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前往美国深造并在达拉斯定居多年的钱金荣博士,没想到在事业的后期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让他深刻理解了“为爱发电”这个中国流行短语的含义。
意外任务
虽然时间久了,但钱波总会想起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本来应该是平平淡淡的,只因为他答应帮忙,在上海出差的时候留出了这一整天,然后一系列的事情就发生了。“金荣,TI正在做这个项目。你很会供电,熟悉中国环境。你能帮忙吗?”本项目是德州仪器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发起的电源培训认证项目。
理由如此充分,钱波几乎无法拒绝。就电源设计而言,他出生在一个正规的班级: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获得电力电子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他去美国读博士。毕业后在各大芯片公司从事电源工作。2005年加入TI,现任TI副总裁、电池管理产品部总经理。以他在中国的背景,他找不到更适合帮助中国电力工程师项目的人选。
钱波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科普项目,但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根据蓝图,这将是一个收集顶级资源并切实解决电力工程师实际困难的项目。如果成功,将惠及广大中国工程师,极大地有利于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但既然是开创性的,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需要探索,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当天,除了TI内部技术委员会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有来自高校和动力设计领域的领军教授:福州大学陈伟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唐天浩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张行教授。这个大神阵容只解决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线上培训课程才能真正帮助到中国的电力设计工程师?
答案在于中国从事电力设计的工程师的成长背景。众所周知,国内工科院校一般在本科阶段开设电子设计基础课程,但电源设计的学习一般从研究生开始,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通过对比这两类人群,我们会发现,电源课程出身的人非常少,但行业的快速发展却造成了对电源人才的井喷式需求,以至于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工程师往往要赶鸭子上架。
有了暂时的较量和不健全的基础,问题自然就产生了:遇到问题往往只知道为什么,有时甚至连一个微小的波形异常都莫名其妙,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剧烈更换芯片和模块来解决。他们经常有多个项目:有时做DCDC,有时做ACDC,有时做电池管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群人设法利用业余时间来弥补自己的供电知识,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虽然各大芯片厂商的线下研讨会和Workshop,线上的技术直播,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电源设计视频和技巧等等。,各种资源和信息太多了看不到。但是,对于工程师来说,这些都是零散的信息,而且是混杂的。通常,他们会听很多课,下载很多材料。但是具体项目出现问题,还是没有头绪,无法处理。正因如此,中国电子学会有意改变现状,TI也欣然加入。2018年底,供电培训认证项目启动。
我明白了
项目组筹备会已经开了很多次,但这次由于钱波的到来,选址在TI上海办事处。随着会议的进行,中途加入的钱波不断被他听到的信息所震撼,他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电源培训认证计划旨在帮助半道和尚、未接受过专门系统教育培训的工程师为电源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与以往在产品介绍过程中以销售为导向谈技术的方式完全不同。而且,相比供电教育2-3年的全日制学习时间,留给供电认证项目的培训时间有些短:所有参加培训的工程师只能在业余时间学习,如果课程时间过长,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显然,有必要专门为这些工程师设计一套课程,让他们在工作之余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系统地学习,将所学直接应用到工作中。
钱波在研究这件事上有足够的发言权。初中毕业后,他带着锄头在地里干了两年。那次经历后,他尽量抓住所有的学习机会,每次都想成为最好的。而做一个志愿者,要么不读书,要么选择最好的导师和最好的专业,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我的导师是王启胜院士,他在学校待了五年半后来到美国,师从美国电力电子工程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教授李泽元教授,创造了当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最快记录。
钱波的感受与中国电力工程师下班后需要充电的感受相同。他很清楚自己必须坚持自己的技能,永不放弃,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而不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停下来休息享受生活。当我停止思考时,我的生活几乎是这样的。只有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都努力工作,才能过上更踏实的生活。事实上,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从而不断更新自我,提升竞争力。他就是这么做的。在带领负责电池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的团队过程中,他始终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TI的产品中。
