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无数的演出被取消或延期,但我们始终相信音乐的力量让我们彼此靠近,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今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所以我们策划了贝多芬主题周,用音乐呼唤团结友爱。
自从本周贝多芬的主题分享开始以来,
我们听到了贝多芬心湖中宁静的月光。
震惊于不羁而残酷的命运敲门,
也沉浸在回归自然和家乡的欢乐颂歌中。
今天,让我们从爱开始。
从《致爱丽丝》的笔记窥探主人的爱情世界。
与音乐相比,贝多芬不完整的爱情不被人们谈论,但珍贵的情感也不时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情绪。
01
25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获得了成功。当时,他向一个叫Madalina veerman的女孩求婚,但后者拒绝了。
02
31岁时,贝多芬将《月光奏鸣曲》献给了17岁的钢琴学生孔德·朱利叶斯·塔古奇阿迪。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有人甚至认为她是贝多芬的“永恒情人”。
贝多芬确实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他死后被发现在他的抽屉里。它叫做《献给永恒的恋人》。然而,无法验证他最喜欢的情人是谁,这引起了后人的大量研究和猜测。
03
36岁时,贝多芬与匈牙利女伯爵特蕾莎·德·布朗斯维克订婚。在此期间,他创作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将自己的热爱融入到这种平和愉悦的音乐中。几年后,1810年5月,贝多芬放弃了与特蕾莎结合的希望。这又一次打击了他,但他继续创作了不朽的乐章,如《第四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
04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舒伯特的朋友胡腾·布伦勒描述了贝多芬去世时的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当时,空怒喝一声,闪过:“贝多芬突然破了眼,右拳伸向空。几秒钟后,他看起来仍然很严肃,脸色很生气。然后他往后一倒,眼睛半闭着,嘴里也没有更多的话,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贝多芬去世后,在同月29日下葬,形成了一股群众浪潮。所有学校都因哀悼而关闭,2万多名维也纳市民护送他的灵柩前往举行纪念弥撒的贾斯瑟教堂。
1828年,当贝多芬的好朋友舒伯特去世时,人们把舒伯特葬在这里。1888年,两位音乐大师的灵柩一起被移至中央公墓。
贝多芬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列尔·巴赫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前,笼罩你的不是挫败感,而是一种崇高的感觉;我们只能对他说,他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
在这些大师的爱情佳话中,有一首钢琴曲说不出口,那就是著名的《致爱丽丝》。这首作品创作于1810年4月27日,是贝多芬去世前尚未出版的A小调回旋曲。至于歌名中的爱丽丝是谁,目前还没有定论。
给爱丽丝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句关于歌曲的话。从1808年到1810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位名叫特蕾莎·玛法蒂的女学生,对她印象很好。他曾以一种非常愉快舒适的心情为她写了一首《A小调小事》,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蕾莎,1810年4月27日,纪念”。
从那以后,这首音乐就留给了特蕾莎,贝多芬也没有保留自己的手稿。因此,在他死后,他的目录中没有这种音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埃尔才写了一部贝多芬的传记,而这首音乐的手稿是在特蕾莎·玛法蒂的遗物中发现的。
1867年,当诺埃尔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斯图加特发表这首曲子的乐谱时,他的原名“致特蕾莎”被错误地写成了“致爱丽丝”。此后,这部钢琴作品以《致爱丽丝》的名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但其原名《致特蕾莎》却被遗忘了。
在《致爱丽丝》中,标志性的爱丽丝主题被重复了16次,但我们并不觉得乏味和漫无边际。我们听到的是贝多芬反复呼唤他爱人的名字,直到音乐结束。虽然16次的重复并没有留住爱丽丝,却留住了优美的旋律和每一个爱乐人的心。
内容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图文、音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请随时关注山西保利剧院微信官方账号
也许,它会让你大吃一惊!