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辙 宋朝 苏洵、苏轼、苏辙:一个失败的父亲与两个成功的儿子

栏目:国际 2021-12-02 02:52:04
分享到:

文/黄晓雯

一个

在中国古代文化众多的名人中,无论你排在哪个角度,都有一个人肯定会排在其中,而且排名肯定不低,那个人就是苏轼。作为苏轼的粉丝之一,我亲切地称他为苏东坡和苏叔叔。我也知道苏轼有个弟弟叫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两位,宋代有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六位。

你发现了吗?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个人姓苏,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是的,你猜对了。他们是父子:父亲是苏洵,儿子是苏轼和苏辙。

其实很多人对苏洵了解不多。我们甚至可以说,之所以把苏洵认识到现在的水平,主要是因为他培养了苏轼,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子!

然而,我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因为苏洵在仕途的道路上失败了太多次;每一次重点考试不是不及格就是不及格;年纪大了当官,原因是宰相的推荐,不是科举!那么,为什么履历悲惨命运恶劣的荀却培养出了苏轼、苏辙这样的优秀儿女呢?

接下来,让我们用最多的笔墨在大器晚成的苏洵身上,探寻苏洵的人生轨迹。

2

1009-1032:年少轻狂

1009年5月22日,苏洵出生在四川梅州一个美丽的地方。

不像现在的孩子,很早就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小苏洵从七岁就正式走上了读书识字的道路。在这个年龄开始阅读还不算太早。

和今天的熊海子一样,苏洵小时候不爱读书,性子急。没过多久,他觉得读书没意思,就放弃了。整天爱靠自己的小聪明和小骄傲。就像李白、杜甫年轻时一样,扮成游侠到处游历,去了很多地方。他游览了广阔而美丽的蜀地,什么九寨沟和武侯祠...

因为他的家庭体面,所以他的家人不太关心他。反正他饿了。按照苏洵自己的说法,那就是“现在我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但轮不到我。”。

其实早在唐代,苏氏家族中就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名叫苏维道。武则天时期,苏维道是当朝宰相;在文章写作上,苏维道与杜、崔荣、李桥并称“文章四友”。由此可见,苏嘉的好才华是在“大惊小怪”方面继承的。你可能不认为它很强大!但是你知道这个杜是谁吗?是的,你没猜错。杜是杜甫的曾祖父!

苏洵继续长大,1027年18岁时,苏洵通过媒妁之言,娶了当地大理寺成之女。石成是苏轼的母亲。

婚后,苏洵没有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她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喜欢玩一整天。她不知道如何读书和考试成名。用历史书上的话说,她是“整天玩,不知生死的悲哀”。1028年,程生下一个女儿,但她不到一岁就去世了。1029年,苏洵已经20岁了,还是个孩子,还没有读书,父亲还“不曾过问”。

1030年,苏洵21岁的时候,突然想生一个儿子,于是动身前往成都。1999年重阳节,他与交换了观看青城山玉局的张的画像。回到家,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香磕头,祈求道教神仙送他一个儿子。也许是上天感受到了苏洵的召唤,1030年,程颐生下了一个儿子,苏静。

有了儿子苏洵,我喜出望外!大摆宴席,邀请四面八方的客人,和朋友一起愉快地吃喝。

就这样,时间往前走,生命滚滚向前。公元1032年,苏洵身上发生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他的母亲石因病去世。苏洵哭了,但是没用。我妈妈刚走就再也没回来。有时候,当苏洵回顾自己之前的23年时,他会为自己的母亲感到非常羞愧。毕竟,她的母亲总是期望自己能赢得名声,荣耀她的祖先。然而,今年唯一让苏洵开心的是,他的妻子程生下了大女儿。

这一年,23岁的苏洵似乎终于反思并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决定或想法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他不确定。因此,他想“从上到下搜索”,他想过不同的生活。后来,在给欧阳修的信中,苏洵说自己“少年时没学过。他直到二十五岁才知道如何读书,他是从一个绅士开始旅行的。”

这一年的苏洵真的很痛苦,很迷茫!

