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念馆位于杭州西湖栖霞岭31号,是黄先生的故居。沿着岳庙后面的栖霞岭路走,不到20米就能到达这个简单的独门四合院。走进月亮形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形的庭院,庭院里矗立着黄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周围是松树、竹子和梅树。纪念馆的主体是一座新的两层建筑。楼下画室摆放着红木画桌、文房四宝、木沙发等。被你丈夫使用;在其他房子里,有几幅代表性的风景画、花鸟画和他的生活故事。据说门前那棵高大的桐树是王先生种的。悬崖耸立在房子后面,松树挺拔。悬崖下有几株芭蕉,环境优雅宜人。
杭州西湖栖霞岭黄宾虹故居
看着老人的水墨画工具,我不禁想象起老人生前在画桌旁作画的情景。砚台里的一点朱砂依旧如昔般明亮,墙上的画滴着墨,气韵生动,仿佛刚刚画好。我在门前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看着老人站在阳光下的雕像,我的内心激起了对丈夫无限的敬佩。
黄作品
1948年秋,黄先生从北平来到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任教,他最初住在艺术学院的宿舍,后来搬到这里,直到1955年去世。近七年是王先生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他达到自己艺术巅峰的时期,89岁的黄双眼白内障,几乎失明。他不得不使用放大镜来阅读和绘画,但相反,他热衷于创作,并自由地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笔墨高超,妙不可言。
黄作品
老人很满意自己晚年能住在杭州西湖。他曾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在一个快房子里学习,躲在几个箱子里。”我也很乐意写《愿做西湖老画家》这首诗。在这段时间里,老人们经常早上在书房里画画,然后沿着山和湖边漫步,就像古人拿着棍子出去,看云听水一样。有时也去六桥、灵隐等。找一个地方去拜访你并赢得胜利,从生活中绘画。当你累了,你会在亭子里休息,试着找一句话。他曾写道:“爱西山如画像,倾墨见灵。坐在鲁木阁,关注西湖万柳春。”这首诗表现了老人看湖画画的快乐。
这位老人一生努力工作,从未停止绘画。眼睛恢复视力后9岁,还定制了“绘画日班计划”,规定每天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今年,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在外西湖美术学院大礼堂联合举办了“庆祝画家黄9岁生日”活动。这位老人充满了活力。会上,华东管理委员会文化局授予黄“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老人写了一首关于自己90岁生日的诗:“呵呵干坤春不老,昼夜平分。文笔会丰富多彩,人们会看到富康。”
黄作品
1955年2月,老人突然感到胃部不适,饮食明显减少。到了3月份,他病重,住进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进展期胃癌。3月24日,他开始失去知觉。在呻吟中,断断续续地读着宋代邵雍的诗《励志》:“呸!什么让人羡慕?二月杏花八桂;呸!谁催我第三天晚上换灯换鸡?”这首诗成了黄先生勤奋生活的诗意写照。
3月25日凌晨3时03分,黄先生逝世,享年92岁。3月27日上午9点,杭州各行各业举行公祭,下午安葬在郊区谢山公墓。在公祭仪式上,黄的三儿子黄永明代表家人宣布,将按照老人的意愿,向国家捐赠一万多幅黄生平书画手稿、历代书画书籍和瓷器、铜器、玉器等文物。1959年9月,故居被辟为画家黄纪念馆。
黄宾虹纪念馆的绘画工具
一代宗师黄,把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中国画的伟大事业。这位老人在世时,他的艺术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他自己也预言过,再过五年,世界才能理解他的画。几十年来,我们很高兴看到他的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颂扬。
只要中华民族永远存在,黄的艺术就会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