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1家人 七八十年代 20元够农村一家人用 如今月薪5000还紧巴巴 为啥

栏目:军事 2021-09-26 15:26:38
分享到:

多年来,农村地区的家庭财产分配没有变化。在大多数农村家庭,农民会把家里赚的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一部分留着日常开销。据推测,农民也发现了它。我以为留下1000块钱就够家里一个月的开销了。毕竟按常理来说,农民家里有饭吃,蔬菜自己种。即使你想尽早买一些新鲜蔬菜,也不会得到很多次,但你可以这样想。最后,农民会发现每个月手里预留的钱总是不够花,所以他们只拿出一百块钱,他们记不住自己买了什么。当他们看着它的时候,他们正在跑出来。

对于这一点,农村的老人应该感受最深,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除了农村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优越之外,这种感觉并不明显。“那时候出去打工一天才几块钱,老主人一个月能挣四五十块钱。普通工人可以赚20到30元。如果是小工人,他们只会拿下来十几块钱,但那时候的钱是很实在的。其实作为一个80后,我也经历过一些80后的农村生活。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按分给我零花钱。偶尔,我很贪婪。卖五美分的零食就够了。有时候,几毛钱可以花好几天。看看现在,别说几根头发,就是几十块钱也用不了几天。

“我真的不明白该怎么做。据说现在农民收入很高。苦力每天靠100块钱,几乎所有农民工一天都要去150块钱。如果他们技术更好,200年可能会涨到300元。如果他们有一些技能,他们可以在建筑工地的顶端,每天从300元中获得收入。所以,即使每个月有几天因为天气延迟,他们也能赚5000元。看农民工的现状,除了一些好面孔,其实大家都处于吃紧的状态。”农民工老赵抽了根烟告诉我。我相信老赵说的正是大多数农民工的现状。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咨询了很多年长的农民之后,我总结了这几点。

首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本身封闭,物资匮乏,买东西需要门票。农民几乎没有票,需求也很少

从老人口中得知,当时商场超市的商品没有现在多。再加上当时农村本身封闭,供销社基本上只供应一些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如糖、盐、肉、蛋、油等。其他商品根本就不多,所以可供农民选择的商品也不多。况且当时买东西是需要票的,农民手里的票也不多,所以农民不会轻易拿票买东西作为最后的手段。现在不一样了,别说大超市了。农村周围的小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有时候,如果超市做一些吸引农民花钱的活动,他们不会花更多的钱。

第二,农民生活的追求发生了变化。那时候,我只想活着。现在我想好好生活,这体现在多花钱上

“当时,农民们期待什么?说白了就是很简单,就是每顿饭都能吃饱,不饿就好。现在吗?情况不同了。”。仔细反思,这是真的。当时农民在想的事情没有经历过,我也不敢妄加揣测。但我知道,贷款买车绝对不是计划,更不是贷款30年买房。然而,如果我们看看现在的农民,他们过得很好,追求更多。刚有了10万存款,就想买80万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有金钱的支撑,这说明他们花钱多,永远花不够,甚至总是负债累累。

第三,钱本身不值钱,攀比的趋势催生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前段时间回到农村老家,看到村长的墙上写着一句标语:“八万辆车开XX,儿子和光棍说再见。”其实很多商家都善于根据农民的担忧进行营销。这样的宣传对农村一些家里有儿子,娶不到老婆的农民影响很大,也助长了农村本身越来越严重的攀比倾向。除此之外,货币大幅贬值也是事实。前面说过,80后童年的零花钱是按分计算的。如果家长给2元,绝对是孩子中的“土皇帝”。现在农村的孩子可能给20块钱,对他们来说很常见,因为20块钱是面馆吃一碗面喝一瓶饮料的购买力。

我觉得农民还是要分开来看这件事。现在,虽然花了更多的钱,农民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方面比那个时代富裕得多。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现在很多农民都给出了盲目消费的想法。“控制”,我觉得追求生活是有限度的,而且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否则会有一个亮眼的样子。事实上,他们害怕整天花更多的钱和花错在一起,然后他们会迷路。无论是农村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否则就会赔钱买单。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农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