马街,沿著名的五匹马雕塑身后笔直的公安路漫步,快到谯楼的东边,有一条悠长而狭窄的老街巷,老温州把这里叫做状元巷。

状元巷,一定就和状元有关吗?

答案是肯定的。

南宋时期,温州知州史宜之重建三十六坊,并在郡署前增设状元坊,以纪念状元木待问。状元牌坊曾在这条巷口矗立了数百年,状元巷因此而得名。

▲状元巷

木待问中状元时年仅23岁,是温州最年轻的文状元。南宋49名状元中,比他更年轻的只有18岁的汪应辰、22岁的张孝祥。

木待问还与南宋温州第一状元王十朋交情深厚,两人相隔6年相继中状元。相传南宋乾道二年温州发生大水灾,王十朋和木待问联名向朝廷请求赈济温州灾民,乡人感恩建王木亭以纪念两位状元。

▲王木亭

几百年来,王木亭几经毁建,终于在去年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中,重现在禅街温八中大门口东侧。

少年成名 傲视群英

木待问中状元的过程,颇为符合戏文里状元郎的故事套路。

木待问,字蕴之,号抱经居士,温州人,出生于瑞安藤岙。绍兴十四年,随父母迁居温州城区问政坊。

▲七枫巷

木待问的少年经历,在好友王十朋的诗文中可见一二。木待问天资聪颖,博览群书,诗文俱佳且工于书法,王十朋称赞他“少年才气已超群,场屋能擒锦绣文”。

他少年求学时,正是二程洛学在温州崛起的时期。木待问曾拜在温州大儒郑伯熊的门下,又师从福建长溪知名学者张叔振,还颇受曾任温州知州的张九成,以及州学教授史浩的青睐。

张九成自己是状元出身,为官正直,学识渊博,是“横浦学派”的开创者,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在温州知州任上,他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史浩也是进士出身,受张九成之邀来温州州学任教,后来得到宋孝宗的信任,从太学博士一路当到参政知事权知枢密院。

在名师授业和指导下,木待问学业大进。隆兴元年,木待问应礼部试,为“省元”。因为这年恰逢孝宗皇帝在守制,罢殿试,木待问以省元为状元及第。

金榜题名的同时,木待问的才学还得到主考官洪遵的赏识,将他招为女婿。

洪遵也是出身显赫,和兄长洪适、弟弟洪迈有“三洪”之称,三人后来都曾官至宰辅。绍兴十二年,洪适、洪遵兄弟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为状元,洪适为榜眼,一时传为佳话;而洪迈则更是鼎鼎大名,人称容斋先生,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所著的《容斋随笔》曾是很受毛泽东主席喜爱的一本书。

那一年,永嘉儒风兴盛、英才辈出,和木待问同榜进士的许及之,则成了“三洪”中洪适的女婿,成就了一段儒林佳话。

23岁的状元郎意气风发,正如王十朋笔下的“成赤壁之捷,年正类于周郎”,人生就像是开了外挂。

工于书法 官至尚书

然而状元也不一定一路顺遂。

木待问先是当了个小官,接着在1170年任洪州府通判,居住在温州老家等待缺位。

谁料这一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他在城区问政坊的房子,此时,木待问刚好是三十岁。他写下《忍贫》、《火后寄诠老》等诗。

▲府志上的温州府衙图

木待问善诗文、工书法,与杨万里、陈傅良、楼玥等名士交往密切。

陈傅良记录当时“欲遣问应之,报有意外之忧”,楼玥则写诗安慰他“王子何妨借人屋,渊明不必爱吾庐。大千眼里无非寄,三十乘中皆是书”。楼玥与木待问是同榜进士,多次来温州任职,后来当过温州知州。

此后,木待问的官路开始顺遂起来。乾道八年至九年,木待问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等。

木待问写得一手好字,当年秘书省舍中一度有11处牌匾出自他的手笔。可见他的书法在翰墨高手如云的秘书省中,是获得上下一致认可的。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木待问的《谦施帖》中一窥他的书法风采。