努力学习

苏洵24岁时,妻子程生下了第二个女儿,而苏洵自己也开始参加各种考试。然而,结果从来不是一个笑话。学习懒惰懈怠的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还是会被打败。苏洵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勤奋的人,所以第一次考试不及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失败给了苏洵很大的打击。当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不及格!他站在名单前,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的手机里传来了一条短信“嘀嗒”,是妻子石成发来的:“我什么都知道,快回家吧,锅里的饭还热着呢”。

回到家,贤惠的妻子给苏洵做了一顿好饭,端上了汤,苏洵很喜欢吃。吃完饭洗完澡,老婆没多问,苏洵也没多说,就早早睡了。

第二天,苏洵起了个大早。放眼望去,依然凉爽但漆黑的夜晚空,清晨4点的天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红日。苏洵默默地站了半个多小时,直到黎明的曙光映出他的身体。突然,他很快扭转了自己,很快回到了他的书店。他从书架上拿出几百篇自己写的文章,摊开来仔细重读。他不禁感慨:“啊!我写了什么?”发出这些感慨后,他拿起所有的文章,走到屋外,点了一把火,烧了起来:“我是苏洵,我一定要让自己出名!”

他的妻子石成静静地把熟睡的场景抱在怀里,看着丈夫死灰复燃,流下幸福和痛苦的泪水。苏洵开始努力学习。1035年,他的妻子石成成了一个小女孩,因为她排名第八,也被称为“八娘”。

二女儿的出生给苏洵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庆祝会后,苏洵仍在刻苦学习,不断研读各种古籍典籍,尤其是唐代韩愈的文章。

时间,终于到了公元1037年,因为在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诞生了!

程生了一个男婴,而这个男婴就是未来的苏轼!

苏洵看着怀里这个肉乎乎、粉嫩嫩的小家伙,喃喃道:“看来向道仙祈福大有用处啊!”而苏洵不知道,道家思想不止是有用一点,实在是太有用了!苏轼后来的经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能遇到的最低谷,也正是因为道家思想在精神上给予了苏轼必要的营养,才使得苏轼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扶持,从而超然于世,加入了入世助民,甚至成为了一代文豪。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

当时苏洵还在学习,但他也在积极备考。1037年,苏洵到京师开封礼部任职,失败;1039年,他被地方政府推荐给中央政府,成为人才,但失败了。两次考试,加上前一次,一共三次,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的苏洵,颇有些丧气。然而,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让苏洵和妻子程高兴的事情:小儿子苏哲出生了!

经过短暂的调整,极度沮丧的苏洵重新振作起来,继续阅读、思考和研究古今混沌的得失。学习久了,苏洵也想透透气,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于是去四川崀州看望哥哥苏欢。首先,他看着哥哥的嫂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第二,他上了课,看看他的哥哥是如何成为一名官员的。到了崀州,苏洵才发现,小时候玩泥巴调皮的弟弟,把当地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大开眼界,极度佩服的同时,苏洵的内心也非常震惊!于是我又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也能行!不过,看来我以前的眼界还是太窄了!”

于是,没过多久,苏洵就告别了哥哥嫂子的挽留,走出夔州的巫峡,前往荆州下游。我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从长江上游出发,乘船经过重庆,再到夔州,经过湖北宜昌,再往北到襄阳,总行程约1200公里。这个距离并不短,相当于今天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你知道,那是宋朝,没有汽车、高速列车和飞机...

在这近一年的游学中,苏洵结交了许多博学的老师和朋友,看到了许多奇妙的现象,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渐渐地,苏洵的心渐渐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而是更加圆润好说话。

从1040年到1042年,苏洵继续在家学习、写作、学习,为下一次“咸鱼翻身”做准备。

公元1043年,苏洵把当时年仅6岁的苏轼送到当地一所名叫天庆观的道教小学读书。那么,苏洵为什么要把小苏轼送到这个地方读书呢?因为在这个道观里,有一个叫张的道士,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很合苏洵的胃口。

但据我猜测,大概是因为苏洵认为“道家老神仙真的可以显灵”!不然苏洵拜老道士怎么会有儿子?没错。

后来,苏轼回忆起自己小学时的经历,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叫《大礼堂的故事》,大家不妨搜一搜,读一读。

公元1045年,苏洵36岁,时9岁,柘7岁,苏洵就教两个孩子边读书边读书。读书读书,苏洵觉得“时候到了”,一切便利条件都成熟了,于是告别了妻子石成和孩子们,出去读书,去了京城开封府,踏上了赶考的路。

然而,考试结果仍然不令人满意。换句话说,失败了!就在这个时候,就在苏洵的父亲因病去世的时候,苏洵突然想开了:这当官的,大不了不干!于是,他卷起铺盖,从京城回到家乡四川梅州,为父亲丁友守墓。

历经世事的苏洵,性格更加沉稳,文章也更加老练。公元1047年,两个儿子还不到10岁。和妻子商量后,他们一致决定给这两个男孩取一个更正式的名字。他们不能总是叫他们“大狗二狗”!

