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香河》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氏舍人蔺相如在回赵与渑池会后被重用,廉颇心里不肯接受,说是想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一再忍让回避。最后廉颇负荆请罪,两人言归于好。也就是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让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犯错和宽容的典范。
很多人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课本上看过《江香河》了,但是课本上的故事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好就结束了,之后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但是从来没有提起过。其实现实中,蔺相如的结局还算稳定,但廉颇可谓英雄暮年,晚景凄凉。
廉颇负荆请罪后,一心报国,开始四面作战。毕竟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从公元前279年开始,连将军屡立战功,10年间4次攻打他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赢得了会文的信任和重用。然而,在赵登基后的前266年,王心中的天平慢慢从廉颇向其他地方倾斜。
前262年,赵与秦交战。廉颇凭借着丰富的战争经验和高超的作战技巧,硬生生的利用了处于劣势的赵军和秦军,形成了相持局面。他在城墙上坚守了三年,但是秦军的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也日渐衰弱。那是“一次努力,一次失败,三次疲惫”的战斗局面。
这时,秦军知道情况不妙,就用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使赵王误以为廉颇怕战怕死,于是罢免了廉颇,启用了赵括。当时蔺相如为廉颇效力,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王却一意孤行。最后,赵括在田雷战败,四十多万赵军在长平被杀。次年,邯郸被包围,赵摇摇欲坠,奄奄一息。只有在楚国和魏国的帮助下,国家才能得救。
也就是在这期间,已经病重的蔺相如去世了,朝廷上能帮助廉颇的人也少了一个。幸而长平之战使赵清醒,重新启用廉颇。在燕赵战争的前251年,廉颇不负众望,以少胜多击败了前来进犯的燕军,被王召封为假面。
公元前245年,赵浩棋玉祥即位。他刚愎自用,压制廉颇。他一坐上皇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此时廉颇已经是三朝元老,战功赫赫。他怎么能忍受这种语气?二话没说,领着秦冰去攻打新将军乐成,乐成败给廉颇,狼狈逃窜。廉颇大怒,不回赵,径投魏。
后来,当的人不在时,他想起了廉颇,派人去见魏,邀请他返回朝鲜。但是廉颇在朝廷有仇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他怕廉颇再被重用,于是贿赂使者说廉颇的坏话,还说廉颇“一餐三箭”。赵王大失所望,再也没有提起过廉颇的开口。
就这样,这位原本期待在魏继续为国效力的老将还是没能等到齐王的开本。后来,楚国请廉颇当将军,但他的心被故国束缚住了,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弊而战,最后死在了家乡。
赵国则是在昏厥的赵浩棋某祥手中。廉颇死后不久,赵国遭到秦军袭击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