▲木待问的谦施帖

木待问的一生,在京城担任经筵侍讲、中书舍人等职,在皇帝侍从官的时间最长,深得宋孝宗信任。他还辅佐太子,后来的宋光宗还给予高度评价,为他题写过“荣庆”二字。

木待问曾把皇帝赐给他的新茶,赠送给好朋友杨万里。是的,就是那位写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名诗,与陆游等人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大诗人写了《谢木蕴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一诗表示感谢。

木待问后来还曾相继出知太平、宁国、福州、婺州。他当太平知州时,上司、后来成为左丞相的周必大给予很高的评价:“兹承均劳禁路,分镇当涂。民吏交欢,江山增重。”称赞木待问吏治清明,深得民心。在绍熙四年出任宁国知府时,正值荒年,木待问留心赈灾救济,深得人心,为当地百姓称颂。

他多次上书朝廷察举贤能,任用贤良,并两度受命出任礼部主考官,为国选拔人才。在他主试录取的考生中,有700余人得中进士,其中邹应龙与同邑的周坦、曹豳等皆出其门下,周坦还高中状元,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南宋名臣。

木待问一路当到了礼部尚书,于嘉定五年逝世,赠少师,谥“文简”。

状元轶事 流传至今

作为一位本土状元,木待问在温州留下了很深的痕迹,除了前文提到的状元巷、王木亭之外,不少地名与典故都与他相关:

地名

王木亭

南宋乾道二年,温州因台风引发严重水灾,《宋史》记载这年9月12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龙朔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

▲龙湾永中街道峰门山摩崖石刻隶书“乾道二年水满此地”八字,据说是乾道二年大水灾的见证

据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也记载:“……孤单之族绝者五房,亲戚故人半入鬼录,而又家乏粒食,漂泛无复遗余,妻啼儿号,日日相似,虽无佳况,然视死者将十万辈,其亦厚矣!”

南宋进士、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郑伯熊时任国子监丞,他联合温籍官员向朝廷奏请赈恤。

王十朋和木待问响应郑伯熊倡议,联名具疏向朝廷提出救济温州老百姓建议,终获救灾物质及减免税赋等政策。所以,民间传说乡人感恩集资建造了王木亭。亭的位置在四顾桥道司考棚东南。

到了清代王木亭仍在,丁立诚写有《王木亭》诗:王木尔何神,夏松殷柏例。我思蓟门道,卧地受人祭。

江心屿

江心屿有王十朋读书处,又江心寺那副著名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的对联,所以温州人对状元王十朋在江心屿读书的典故耳熟能详。

其实,相传木状元少年时也曾在江心屿读书。后来,江心屿兴建罗汉殿时,木待问写过一首《建罗汉殿疏》的诗,其中有“一水环流,双峰屹立;实境胜地灵之所,乃龙游凤舞之方”之句。

木杓巷

木待问曾住在问政坊。根据《嘉靖永嘉县志》:“问政坊,俗漆坊巷,有井”。后来,漆坊巷因谐音,演变成如今人们口中的七枫巷。

▲三十六坊中的问政坊,在图一今七枫巷的位置

而根据史料记载,问政坊新桥下,就是今天的新桥头下,在木杓巷东口,后人分析现在的木杓巷,应该临近问政坊,可能是木宅巷的谐音。

▲木杓巷进口

木施桥

木待问曾在海坛山悟真观前建造桥梁,便利行人,后人感恩称“木施桥”。清丁立诚有诗云:徒杠民病涉,谁补王政成。清俸可施济,留得状元名。”

典故

海坛沙涨

在温州古城九山之中,海坛山地处斗口之一,濒临瓯江,相传是古人祭祀大海的法坛。在古人的“风水“说中,认为这里是温州的“龙脉”所在。

特别是在宋代开始,温州流传一句民谣:“海坛沙涨,温州拜相”。

时年23岁的木待问中状元后,王十朋在《答木状元》赞云:“振赋海之名家,符涨沙之胜地。极书生之荣而还故里。”“涨沙”即寓意拜相,王十朋46岁才中状元,故对木待问少年得志,寄予厚望。