看着这两个聪明伶俐又端庄坚强的小家伙,38岁的苏洵心里乐开了花!这一天,苏洵把大哥和二胎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大哥,别看你们年纪大,可是爸爸很担心你们。至于你,你性格活泼,以后会少惹麻烦,所以叫“石”;二胎,你更稳重,爸爸对你更放心。希望你以后平安长寿,可以称之为“乞丐”!

两兄弟苏轼和苏辙,都获得了伟大的名字,非常幸福!当你看到某人时,说“我叫苏轼”“我叫苏辙”...

苏洵看着这两个孩子,心里的满足感真是难以言表。苏洵再次振作起来:“我是苏洵,是时候混一混了!”

在父亲苏洵、苏轼、苏辙这两个小家伙的长期影响下,都沉迷于读书,他们阅读各种闲书,既有儒家、道家、佛家的书籍,也有艺术书籍、医学书籍、酒经甚至是菜谱。其中,父子俩工作最多、理解最深、头脑最灵活的领域是历史。

渐渐地,两个儿子长大后,苏洵发现了三个现象:一是这两个儿子的文章风格与自己过于相似;二是他们的才能似乎超越了自己,尤其是老大苏轼;第三,梅州这个小地方不是他们该待的地方,而是属于他们兄弟的地方,应该是星辰大海!

意识到这三点后,苏洵一直在耐心等待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1054年,机会来了。

1054-1066:荣耀加身

这一年,一位名叫张的新省委书记来到了四川。这是大官!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带着各种土特产去拜访老张。

一进门,就受到了张的热烈欢迎。一年后,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带着张写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介绍信,前往京城求职。

我是来谈这件事的,这个张真是苏家的大恩人;公元1091年张去世时,久未落泪的苏轼痛哭流涕!张死后,谥号“文鼎”的是当时的尚书苏辙,他向朝廷提出了申请!

让我们言归正传。公元1056年,也就是宗仁宗掌权34年后,中央朝廷的人事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化:旧派的维新派逐渐占据了舞台中央,资历最老、名气最大、文采最强、官位最高的人就是我们熟悉的欧阳修,也是写下名篇《醉亭记》的人!

欧阳修,生于1007年8月1日,卒于1072年9月22日,比苏洵大2岁,比苏轼大30岁!但是,那又怎样?年龄只会增加欧阳修的人格魅力!欧阳修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文章和诗歌都很出色。他也是宋代不可多得的伯乐。我简单举一些他提拔任用的青年才俊:比如苏轼和苏辙是兄弟,不必多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还有两个学理学的兄弟,程颢和程颐;还有张载,你可能不认识张载,但你一定听过他的那句话“立心为天地,立命为生民,取经为圣人,开太平万代”;还有包拯,也就是多次出现在荧幕上的包青天,还有后来主持《资同治鉴》写作的司马光...

随后,苏三与开创宋代“古文运动”的宰相欧阳修一同到达都城开封。结果如何?答案想必你已经猜到了:整个京都轰动如雷!

次年,公元1057年,京城,苏轼和苏辙都考中了进士。当时,考试的意义比现在的高考大得多。好考验,直接被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赏识!这含金量,就算现代高考+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吧!

