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特区政府依法宣布郭荣铿等4人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后,香港部分反对党故技重施,打出“伤心牌”。他们不仅试图用荒谬的“聒噪话”博取香港市民的同情,还把自己打造成“被压迫者”,誓要“战斗到底”。他们的潜台词无非是说中央政府“故意打压反对派”,他们就是所谓的“受害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有目共睹。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一直对香港反对派采取最大的政治宽容。反对派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在政治上表达了不同的政治观点空。即使在香港重要的政治机构立法会,也不乏反对声音。但也有人把宽容看做纵容,把克制看做软弱,把隐忍看做霸道,一次次挑战“一国两制”的底线,一次次触碰法治的红线,甚至企图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来对抗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这些人也被称为“抵抗派”,但实际上他们是反华乱港。
不是吗?所谓“街头抗议”,就是堵交通、堵机场、到处放火、砸商店、进行各种暴力活动。这不是暴力犯罪。这是什么?所谓“议会斗争”,并不是毫无底线地恶意“拉布”,肆意破坏立法会秩序,阻挠政府施政。这不是“政治投机”。这是什么?所谓“国际斗争”,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公然与内外势力勾结,乞求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甚至制裁香港。这不是“卖港求荣”。这是什么?在分裂、破坏、颠覆和“反抗”的口号下,有很多不好的行为。这些人还认为这个世界看得不够清楚吗?
不说远的,就说去年的“修法风波”,曾经带来香港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否想象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可以坐视不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政府的手是被香港的反对派逼的。是反对派一再误解“一国两制”,一再挑战中央权威,一再破坏香港宪制秩序,使香港局势发展变化到“非中央政府办不到”的地步;是“投机分子”坚守对峙线,无所不用其极,让中央忍无可忍。可以说,郭等四人失去了立法会议员的资格,这完全是弄巧成拙;香港反对派的“聒噪言论”,完全是对政治前途的自毁;责任完全在于反对派本身。
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盖不了这些想获得关注和政治资本的人的自私利益。目前,香港正面临经济不景气、民生不佳、疫情反复等问题。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经常“打架”的人,有没有考虑过香港水深火热的现实?你有否考虑过香港人的生活和福祉?所谓“争”是为了香港,还是为了你们自己?鼓吹“反抗”,不会赢得同情,不会赚到眼泪,只会让自己成为笑话。
今天的香港,已经到了从乱到治的转型新时期,也划定了底线,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执着于政治对抗,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香港需要知道的底线,知道的尺度,做有建设性的实事。现在是香港反对派“停下来思考”和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