一次木待问生日,他的好友、同乡甄龙友,特作《南乡子·寿木状元》词祝贺,其中也有:“见说海坛沙涨也,明年。”“明年”,俗言“且待”,言下之意就是调侃木待问当宰相时间“还早呢“。

据《弘治温州府志》记载,一直待到南宋“咸淳间,海坛岭下江沙忽涨,人以为异”,不久后,德祐元年陈宜中果拜相,应验了谚语的预测。明代,山边江涂又有两次涨沙,黄淮和张孚敬大拜。

潘柽解梦

据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所载,木待问赴京赶考前夕,曾去温州城东李卫公庙求梦,梦见自己身穿紫衫立于田间,有数千士子拥一口棺材驰去,纷纷回过头来看他。

后来,木待问请同宿舍的潘柽解梦。潘柽认为:“此梦大吉也,君当魁天下!”他惊问其故。潘柽说,这是升官发财、数千士子回首视则是高居其上之意。后来果真如潘柽所言。

在孙衣言的《瓯海轶闻》中,也有《木状元祈梦》的记录。潘柽是温州首位武状元潘文虎之子,他的诗才在当时很有影响力,被认为是“永嘉四灵诗派的开创者”,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评价“永嘉言诗,皆本德久”。

有趣的是,木待问是洪迈兄长洪遵的女婿。这里提到,木待问得到“漕荐”,指的是通过漕运系统获得举人资格,可以去京城参加省试。

生死之交

木待问不仅为官清正,他的人品应该说也是很不错的。这从他与名士甄龙友的“生死交往”中可见端倪。

据周密《齐东野语》所载:甄龙友,字云卿,以《易》名家,声名籍籍,公卿大夫见之,无不倾挹。他在天竺寺留下的诗文收到宋孝宗的赏识,皇帝还特地召见了这位“温州狂生”。

甄龙友和木待问可谓生死之交。

乾道五年(1169)冬天,甄龙友病重,自知不久人世,嘱咐其子烧热水准备洗浴,并且召唤木待问为其操办后事。

但天色已晚,甄家居城外,城门关闭不得而入,其子只得回来禀告情况。甄龙友说:那就等天亮再说。

次日一早,木待问闻讯赶到。甄龙友高兴地说:“吾将行,得君主吾丧则济矣。”见木待问应允后,他才入浴更衣,与老友作最后诀别。甄龙友“坐而逝”,但一会儿又睁开眼说:“吾儒无此也。”说罢,才仰卧气绝。

甄龙友死前的重托,足见对好友的信任与敬重。

然而,有说法称时人对木待问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主要是来源于吴子良在《林下偶谈》中说他显贵后侵占老师郑伯熊宅地,与郑伯英发生争执。

但有学者考证认为,郑伯熊家住八仙楼,与问政坊应该相距比较远,这个说法无论时间与空间都与史实不符。学者认为,这主要是他与洪、史两家走得太近的缘故。木待问是洪遵的门生兼女婿,“三洪”均位居三公,地位显赫,而史浩后来当上宰相,洪、史都是朝廷重量级的大臣,又是“主和派”代表人物,木待问与其亲善,因而备受诟病,为“主战派”大臣所鄙视。

木待问才学出众,与南宋名臣、以正直出名的王十朋关系密切,王十朋对他赞赏有加,称其“蔚为邦国之光,奚止乡闾之庆”。史载他居官清正有政声,曾上书倡议改革吏治弊端。

另外,古时“文武忠孝贞正”等字都是上等的美谥,百官以谥“文”为荣,木待问死后谥号“文简”,也从另一面证明他的德行不差。

木待问的诗文也闻名一时,小编节选其中的两首诗,供读者欣赏。

《郊寺》

宋 木待问

红委墙阴花寂寂,翠滋亭角草纤纤。

风翻书叶常交案,雨压炉烟不过帘。

《游雁荡山题诗》

宋 木待问

悬崖滴溜流瀑泉,岩下斜阳罅里天。

醉坐此中寒欲栗,却消酒力阿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