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28日电2020年8月27日,《中国日报》记者走访了江西省七岭村。记者了解到,江湾镇七岭村已投入6亿元进行保护性开发,并通过市场经济杠杆,对古村进行产权收购、搬迁安置、古民居搬迁保护。村落保护开发模式保持了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创造了独特的“”,通过在村落周边流转梯田,雇佣当地农民打造“千亩梯田四季花”,实现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复兴,让农耕变成了就业。以优美的山地环境为背景,以千亩梯田为依托,以古村落民俗风情为主线,打造丰富多彩的参与式体验活动,打造精品民俗度假区、乡村文化体验区、四季花开主题公园、户外活动体验区。土地流转的方式,村民实现了资产收益;在当地就业的方式上,村民实现了劳动收益;在家门口创业的方式下,村民实现了创造性收益,玉玲从一个以生存为导向的“自然村”升级为以消费为导向、以发展为导向的“商业小镇”。同时,通过村民的就业、创业和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产业自信、农业产业自信、农民文化自信得到重建,彻底“搬穷窝”“拔穷根”
江湾镇黄陵景区董事长吴向阳告诉记者,十年前,黄陵村是一个交通不便、缺水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多、村民生产生活艰苦的贫困村,是一个面临衰败的三心二意村。如今,黄陵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著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民们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黄陵工程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顺利开发运营。
据介绍,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决定投资建设婺源黄陵民俗文化村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黄陵模式”。主要措施有:
通过搬迁安置、产权置换,盘活古村落旅游资源,彻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经与县、镇政府协商,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68栋安置房、24套老年单身公寓,配套基础设施整体搬迁七岭村320户村民。2013年,公司通过“招标、拍卖、挂地”方式,取得古村落3.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产权明晰、边界清晰,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权得到整体盘活。为打造精品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塑造乡村旅游的核心IP,可以弥补季节的不足,成为繁华景区的游客,为当地发展创造条件。
流转梯田,春季打造千亩梯田,成为春季旅游的爆款产品。
通过异地搬迁旧楼,复兴全盛时期的古村落风貌。婺源明清徽派旧楼遍布全县。2014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徐村镇市政府达成协议,公司全额出资,将整个“宜信堂”搬迁至七岭进行修缮保护。所有权仍归徐村镇市政府,公司拥有经营权。开创了旧建筑保护利用的“寄养”模式。截至目前,黄陵120多栋老建筑中已有20多栋异地搬迁,黄陵成为婺源精品老建筑密度最高的村庄之一。
打造“黄陵太阳花”品牌,打造中国本土符号。黄陵村民砍窗撑匾,晾晒农作物,形成了“晒秋”的民俗。景区恢复发展“黄陵晒秋”民俗,打造系列“晒秋产品”,打造“中国最美文化符号”文化现象,让“黄陵晒秋”像“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想象。
黄陵秋燥、油菜花海、徽州古村落古建筑成为黄陵的核心IP,一年四季拉动游客数量,为当地发展创造无限机遇。
通过原住民回归就业,实现“就地城市化”。
60多亿元的投资绝大部分用于搬迁、修复、建设、改造、维护等复杂的“以旧换新”项目。近年来,平均每天有超过4万元的工资注入到麒麟、里木坑、小荣、千千等周边村庄。完全手工打磨的七岭古村落,唤醒了沉睡的“婺源三雕”工艺,众多项目参与者学习了工艺,劳动的含金量不断提升。一些熟练的工匠还成立了专门的古建筑修复团队,将兼职变成了专业。
公司将村四周的梯田进行流转,聘请当地农民,按照公司制定的种植计划,用传统种植方式建成“千亩四季花梯田”。收获的植物油、胡椒、菊花、大米、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出售给旅游接待单位,将农业转化为就业。
黄陵修复了近300米长的天街。沿街密集分布着茶馆、酒坊、书店、砚庄、竹店,吸引村民搬回天街经营相关业务。贾鲁油纸伞、婺源龙灯、卫龙歙砚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齐聚一堂,在街巷间制作、传授手艺。经过“整体搬迁、精准搬迁、产业融合”三部曲,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得到提升,尤其是原住民家庭妇女获得了“在家就业”的机会,实现了非农化,绘制了“局部城市化”的新样本。
黄陵民俗文化村于2013年开始试运行,2017年游客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曾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国内外最美地段”、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特色风景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制造者示范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黄陵模式”减贫效果显著。首先,村民有工资和商业收入。2019年支付黄陵景区村民工资500多万元,村民旅游创业收入600多万元。七岭村人均年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增加到4万元;家庭平均年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13万元。黄陵景区周边200多个村庄从事农家乐经营,平均年收入6万元。其次,村里精英回流,大批其他村甚至县的人涌入七岭村寻找就业和创业机会。三是留守老人实现了再就业,延长了劳动价值。四是大量农村妇女在景区就业,经济、家庭、社会地位得到有效提升。第五,村民有资源使用费、财产增值、租金上涨等资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