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紫禁城的南端。它的外形雄伟壮观。现在,升旗活动经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天安门广场,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是明朝永乐皇帝的代表建筑,建于1417年。当时,朱迪迁都北京,是为了震慑北方的敌人,激发民族的尚武意志。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意为“承天受命”,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美好祝愿。它的设计者是明代大工程师蒯祥,他的家族担任世袭工匠的职务。他这一代人曾当过工信部侍郎,主管世界重大工程,并主持修建了北京故宫、故宫前三殿、长陵、仙陵、龙符寺、北京西苑殿、玉陵等。工艺没必要说。
后来,天安门经历了清朝和民国,站着不动。在此期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些改造,将平台改为13米高,并在下面增加了一个1.6米的白色大理石住友。天安门广场上有红砖,城楼九宽五深,象征着《周易》中代表皇帝的第五卦:“九五,龙在天”。这期间,承天门改为天安门广场。
作为当时最宏伟的城门,天安门广场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从最大的中门走进去,而其他人必须寻找一个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位置。如果你违反礼仪,犯了非法侵入罪,惩罚是相当严重的。如果不小心走到皇帝该去的位置,就会被判谋反罪。
然而,封建腐朽统治在1912年结束,清朝皇帝溥仪宣布退位。1949年,在击败了国内外所有阻止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势力后,人们开始筹划建国的首都。最终,以选票的形式,北京以一票之差击败Xi,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为了让这座城市的大门更适合人们愉悦的氛围,1949年8月9日,人们装饰装修了天安门广场,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开国大典。
1952年,人们在完成开国大典等琐碎事务后,决定对这座古城门进行大规模修缮,在不改变塔体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对其老、旧、损、损部分进行改造,自1690年大修至今已有260年。人们翻新了塔上的角梁和其他精细部件,并在高塔上增加了雷电,希望保存明朝的大门,直到它永远消失。
然而,这座塔毕竟有500-600年的历史了。尽管人们希望在不影响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保存它,但作为一个年近600的老人,它最终还是失败了。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天安门广场部分梁柱大角度倾斜,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以前人们用铁箍加固,但毕竟是“危楼”。
于是,1969年,人们开始为重建天安门广场做准备。虽然重建了,但还是尽可能保持了天安门广场的原有风格,只是规模增大了。比如原来的天安门门塔只有33米高,现在设计为34.7米,比原来的设计高了83厘米,以此来突出新时代要创造新高度。其他细节很少改变,只有原钩头滴瓦头的龙图案被向日葵图案取代。
旧塔拆除时,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最高脊瓦处的琉璃瓦中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金丝楠木盒子,瓦片被打开了。工人们兴奋地说:“终于找到了!”我看到这个小木盒子大约30厘米大,外面刻着两条龙玩珠的精美图案。人们打开木箱后,发现了拇指红宝石和朱砂,以及大豆、高粱、黑豆、小米和玉米等谷物。人们很快就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专家。
专家拿到后惊呼:就是它!原来,在古代,天子经常向天祭祀谷物,而这个小盒子显然是天子向天祭祀的,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此外,它的盒子也是一个非常高贵的金丝楠木,其图案具有研究价值,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