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1.小农经济两极分化
明朝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小农经济出现两极分化。一些农民逐渐变得贫穷和破产,成为雇员,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另一部分农民因为善于经营,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富农。这些富农购买破产农民的土地,或者出租地主的土地,雇佣工人,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富农利用农业工人,专门从事运米、运石、砍竹木、种靛树、烧砖烧炭、锯木板、制糖造纸等生产经营活动,后来发展成为土地出租人,也称“土地出租人”。比如明末,浙江山区的棚户区居民专门经营靛蓝,棚户区居民从山主那里租山经营靛蓝。为了获取利润,棚户区居民雇佣穷人种植靛蓝,剥削穷人的剩余劳动力。就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出现在农业上。
与此同时,明代出现了地主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分化。一部分封建贵族地主从事土地兼并,出租大量土地,获得货币地租。另一部分乡绅地主扩大资本,利用他们占有的土地建立农场,雇用农业工人。一些乡绅地主开办油坊、纸坊、瓷砖坊,兴办实业,兼营商业。因此,明代农村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
2.资本主义手工作坊的出现
明朝中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这是一种以手工操作技术和雇佣工人分工合作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在手工业车间,资本家或商人以低价雇佣工人,生产手工业产品,供应市场,获取利润。明代中期,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出现在纺织、采油、陶瓷、冶炼、造纸等手工业中。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个是丝绸手工作坊。这是资本家筹集自己的资本,雇佣工人,从事丝绸生产的地方。明代建立了一些丝绸手工业作坊,如资本家饶毓才在杭州钱塘江一带建立了丝绸手工业作坊,有四五台织布机,雇佣十多名工人,生产丝绸产品。明朝万历年间,资本家郑好在肃州昌州县创办了一家大型丝绸作坊,使用多台机器和工具,雇佣数十名员工,共同生产丝绸和棉帛。1566年,江苏吴江县盛泽镇出现了几十台织布机、几十名员工的手工作坊,专门生产丝绸制品。1601年,苏州东城的机器账户名称被转入正式登记簿。帮手按日计酬,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主人。".这些作坊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丝绸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现。
二是从手工作坊榨油。明代中期,一些城镇和乡村出现了大量的油坊。作坊主依靠资本,雇佣工人,榨油做蛋糕,运输到市场销售,赚取利润。1589年,嘉兴石门镇有20多个榨油作坊,雇佣800多人,老板剥削员工。因此,石油车间的员工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因素。
三是陶瓷工艺品作坊。这里是明代窑主组织员工制作陶瓷制品的地方,称为瓷窑。陶瓷作坊分为官窑和民窑。江西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工业中心。它不仅有大规模的官窑,也有大量的民窑。公元1540年,景德镇的窑主雇佣了大约1000人从事陶瓷生产。由此可见,民窑雇佣瓷器工人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第四,冶炼手工业作坊。这个地方在明代从事采矿和冶铁。明代中期的矿山或作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办矿山,另一类是私人矿山。冶炼矿山发展的特点是政府经营的矿山数量减少,私人矿山数量增加。明代中后期,广东韶山、徽州和福建东平的私人矿山相对发达。它的特点是大规模经营,雇佣更多的工人,在生产中实行技术分工。比如广东佛山镇,就是中国著名的冶炼小镇。各矿山或车间生产的铁锅、铁锁、铁丝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每个矿井雇用几百人,还有几千人。广东的一个矿区经常雇佣1800- 6000名工人进行生产。矿主依靠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因此,资本主义的种子也在矿坑里出现了。
此外,明代中期,在印刷书籍、制作袜子和袜子等行业出现了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然而,它离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还很远。
3.农村资本主义手工作坊的出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在明代农村萌芽,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建立山寨作坊或作坊。家庭手工业作坊是农民工匠从事手工业产品生产的场所。随着农村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资本家纷纷涉足农村手工业领域。起初,商人从农村工匠那里购买产品。后来,商人在农村市场购买原材料,供给工匠加工生产,支付工匠工资,于是农村工匠逐渐成为商人的雇工。
商业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组织分散的农村家庭手工业者,建立分散的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在车间里,商业资本家和工匠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因此,资本主义手工作坊分散在农村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于中国明朝。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略早于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比西欧国家晚一个世纪。
明朝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一是明朝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经济相对落后,政治腐败;另一个原因是明代封建专制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另一个原因是明代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省份城市商品经济比偏远山区发达,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以自然经济为主。
4.明代封建专制王朝的衰亡
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1620年到1644年,明朝社会进入了发展的最后阶段。1644年,李自成、张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276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后来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镇压了李自成叛军,占领了北京。随后,满清建立了清朝。
明朝封建王朝衰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16世纪,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不仅冲击了明代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动摇了明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从而促使了明朝的衰亡。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明代旧的生产方式。
第二,明末,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剥削的加强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发生在明朝,当时的上帝隐居了20多年,关注一切。贵族地主过着奢侈腐败的生活,“尊齐宗申,白竞争”,通过土地兼并、苛捐杂税、高利贷剥削等手段掠夺人民财富,诱发了人民反抗封建税租的斗争。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导致生产停滞,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政局不稳,军队解体,农民贫困破产,这些都加深了明朝的经济危机。这说明在明朝末年,它已经处于“崩溃、不可救药”的社会局面。
第三,16世纪初至17世纪初,1514年至1626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欧殖民者入侵广东、福建、澳门、台湾省和澎湖进行非法贸易和经济掠夺,并占领了一些地方。西欧殖民者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明朝的经济矛盾。
第四,人民进行了各种反抗明朝统治的斗争。明末,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统治和剥削,促进了阶级斗争的兴起和发展。
人民反封建斗争的形式;
首先是反对租占土地的斗争。1602年至1628年,苏州、梧州、武昌、泉州、景德镇等地的农民举行了多次反对租占土地的斗争。
第二,反对税收的斗争。1596年至1603年,湖北、山东、广东、云南、福建、陕西、辽东等地的商人和市民为反对增加税收和捐款而斗争。
第三,农民起义。明朝末年,全国各地的农民都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
这些斗争削弱和动摇了明朝的统治。1644年,李自成等人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