有了这两个儿子的培养,再加上两个人都是那么的牛逼,苏洵在育儿方面的权威立刻提升到了无数的层次,简直就是家庭教育领域的顶级专家。有一段时间,无数达官贵人向苏洵求教:“苏老师,你是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的?有没有骗子教?你能签下我的名字吗?”……

面对无数记者、镜头和媒体,苏洵拿起身边的瓶装水,喝了一口,故作镇定,顿了顿说:“我,两个没出息的孩子,终于可以做我家的顶梁柱了。如果有什么育儿经验,那就是多带孩子读书。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爱看书的孩子,生活中一般不会太差。还有,作为父母,不摆架子,陪孩子玩,更容易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应该成为热爱生活的人,和孩子一起吃喝,和孩子一起旅行,看看现实世界,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大儿子苏轼其实是个吃货,特别喜欢吃猪肉。我猜他以后肯定会在猪肉里出一道新菜!哈哈哈……”

好事来了,真的不可阻挡。公元1060年,在宰相韩琦的推荐下,苏洵被任命为省立学堂的书记。那么,这个书记是什么样的官员,省财政局长?

目前,这位官员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他的水平一般从副处开始,主要工作是校对一些古代典籍。一般来说,这个官职相当于为以后选拔人才打基础,为以后主持行政工作做准备,是晋升的跳板。唐朝有很多诗人和官员,比如朱清玉和杜牧。是的,杜牧,写下了“夜里驻足与林峰相恋而坐,霜叶红于二月”的作品,当过秘书拯救学校的文员。而且,虽然官位不高,但由于接近主要领导,所以分量不轻。由此可以看出,韩琦对苏洵还是很看好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简单介绍一下韩琦。丞相韩生于1908年,也就是说他比欧阳修小一岁,只比苏洵大一岁,但从官位上来说,苏洵远不如韩琦。此时的苏洵,说自己是平民,也没事。而韩琦呢?一直贵为总理!所以,这真的是“人死有余辜,钱被扔掉”。好在这时,苏洵已经51岁了。他对自己的年轻没有骄傲,也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低头知足。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伟人:曾国藩。年轻时的曾国藩和苏洵一样倔强;后来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墓,苦思冥想,终于悟出了立业之道;在太平天国来势汹汹,整个清朝势不可挡的时候,曾国藩被皇帝召见。这一次,曾国藩不再是他的眼中钉。反而浑身充满了中国的中庸智慧,最终平定了叛军,为整个清朝挽救了半个世纪的生命。

于是,苏洵的人生命运终于趋于平稳:

同年,1060年,任霸州文安县主簿

1061年,他被任命为省考试院书记

1066年,他完成了《太常礼》的编纂

同年5月21日,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位置去世

在他死前,他的两个儿子都在他身边。他非常高兴和高兴:“我的儿子,你应该没事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快乐!爸爸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另外,把我和你妈妈埋在一起,我想她很久了……”

说完这些话,58岁的苏洵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回顾苏洵的一生,少年乐玩,少年游,反思后考,但多次落榜,复活后继续努力学习。后来,他们培养了两个著名的儿子,最终踏上了仕途,最终落到了自己心爱的位置。

所以,苏洵的人生其实是相当坎坷的。

那么,我们再回想一下,苏洵的育儿经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看似没有,其实只是看书,和孩子聊天,四处走走,看看周围的风土人情和壮丽景色。

作为一个从事家庭教育的人,在我眼里,苏洵其实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从成绩上来说,他很成功;在方法上,值得借鉴。主要有三点:

第一,苏洵以身作则。他喜欢每天阅读、阅读、写作和练习。因此,他后来的两个儿子也养成了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好习惯。

第二,他思想开放,不断进步。苏洵年轻时读书最多,是儒家经典,但后来他能够主动学习道家思想,丰富自己的思想。这种进步精神是罕见的。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不要强迫孩子。苏洵很多次考试都失败了,有很多条仕途之路,但他从来没有对两个孩子说过:“你要做什么,否则,你会做什么?”永远不要做“不会飞的老傻鸟,却要逼着孩子飞得高”...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对孩子的管理和约束特别严格。这个不能做,那个必须做,否则就是不孝、无知、没教养;二是完全放开,完全散养。大家都知道这两种方法不可取。

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严与松。许多父母的困难之一是他们不确定学位。

很多家长做不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不能以身作则。孩子还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模仿大人:大人抽烟,孩子也跟着抽;大人吃他们的嘴,孩子跟着他们的嘴;父母之间没有爱,没有冷暴力,所以孩子长大后,在两性关系上会有相应的障碍;成年人每天蒂米什、光子、看电视、葛优躺下...你将如何对待你的孩子?孩子变好的几率有多大?

那么,读完苏洵的人生,你学到了什么?

感觉不错,请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