听了大家的讨论,钱波似乎找到了在浙大教书育人的感觉。中国电力工程师的困境就在那里,他心中有一种冲动,特别希望通过三四十岁的努力,帮助他们达到他们这一代人在五十多岁时达到的水平,让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他从农民做起,通过不停歇的学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迟早有一天会退休。他想把自己最实际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工程师,希望他们能够超越自己,一代一代变得更好。
所有好的想法都需要付诸实践。那么工程师如何快速有效地补充自己在学校没学过或者学得没那么深的知识,并有一套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方法论呢?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仅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要成为电源设计的最佳部分。教授们有一些现成的材料,但缺乏实用性和应用性的材料。TI有很多从事电源相关产品开发的产品线,所以基本上在培训涉及的每个话题和项目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料。如果我们能从TI数十年的电力开发积累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来分享,将是帮助工程师成长最快的方式。
为爱发电
在会议结束之前,钱波知道他不可能像蜻蜓点水一样完成这个项目,不管是因为他对公司的责任还是他内心的呼唤。接下来,他想做的是在TI内部聚集所有可能的资源,做一个行业内没有人做过,未来值得回忆的项目。于是,TI内部技术委员会的一些有中国背景的资深成员和产品技术经理被动员起来,一步步总结、归纳、撰写教材。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次与日常工作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一次,他们不谈论产品,而是像大学里的教授一样备课,不仅规划如何写好每一部分,还考虑到写出来的内容如何实用,如何吸引工程师,于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讲稿,完善细节。
显然,这是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虽然他们提前做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钱波惊到了。相反,没有人推来推去。相反,他们都尽最大努力追求卓越。钱波有点感动,这是一种在平常工作中很难遇到的感动。他非常了解每个人自己的工作强度。没有爱的支持,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些人会想尽办法去做这个超越KPI的“麻烦事”。
从TI公司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为了卖产品,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做,就像其他芯片公司一样,等待工程师去发现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TI的这些“老师”也是如此,只是因为他们真的发自内心的想帮助这些中国工程师,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有些时刻你可以为自己的感情付出,你也会获得幸福和满足。当然,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对于TI来说,帮助中国电力设计工程师打好基础,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在中国工程师中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让他们更加认可TI的电力产品。对于参加培训的工程师来说,这是与国际领先半导体公司和领先技术专家的近距离学习和培训,收获可想而知。也许这叫双赢。
不辜负青春
2020年年中,供电培训认证项目正式向社会推广,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这只是一门初级课程,起到“引进门”的作用,强调最基础的理论基础,辅以简单的动手操作。接下来会有中级和高级课程。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完成中级课程的工程师能够独立承担电源相关产品的设计、仿真和测试,把自己的项目做得更好。完成高级课程的工程师可以带领设计团队对电源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团队成员提供技术指导。
钱波没有松一口气。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弥补自己和所培养的供电工程师之间的差距,弥补中美之间的差距。而且,学习是双向的,不是一方单独就能做到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他和他的团队能做的就是创建培训内容,内容发布后建立闭环反馈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中国工程师的真实反馈,然后根据大家的学习反馈和自己积累的内容,实时改进或提升课程方向和设置。
有了好的内容,就要参与培训师的不断学习和思考。被动灌输在学习中的效果总是有限的,知识本身到处都可以学到。中国工程师最应该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项目本身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考虑。钱波希望看到他们发展自己,真正学习创新的思维方式。
对于未来,钱波当然希望电源培训认证项目能够走得更远,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挑战。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一定的位置,就会稍微放松一点,或者在努力之后没有达到目标就轻易放弃。因此,在项目中,他一直强调永不放弃,工程师不能放弃,培养项目专家不能放弃,他们需要彼此建立起合作关系,学习者有一颗积极的学习之心,而教师有一颗无私奉献和博爱的心。
当中国恢复10年高考制度时,浙江农村的年轻人放下了锄头。他坚信,自己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都取决于聪明的大脑和智力劳动,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芯片是什么。如今,他几乎已经站在了电力行业的顶端,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他想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别人少走弯路。他想说:“如果你知道自己哪里有缺陷,请弥补,弥补。未来和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不努力,别人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